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我的职业是家经典语录 > 第9章(第1页)

第9章(第1页)

不是吗?就算那时我得到了芥川奖,可是,既无法想象世界的命运会因此发生改变,也无法想象我的人生会由此面目全非。世界大概还是眼下这副德行,我也肯定还是这样,三十多年来(可能有些许误差),大抵按照相同的节奏执笔创作至今。不管我是否获得芥川奖,我写的小说恐怕照样被同一批读者欣然接受,照样让同一批人焦虑不安。(让为数不少的某类人焦虑不安,好像与文学奖无关,而是我与生俱来的资质使然。)

假如我得了芥川奖,伊拉克战争就不会爆发‐‐如果事情是这样,我自然也会感到有责任,但这样的事绝无可能。既然如此,我没获得芥川奖一事为什么非要特地做成一本书不可呢?老实说,这正是让我困惑的地方。我得没得到芥川奖,不过是茶杯里的风暴……又何曾是风暴呢,连小旋风都算不上,简直是微不足道。

这话一说出口,没准会惹出是非来:芥川奖无非是文艺春秋这家出版社评选的一个奖项。文艺春秋把它当作一项商业活动在运营‐‐即便不把话说得这么绝对,可要说完全没有商业运作成分,那就是撒谎了。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长期以小说家为业的人,如果允许我根据真实感受直言相告,新人阶段的作家所写的东西中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品脱颖而出,大概五年才有那么一回吧。就算把标准稍微降低一些,也是两三年才有一次。如今竟然要每年甄选两回,就免不了有点滥竽充数的感觉。当然,就算这样也没关系(奖项这东西或多或少是一种勉励,或者说一种祝贺仪式,放宽准入条件并非坏事),不过客观来看,我不由得会想:这样的水准恐怕还不足以每次都让媒体倾巢出动,炒作成社会事件。其间的失衡就有些怪异了。

然而这么说的话,势必有人要想:岂止是芥川奖,全世界所有的文学奖其实&ldo;又有多少实质性价值呢&rdo;?这么一来,讨论就无法进行下去了。不是吗?但凡名字叫奖的,从奥斯卡金像奖到诺贝尔文学奖,除了评价基准被限定为数值的特殊奖项,价值的客观佐证根本就不存在。若想吹毛求疵,要多少瑕疵都能找得出来;若想珍重对待,怎样视若瑰宝都不为过。

雷蒙德&iddot;钱德勒在一封书信中,就诺贝尔文学奖这样写道:&ldo;我想不想成为大作家?我想不想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算什么!这个奖颁给了太多的二流作家,还有那些不忍卒读的作家们。更别说一旦得了那玩意儿,就得跑到斯德哥尔摩去,得身着正装,还得发表演讲。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值得费那么大的功夫吗?绝对不值!&rdo;

美国作家纳尔逊&iddot;艾格林(代表作有《金臂人》《走在狂野的一边》)受到库尔特&iddot;冯内古特的大力推举,于一九七四年获得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成就奖,却因为在酒吧里跟女孩子喝得烂醉,结果错过了颁奖仪式。他当然是有意为之。人家问颁给他的奖章呢,他答道:&ldo;这个嘛……好像被我扔掉啦。&rdo;《斯特兹&iddot;特克尔自传》里写到了这个小插曲。

当然,这两个人或许是偏激的例外,因为他们独具一格,一辈子坚持叛逆精神。然而他们二人共同感受到的,或者说以鲜明的态度想表达的,恐怕就是&ldo;对真正的作家来说,还有许多比文学奖更重要的东西&rdo;。其中之一是自己创造出了有意义的东西的感触,另一个则是能正当评价其意义的读者‐‐不论人数多寡‐‐的确存在于斯的感触。只要有了这两种切切实实的感触,对于作家而言,什么奖不奖的就变得无足轻重了。说到底,这种东西无非是社会或文坛以一种形式对他们进行追认罢了。

然而许多时候,世上的人们只把目光投向有具体形态的东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文学作品的实质终究是无形之物,而一旦被授予奖项或奖章,便留下了具体形态。人们便可以对那&ldo;形态&rdo;加以关注。恐怕正是这样一种与文学性毫不相干的形式主义,以及权威一方&ldo;颁奖给你啦,速来领取&rdo;式的&ldo;自上而下的视线&rdo;,让钱德勒和艾格林们焦虑不安吧。

每当接受采访,被问及与获奖相关的话题(不论在国内还是海外,不知何故常常问到这个),我总是回答说:&ldo;最重要的是有好的读者。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学奖、勋章或者善意的书评,都比不上自掏腰包买我的书的读者更有实质意义。&rdo;同样的回答说了一遍又一遍,连自己都觉得腻烦了,却几乎没有人真心相信我这番说辞。多数场合都惨遭无视。

仔细一想,这的确是又现实又无聊乏味的答案,听上去就像彬彬有礼的&ldo;官方发言&rdo;。我自己也时常这么想。至少不是那类让媒体人感到津津有味的说法。但无论是多么无聊乏味的陈词滥调,对我来说却是实话实说,所以也无可奈何。不管问多少遍,我都会重复相同的说辞。当一个读者付出一千几百日元,甚至几千日元买一本书时,他绝不可能别有用心,(大概)只有一个坦率的想法:&ldo;我要读这本书!&rdo;或者说只是抱着一腔期待。这样的读者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到珍贵。与之相比‐‐算了,只怕也不必进行具体的比较吧。

本来不必重新强调这句话:流芳百世的是作品,而不是奖项。还记得两年前的芥川奖获奖作品的人,还记得三年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人,世上只怕不会太多。你自己记不记得?假如一部作品果真优秀,经历了适当的时间磨炼之后,人们就会永远把它留存在记忆中。至于厄内斯特&iddot;海明威得没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得过),豪尔赫&iddot;路易斯&iddot;博尔赫斯得没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得过吗),究竟又有谁会介意这种事情呢?文学奖虽然能让特定的作品风光一时,却不能为它注入生命。这是不必一一言明的。

是否因为没获得芥川奖而遭受过损失?我左思右想,却连一个稍微沾点边的例子也想不出来。那么,有没有享受过好处?这个嘛,因为没拿到芥川奖而享受好处的情况好像也不曾有。

唯独一点,对自己的姓名旁边没有注上&ldo;芥川奖作家&rdo;的头衔,我稍稍有些喜悦。说到底不过是遐想‐‐逐一在自己姓名旁边注上这种头衔的话,会让人觉得好像在暗示&ldo;你无非是借芥川奖的光才能混到今天&rdo;,只怕多少有些心烦。如今我没有任何像样的头衔,因而无拘无束,或者说无牵无挂。只是村上春树(而已)。这相当不坏。至少对我本人来说,不算那么糟糕。

不过,这并非因为对芥川奖心怀反感(好像有点老话重提,我压根儿就没有这种念头),而是对我归根结底是以这种&ldo;个人资格&rdo;从事写作、活到今天稍稍感到自豪。兴许这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对我来说却至关重要。

这可能是个大致的推测,习惯手不释卷地阅读文学书的读者,我估计大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这是堪称核心读者的百分之五。近来人们常常谈论所谓的&ldo;告别图书&rdo;&ldo;远离铅字&rdo;,我觉得某种程度上确有此事。不过,纵使这百分之五的人被上头强令&ldo;不准读书&rdo;,他们恐怕也会以某种形式继续阅读。即便不像雷&iddot;布雷德伯里的《华氏451度》里描写的那样,大家为逃避镇压躲进森林,在一起互相背书给对方听……大概也会偷偷地躲在某处继续看书吧。不用说,我也是其中一员。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运气相对论[无限]  斯普特尼克恋人  表哥万福  三生三世素锦天下  我不想入豪门[穿书]  重生八零刚刚好  修真归来在都市  在劫难逃  重金求子被套路  她是贵族学院的女配  洪荒第一精神病院  [综漫]我在横滨满脸问号的日子  (真人同人)陪达芬奇超神的日子  海边的卡夫卡  重生之仙尊归来莫海  离婚后冷冰冰的前夫又苏又撩  为你认真且怂  且听风吟/好风长吟  瞒着首辅生了崽  在逃生游戏里种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