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庄严肃穆的颂歌,也就很难想象虔诚情感的真挚,如果没有神秘圣洁的教堂,也就很难想象虔诚信仰的崇高,只有进行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动态性综合,人才有可能达到真挚的情感与崇高的信仰相一致的虔诚高度。因此,在庄严肃穆的颂歌中,在神秘圣洁的教堂里,举行弥撒这一纪念基督耶稣殉难的宗教仪式,可以说达到了基督教艺术表达的高峰。因为根据基督教教义,正是基督耶稣的牺牲,象征着救赎世人行动的结束,神与人重新和解并立约,所以神学家认为通过弥撒来重现基督耶稣殉难之前的情景,无疑是坚定教徒信仰的最重要的宗教仪式,因而弥撒成为教会活动的中心。
弥撒做为一项重大的基督教献祭礼仪,直接来源于《圣经&iddot;新约》:基督耶稣预感到自己即将殉难,因而与十二个门徒共进最后的晚餐,在将无酵饼分给门徒们的时候,说:&ot;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牺牲的&ot;,在把葡萄酒倒给门徒们的时候,说:&ot;这是我的血,要为你们和众人而倾流&ot;,以此来暗示自己行将永远离开他们。所以,在基督教各大教派中,都要举行以领圣餐为主要仪式的献祭礼仪:天主教的圣餐用无酵饼,神甫领圣体与圣血,也就是无酵饼与葡萄酒,而信徒只领圣体,也就是无酵饼;东正教的圣餐用有酵饼,信徒可以同时领圣体与圣血,也就是有酵饼与葡萄酒;新教虽然一般不再举行弥撒,但是仍然举行领圣餐礼,只不过将葡萄酒换成了葡萄汁。如此显赫隆重的纪念活动,当然需要在庄严肃穆的颂歌与神秘圣洁的教堂之中进行。
基督教的音乐主要以声乐为主,这是因为最初的基督教教徒认为乐器是世俗的器具,而不是神圣的象征,人应该用心灵的吟唱来对上帝直接进行赞美,因而致使乐器与器乐长期成为宗教音乐的禁区,一直到公元6世纪天主教教堂才开始使用风琴,而正式使用风琴则是公元12世纪的事了。当时天主教的各大教堂都有大型管风琴,公元14世纪出现可移动的小型风琴,供唱诗班使用,因而被称作唱诗班风琴,从此,风琴成为典型的基督教乐器。此外,器乐在公元16世纪后期才开始有所发展,主要用在非礼仪性的宗教集会场合,如婚礼音乐等等。
尽管对于乐器与器乐的排斥造成了基督教对于音乐发展的一个方面的极大限制,但是,也在客观上留下了器乐发展的天地。更为重要的是,基督教对于声乐的重视,无疑又从另一方面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基督教的声乐主要取材于《圣经&iddot;旧约》的《诗篇》,而从《圣经&iddot;新约》的《路加福音》取材的福音颂歌,沿用至今的有《尊主颂》、《以色列颂》、《荣归主颂》、《西面颂》等4首。这是因为使徒保罗曾经说过:&ot;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地赞美主!&ot;应该承认,在这一口唱心和的心灵吟唱过程之中,本来出现了众多的礼仪颂调,随着天主教在基督教中地位的上升,由教皇主持编定的颂调逐渐成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被称作平调的吟唱模式颁调。
这一颂调为吟诵式颂歌,音调简单无伴奏,节奏自由,歌词选自《圣经&iddot;旧约&iddot;诗篇》。由于天主教对颂歌的吟唱具有严格的规定,不仅要求吟唱内容与宗教仪式必须相符,而且更要求吟唱者只能是由教士或指定人员组成的男声唱诗班,并且进行齐声合唱,故而教徒唱诗受到限制。东正教有关颂歌的吟唱规定在这一点上与天主教相同。虽然看起来似乎剥夺了一般信徒的吟唱权利,但是从音乐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具有专业性的吟唱活动,无疑为声乐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因而在公元10世纪就出现了多声,重唱与合唱,奠定了复调音乐发展的现实基础。
中世纪最著名的声乐是天主教教会唯一的亦是最理想化的大型礼仪颂歌,有着5个乐章的弥撒曲,由《求主怜悯羔羊》、《荣耀颂》、《信经》、《三圣文》、《上帝羔羊颂》这5个乐章组成,追求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表现出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不仅对于天主教的艺术表达有着直接的影响,促使整套弥撒曲吟唱在公元15世纪以后成为常规;而且也间接影响着后世音乐家的创作,其中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在庄严的合唱与重唱之中加入个人抒情性极强的独唱咏叹调,与贝多芬结构宏大而激情充沛的《庄严弥撒曲》同为杰作,从而使弥撒曲式的吟唱超出了基督教的艺术限制,成为声乐发展中的一个有机构成。
同时,在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提倡教徒使用民族语言唱赞美诗,而男女教徒吟唱颂歌也就随之而成为举行有关宗教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吟唱的对象在不断地扩大,不仅早先在民间流传的宗教歌曲在教堂中被允许吟唱,而且还根据新教教义进行了颂歌的个人创作,路德就曾经自己创作歌词,自己进行谱曲,来宣传宗教改革的主张,他所创作的颂歌《上主是我坚固的堡垒》被德国大诗人海涅称作&ot;宗教改革的《马赛曲》&ot;。随后,新教音乐家以《圣经》为主要取材对象,吸取了意大利歌剧的艺术营养,创造出了清唱剧与神曲,其中以基督耶稣殉难为题材的神曲,称为受难曲。
较之音乐,教堂对于基督教来说显然更加重要,希腊语之中表示教堂一词的最初意思就是上帝的居所。所以,教堂作为神秘圣洁的场所,并不仅仅是一个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更是一个人与上帝进行对话的地方,因而必须营造出一种虔诚的宗教氛围来,即使是在没有正式教堂建筑的创教之初,在使用私人住宅举行宗教仪式的宅第教堂时期,也特别注重运用绘有《圣经》故事的壁画以及各种颜色的几何图案来渲染宗教情调,以坚定教徒的信仰。不过,由于基督教反对偶像崇拜,因而排斥立体雕塑,而浮雕则大多出现在石棺上,常见的是耶稣受洗图,在这一点上,与乐器及器乐的遭遇很相似。在这里,无论是《圣经》故事壁画,还是彩色几何图案,都是与整个教堂的宗教氛围融为一体的,而口唱心和的吟唱无疑使这种宗教氛围充溢整个教堂。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浪迹花都 吾家邻人的犯罪 厨医王妃爱种田 帝后/谋君心 坦德莱奥的故事 诡异谜谈之缩头 重生之贵女难求 重生之天价影后 张三和李四 在女配重生文里当炮灰[八零] 仓鼠劫 花瓶 娘子饶命 装腔启示录 大理寺卿的宠妻日常 蓝玫瑰不会沉眠 穿书七零:我的炮灰丈夫十项全能 并蒂莲 双世恋甜[穿书] 名门商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