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三部 > 第27章(第1页)

第27章(第1页)

那么,这二者之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儒墨两家的分歧又究竟何在呢?

五三大分歧(1)

区别也是明显的。

就说前面那个问题。孟子的&ldo;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rdo;,与墨子的&ldo;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rdo;,当真一样吗?不一样,很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就在关键词:墨子是&ldo;若视&rdo;,孟子是&ldo;以及&rdo;。&ldo;若视&rdo;和&ldo;以及&rdo;,又有什么不同?墨子的&ldo;若视&rdo;,就是把别人看成自己,把别人的亲人看成自己的亲人。爱自己几分,爱别人也几分;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子女几分,爱别人的父母、兄弟、子女也几分。一视同仁,人人平等,分毫不差。这也就是&ldo;兼爱&rdo;。孟子的&ldo;以及&rdo;呢?就是首先爱自己的亲人(老吾老,幼吾幼),然后再由此及彼、推己及人,想到别人和自己一样,也有父母、兄弟、子女,也应该被爱,这才给他们爱(以及人之老,以及人之幼)。但是,爱自己的亲人与爱别人的亲人,是不一样的。爱人,与爱物,也不一样。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因为它们不是人,只需要爱惜,不需要仁德(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对于民众,只需要仁德,不需要亲爱(于民,仁之而弗亲)。亲爱谁?亲人,而且首先是父母,即&ldo;双亲&rdo;。这就叫&ldo;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rdo;(《孟子&iddot;尽心上》)。在这里,爱是有等级、有差别的。越亲近的,爱得越深、越多;越是疏远,则爱得越浅、越少。这就叫&ldo;爱有差等&rdo;,这也就是&ldo;仁爱&rdo;。

儒墨两家的根本分歧便正在这里。儒家主张有差等的仁爱,墨家主张无差别的兼爱。那么,是儒家的仁爱好呢,还是墨家的兼爱好?

当然是兼爱好。人人平等,四海一家,天下大同,所有人都得到同样的爱,所有人也都同样爱别人。没有矛盾,没有怨恨,没有战争,大家都相亲相爱,团结互助,亲如兄弟,这不正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吗?从席勒、贝多芬的《欢乐颂》,到我们中国的《让世界充满爱》,这不正是全世界艺术家歌唱了几百年的理想吗?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我们需要墨子这《同一首歌》。

但是,事物往往同时有正反两面。正因为墨家的理想太美好了,我们反倒不能不多一个心眼:这么好的事,可能吗?

儒家认为不可能。《孟子&iddot;滕文公上》记录了孟子与墨家信徒夷之的一次没有见面的辩论。这位墨家信徒说,你们儒家不是一再讲,古代的圣人爱护民众就像爱护婴儿吗?可见&ldo;爱无差等&rdo;(因为婴儿都一样)。孟子说,婴儿在地上爬,就要掉到井里面去了,这不是婴儿的错误(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婴儿眼看就要掉进井里,任何人都会上前去救。这个时候,处于危险之中的婴儿是谁家的孩子,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是人,就不会见死不救。救这个婴儿,不是因为&ldo;兼爱&rdo;,而是出于&ldo;天性&rdo;,这就是人人都有的&ldo;恻隐之心&rdo;。天性是道德的基础,它比礼仪更重要。比方说,礼仪规定&ldo;男女授受不亲&rdo;。但是,如果嫂子掉进水里了,还不赶快拉一把,那就是畜生(嫂溺不援,是豺狼也)。因此,只要是人,都会去救,与性别没关系,与亲疏也没关系(《孟子&iddot;离娄上》)。这也不是什么&ldo;兼爱&rdo;。比方说,你能够因为救了嫂子,就说爱嫂子和爱老婆一样吗?

五三大分歧(2)

因此孟子认为,墨家的兼爱是十分可笑的,也是没人相信的。他说,墨家的那位信徒(夷之)当真相信爱邻居的孩子,能够和爱哥哥的孩子一样吗(《孟子&iddot;滕文公上》)?当然不会。这不需要讨论,每个人自己的经验就可以证明。爱自己的孩子,总比爱兄弟的孩子要多一些;爱兄弟的孩子,也总是比爱邻居的孩子要多一些。这是常理,也是常情、常识。

这样看来,孟子的观点是对的。因为讲伦理道德,不能不讲人之常情。道德是什么?是人与人之间行为的规范。这种规范,如果不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如果不讲常理、常情、常识,就没有基础,不能实行,甚至会成为&ldo;伪善&rdo;。伪善非善。因此,儒家从人皆有之的&ldo;亲亲之爱&rdo;出发,来建立他们的道德主张(仁爱),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的。这一轮辩论,孟子赢了,加十分。

但是,前面说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道德问题也一样。孟子抓住了可能性,有他的道理,却并不等于墨子就没道理。为什么呢?因为道德不但要讲可能性,还要讲超越性。也就是说,不可能不等于不应该。而且,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就在于不是可能,而是应该。如果只讲可能,不讲应该,就没有道德不道德的问题了。比方说,眼前有饭菜,大家肚子又饿,要大家吃,做得到吗?当然做得到,就连阿猫阿狗都做得到。那么,吃了这些饭,就道德了吗?显然谈不上。既谈不上道德,也谈不上不道德。可见道德不能只问&ldo;做不做得到&rdo;,还得问&ldo;应该不应该&rdo;。比方说,这些饭是不是不义之财,是不是嗟来之食。如果是,就算再饿,也不吃,这才是道德。也就是说,道德必须具有超越性。

墨子的思路大约就是这样。在墨子看来,亲爱自己的亲人,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因此这不是&ldo;道德&rdo;,而是&ldo;本能&rdo;。所以,讲道德,不能只讲&ldo;亲亲&rdo;。恰恰相反,只有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超越了人人都能做到的&ldo;亲亲之爱&rdo;,实现普天之下人人平等的&ldo;博大之爱&rdo;──兼爱,才真正达到了道德的境界。因为只有兼爱,才体现了道德的超越性。超越性是不能没有的,所以墨子也对,也加十分。

然而这样一说,问题也就来了。墨子讲超越性,你说有道理;孟子讲可能性,你说很正确。那我们到底听谁的?都要听。因为道德不能不讲可能性,也不能不讲超越性。只讲可能性,不讲超越性,就没有道德;只讲超越性,不讲可能性,就不是道德。不是道德是什么呢?弄得好是宗教,弄不好就是伪善。但无论宗教还是伪善,都不是道德。所以,墨子和孟子都有道理,仁爱和兼爱也都对。如果能够合起来,就更好。因此我的观点,是理想讲兼爱,现实讲仁爱,以兼爱导仁爱,以仁爱行兼爱。这或许是个办法。

不过这已是后话,我们还是回到当时。当时的情况是什么呢?是墨家主张的兼爱,孟子认为不可能,墨子也承认很困难,必须有解决的办法。他办法也有三个:算账、恐吓、集权。或者说,利害的计算、鬼神的吓唬、君主的专政。正是由于这些解决办法,又造成了儒墨两家的三大分歧:功利还是仁义,鬼神还是天命,君权还是民权。

先说第一个办法。

前面说了,按照人之常情,要想做到兼爱,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人们不但做不到,也想不通:凭什么我爱别人和别人的亲人,得像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墨子显然想到了这一点,他的办法是和大家算账。墨子说,现在有人反对兼爱,是因为没弄清楚兼爱有什么好处(不识其利),以为吃亏了。其实不然。兼爱不但不吃亏,还有红利。为什么呢?因为你爱别人,别人也会爱你(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你帮别人,别人也会帮你(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怎么会是吃亏?相反,你恨别人,别人也会恨你(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你害别人,别人也会害你(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这样害人害己的事,为什么要去做(《墨子&iddot;兼爱中》)?这就是墨子的第一招:利害的计算。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渣了四个渣攻后我跑路了  影帝的娇软小哭包又炸毛啦  夏杀  极道/杀杀人谈谈情  魔修之路坦荡荡  豢养人类  肥宅影后万人迷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及其启示  替嫁小狂妃邪魅鬼王难驯服  禁入区  神之领域  百科情书  时空旅行者[快穿]  阴婚后,我发现丈夫是仙界大佬  状元爬墙来  纯情小衙内  当万人迷遇上万人迷  (全职高手同人)女主拿错外挂还走错频道  攻略四神后全身而退的可能性  冥界鬼神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