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禅宗与道家的区别 > 第34章(第1页)

第34章(第1页)

(三)有关理论物理科学

我们上古文化,有关于理论物理的学说,那便是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乃至后来配合归纳,成为《易经》八卦术数一系的纳甲学说。这是先由天文、历象学识的关系发展,到了两汉、魏、晋以后,形成为专门的理论法则。无论天文、历法、星象、医药、炼丹、农业、工艺、占卜的龟策,与选拣阴阳顺逆的&ldo;日者&rdo;,以及人文科学的种种,或多或少,统统都受到阴阳家术数思想的影响。即如宋儒理学家们,如程颐、程颢兄弟、朱烹等人,尽管排斥佛老,但也始终仍在阴阳家的范围内沐浴悠游。可是,最可惜的,我们过去始终无法跳出这个传统习惯,把它扩而充之,付之于物理与人生的实际体验,用来追究宇宙物质的自然科学上去。因此,许多不懂这些学问的人,不是骂它为迷信,便是骂它为不科学,虽然科学的精神,在于实际的求证,是要把理论见证于事实之间,但如果连这些法则与理论还不懂,就轻易地遽下断言,这正是一种大大的迷信,而且不合于现代科学的求证精神。我个人对于这种观念的答覆,非常简单。第一,凡是一种学识,流传几千年,还没有被完全推翻,其中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与价值,况且古人不一定都比今人愚笨,凡是研究这些有成就的古人,也都是第一流的聪明人,难道我们&ldo;强不知以为知&rdo;,遽下断语,也比古人聪明吗?第二,即使这些学识,完全是骗人的,它能骗了几千年来的聪明人,虽然确是骗术,其骗也相当可观了!你为什么不去摸摸它的谜底,便下此断语呢?求学问的态度,最重要的,是虚心学习,&ldo;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rdo;我们应当深自反省。

总之,有关于周、秦之际&ldo;方士&rdo;学术的内容,我们可区别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如果从广义的范围来讲&ldo;方士&rdo;的学术内容,除了前面所列举的种种以外,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家、农家、医家、乃至杂家,都可归纳在&ldo;方士&rdo;的学术内容里去。倘使只能从狭义的&ldo;方士&rdo;学术来讲,那便属于专以研究神仙丹药、冀求人我生命的长生不老,乃至进而做到&ldo;羽化而登仙&rdo;的一些专门学术。不过,我们不要忘记,这种专门学术,也正是世界文化史上,最早期的,对于物理与化学等自然科学,与药物学的创始者,若是妄加轻视,未免太过遗憾了。

四、关于道家方士学术思想的渊源

过去一般研究历史文化学术的习惯,一提到道家,不是想到老子与庄子,便是想到神仙与&ldo;方士&rdo;,甚之,把老庄、神仙、&ldo;方士&rdo;三位一体,构成一个&ldo;迷离扑朔&rdo;的道家形态。每当大家一提到&ldo;方士&rdo;就很自然地依循传统的观念,认为他们产生于战国时期的燕、齐之间。这批&ldo;方士&rdo;,大谈其阴阳不经之说,与烧炼神仙丹药之术。因此,流传下来,至于秦、汉之际,服用&ldo;方士&rdo;的丹药就可以成为神仙,做了神仙,便可以长生不死的观念,就普遍地深入人心了。对于这种观念的信仰,与追求神仙丹药的风气,一直或明或暗地笼罩着中国历史社会,达两千年之久,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历来都很普遍地受到这种&ldo;迷信&rdo;观念的影响。大家尽管&ldo;口说无凭&rdo;,其实都是&ldo;心向往之&rdo;。在历史观念上,我们都人云亦云,既然认为&ldo;方士&rdo;是战国时期燕、齐之间的产品,可是,大家都忘记了问一问,为什么在那个时间,只有燕、齐之间,才会有&ldo;方士&rdo;的产生呢?他们学术思想的根据,难道完全没有可靠的来源,都是凭空捏造,专为欺世盗名而骗人的吗?倘使真是如此,这些所谓的&ldo;方士&rdo;欺世骗人的谎言与技术,也非常足以自豪了。因为他们不但欺骗过去历史上都属于第一流的聪明人,同时他们欺世骗人的遗风,居然能够一直维持了几千年,这岂不是一件大有可疑的怪事吗?因此,我们就需要把战国时期,燕、齐之间出来的这些&ldo;方士&rdo;的根源,反复追查一番了。

(一)上古传统文化与周代的道术

讲到上古文化与道术,自魏、晋以后直到现在,始终存在着两种观念,一是相信传统的历史,绝对崇古而信古的;一是怀疑古代历史的传说,尽量想在古人留下的文化遗迹里,寻找证据,推翻旧说的。时代愈向后来,距古愈远,疑古的观念也愈加浓厚与兴盛。文化与历史,事实上本来是不可分离的一体两面,我们自古以来,素来传说的上古历史,往往是与远古史合一的。但是对于远古史只有传说,有关远古正确的资料太缺乏,所以抱着&ldo;述而不作、信而好古&rdo;的态度如孔子,他在整理远古与上古文献的时候,十分谨慎地删定《书经》,断自唐虞开始。关于唐虞以上五帝的传说,只有散见在《大戴礼》与《春秋》的附带叙述之中了。那便是虽然好古而不疑,到底还是需要采取可以徵信的资料,因此以虞、夏做为断代的开始。后人再退而求信,便以夏、商、周三代做为标准可信的史料。不过,到了近代和现代,有的采用西洋文化与史学的观点,对此也表示怀疑了,那是另一问题,在此暂且不加讲论。但从孔子开始,虽然断自唐虞为准,而在周、秦之际,诸子百家的传述著作中,仍然存疑存信,保留许多自远古与上古相传的历史资料,后来就为道家与道教的思想全盘接受。而且自两汉以来,从事传经注释的儒家学者,在他的注经观念中,也有许多地方明贬暗褒地保存这种传统的思想。究竟我们的远古与上古的文化史,应该确定是如何如何的,我现在站在道家思想的观念来讲,实在很难说。

那么,我们现在再来看看自称为继孔子著《春秋》后,五百年来的第一人,而且还是极其崇拜孔子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家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的思想系统中,了解一下他对于上古文化史的看法。他虽然在《伯夷列传》上提到:&ldo;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rdo;但非常显然的,他在孔子所传述的六艺以外,仍然不能忘情于其他&ldo;极博&rdo;的古籍上的传说。所以他在写帝王的世系时,就要为五帝作本纪,而且首先提出黄帝,比起孔子保存三代可以征信文献的观念,又是另一的态度与看法。所以,他在《五帝本纪》的&ldo;赞&rdo;里说:&ldo;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与缙通)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峒,北过球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第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维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rdo;在他的《五帝本纪》&ldo;赞&rdo;里,我们可以看出以他考察所得的结果,&ldo;长老皆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rdo;,是说明民间老前辈们的传说,处处都提到黄帝,同时,尧与舜的地方,文化风俗的教化遗迹,也各有不同之处,并不完全一致。其实,不但尧、舜的风教,各自代表不同的时代与地方的背景,就是尧、舜、禹三代的风教,也各自不同,并非完全是一贯的传统的,何况夏、商、周呢!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好事多磨  魔君你别太离谱[穿书]  前任复活指南  回收账号重启中[无限流]  小皇帝的农夫相公  美人兮:废弃王妃  前男友又在给我写信了  相夫  我对世界抱有恶意[快穿]  [综漫]从零开始的假酒生活  声声慕我  末世重生后,大佬们排队宠着我  我欲穿花寻路  连哭都是我的错  斗魂  光明圣女想跳槽  未来之师厨  我的小朋友  冰河降临  软萌龙在线失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