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王率兵来势汹汹,又为争夺皇位相互之间阻扰对方北上,混战不断。一个月之间,天下大乱。各系势力混战之中,犹有汝南王与定陶王两股势力一路所向披靡,势无可挡。
外面混战不休,皇城之中依旧歌舞升平。叛军已打到洛阳,开朝两百余年,京城从不曾受过这等威胁,大臣们惊惧异常,董太后依旧十分沉得住气,自持还有京畿三十万驻军,必会稳守京师,照旧吩咐宫人筹备庆贺新年的典仪。
腊月末,定陶王率军大破剑门关外,大军最先行进到腹地,直逼京师,初七那日,天色还未亮开,外面就乱作一团。
朝颜从睡梦中惊起,就看见外面宫人奔走呼告,不断地有太监、宫女在宫墙甬道里惊惶跑过。
她拉住一个仓促逃窜的宫女询问,宫女上气不接下气地道:&ldo;叛军打来了!距京师只有百里!太后要和皇上到东都洛阳避难了!&rdo;
一夜之间,宫倾玉碎,江山易主。
☆、第二十七章
太初元年正月,皇族宗亲集团和朝中丞相杜暹为首的重臣里应外合,共同对抗外戚势力。大将军楚仲宣趁势率部以&ldo;匡扶英主&rdo;为由挥师讨伐董氏,守城将士惧怕地大开正门,京城随之无险可守,将士四散。董太后见大势已去,带着年幼的新帝仓促扮作平民逃出京师,被乱军擒获,双双就地处死。
军士们杀红了眼,提刀闯进皇城,四处纵火抢掠,先杀了董太后的几个堂表兄弟,又将一干惊魂未定的女眷老弱残忍杀害。一夜之间,近三百董氏族人被杀。
动乱之际,天下四处战争不息,楚仲宣成了诛灭董氏的最大功臣,跟随他征战多年的部将揣摩他的心意,劝他干脆趁此动乱直接在上京称帝,左右众将大都响应。
也有将领严词反对,此时称帝,是祸不是福。天下虽乱,但姬氏皇族还有一干拥兵自重的王爷诸侯,朝中丞相杜暹等重臣也是忠直不阿,若要直接取而代之,这些人必定不服。不称帝,是奉旨招安,一旦称帝,就成了篡权谋位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楚仲宣这才平息了称帝的念头,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得尽早确定新帝人选以安人心。在这个问题上,藩王们各有私心,政见不同,有的人主张择立年幼懦弱的,有的主张择立年长有德望的,年幼的孩子当新帝,容易控制,年长的容易生出异心。
大臣们在姬氏皇族的适龄男子中一番挑选,最后摒弃了拥兵自重野心勃勃的定陶王等人,选定了势力最弱的江夏王夜飒。
择立新帝,事关重大,也有人以夜飒习性闲散,纨绔成性为由反对,最终丞相杜暹提议照旧制以铸像来决定人选,命人为姬氏宗室子孙们挨个铸铜像,周朝人素以铸像占卜吉凶,结果十八位皇子皇孙的铜像都一一失败,只有夜飒的铜像铸造成功,楚仲宣仍不放心,一次不成功,再铸,失败。一连四次,结果皆是如此,便算定了下来。
二月,楚仲宣拥立江夏王姬夜飒继位为王,改元建元。
新帝登基后,即赐楚仲宣世袭恒国公爵位,恩准其今后可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礼聘楚仲宣次女为后。这一年属甲子年,史称&ldo;甲子之变&rdo;。
☆、第二十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新帝登基,彼时的老江夏王妃随之被尊为皇太后,入主建章宫。杨太后常年礼佛,不喜奢靡,这里的景致摆设再不同当年的董太后,而是一应从简。
皇后册封大典定在了下月初,姜氏领着朝歌入宫向太后请安,忍辱多年,如今丈夫权倾朝野,天子都是自家择立,女儿又争气,即将正位中宫。楚家满门可谓风光无限。姜氏脸上满是欣慰:&ldo;臣妾这女儿自小顽劣,日后入宫少不得要太后您费心调教了。&rdo;
杨太后笑道:&ldo;国公夫人客气,皇帝少不更事,如今局势不稳,日后还要多仰仗郑国公匡扶社稷才是。&rdo;
姜氏自持丈夫权倾朝野,一脸的理所当然,微笑承了杨太后的示好。朝歌陪坐在一旁,眼底眉间闪动着权臣千金的傲气,目光不时瞧向门外,一心想知道自己未来夫婿,父亲口中的纨绔小儿究竟是何等模样。
正说着话,外头女官笑道:&ldo;皇上来了。&rdo;殿里除了太后,诸人无不起身相迎,夜飒登基不久,紫金簪冠束发,天子御衣方能用的紫貂裘袍在身,举止之间带皇族天家与生俱来的拒人以千里外的骄矜飞扬。他一阵风地进来,直通通走进朝太后行家礼。
太后一脸慈爱的笑,一挥手就有几个宫女低头上前,服侍夜飒净手擦汗。夜飒只随意地一偏头,就对上身前宫女茉岚微垂的容颜,那张面孔倒也清丽可人算不得极美,吸引住他的只是那双眼睛,黑白分明,如盈着一汪潺潺秋水,顾盼之间分明有着某人的风韵。夜飒有些醉了,不由多瞧了几眼,却仅在一瞬间,他又若无其事地移开目光。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