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三国配角演义街亭 > 第26章(第1页)

第26章(第1页)

无论是&ldo;舍水上山&rdo;还是山上本来就有&ldo;汲水之道&rdo;,总之在街亭战役一开始的时候,这条水道就被张郃切断了。究竟张郃是如何切断的,以及马谡为什么对此没考虑周全,无法从史书上查到。小说中我将其设计为因为王平与马谡有矛盾,没有保护水源反而自己逃走,导致全军覆没。这是基于一种可能性的想象,没有史料予以佐证。

总之,马谡在街亭被击败了,张郃的大部队进入了陇西地带,对蜀军形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关陇通道畅通之后,曹魏的后续部队可以源源不断地开进。蜀军倾国之兵不过十万,若形成消耗战的局面就等于必败;因此诸葛亮在一得知街亭战败后,为避免陇西成为蜀军的绞肉机,不得不下令全军撤退。蜀汉的第一次北伐就此落下帷幕。

〔关于马谡的结局〕

马谡的结局在《三国志》中的记载有些疑点。

《三国志&iddot;诸葛亮传》载&ldo;戮谡以谢众&rdo;,《资治通鉴&iddot;卷七十一》云&ldo;(亮)收谡下狱,杀之……亮既诛马谡及将军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rdo;。这两处记载与一般的看法相同,认为马谡是因街亭之败而为诸葛亮所杀。

而《三国志&iddot;马谡传》里却说:&ldo;谡下狱物故。&rdo;有网友文章考证:《汉书&iddot;苏武传》载&ldo;前人以降及物故,分随武还者九人&rdo;。注:&ldo;物故谓死也,言其同于鬼物而故也。&rdo;王先谦补注引宋祁曰:&ldo;物,当从南本作歾,音没。&rdo;又引王念孙曰:&ldo;《释名》:&lso;汉以来谓死为物故,言其诸物皆就朽故也&rso;。《史记&iddot;张丞相传》集解:&lso;物,无也;故,事也;言无所能与事&rso;。案宋说近之,物与歾同,《说文》:&lso;歾,终也&rso;,或作殁,歾、物声近而字通,今吴人言物字声如没,语有轻重耳。物故犹言死亡。&rdo;可见这里对&ldo;物故&rdo;的解释就是死亡,囊括诸死因。

至今日本仍旧有&ldo;物故&rdo;一词,特指去世,也是古汉语遗留下来的一点痕迹。

而在《三国志&iddot;向朗传》中却写道:&ldo;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rdo;

也就是说马谡的结局,光是《三国志》中就有三种说法:处死、狱中死以及逃亡。

不过仔细推敲来看,这三者并不矛盾。这三个说法也许是同一件事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马谡可能是先企图逃亡,被抓,然后被判处了死刑,并死在了监狱中。

从&ldo;朗知情不举,亮恨之&rdo;这一点来看,马谡逃亡的时间发生于蜀军从陇西撤退之后,而且他逃亡的目标并不是去私下找诸葛亮‐‐也许他打算北投曹魏,或者准备直接南下成都找后主与蒋琬说情,不过这一点现在已经无法确知。总之马谡非但没有主动投案自首,反而绕过了诸葛亮企图逃亡。

但即使有向朗帮忙,马谡最后还是被抓住了。接下来就是诸葛亮的&ldo;戮谡以谢众&rdo;。虽然文中说是&ldo;谢众&rdo;,但未必意味着公开处决。考虑到马谡的身份,诸葛亮也许采用的是&ldo;狱中赐死&rdo;这类比较温和的做法,然后将死亡结果公之于众。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马谡首先被公开判处了死刑,但是&ldo;判罪&rdo;和&ldo;行刑&rdo;两步程序之间还有一段间隔的时间。就在这段间隔时间里,马谡因为疾病或者其他什么原因&ldo;物故&rdo;。因此在法律程序和公文上他是&ldo;被戮&rdo;,而实际死因则是&ldo;物故&rdo;(小说中就采用了这一种可能性)。

无论是病死还是赐死,根据前面考证,都可以被称为&ldo;物故&rdo;。

〔关于费祎〕

吾友叶公讳开对于费祎其人有专题文章论断,此处就不赘言,请参看《暗流汹涌‐‐也谈费文伟》。小说中的费祎性格就是参考此文而形成的。

〔关于费祎遇刺事件〕

《三国志&iddot;蜀书&iddot;费祎传》云:&ldo;(延熙)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费)祎欢饮沈醉,为循手刃所害。&rdo;

费祎被刺是蜀国政坛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蜀国自诸葛亮死后所采取的防御性国家战略再起了大变动,蜀国鹰派势力的抬头。这件事单从《费祎传》来看,只是一次偶发事件。但是如果和其他史料联系到一起,这起被刺事件就不那么简单了。

刺客郭循的履历是这样的。《魏氏春秋》说他&ldo;素有业行,著名西州&rdo;。《资治通鉴&iddot;嘉平四年》载:&ldo;(延熙十五年)汉姜维寇西平,获中郎将郭循。&rdo;就是说姜维进攻西平,虽然西平没打下来,但抓获了时任魏中郎的郭循。后来郭循归顺蜀汉,官位做到左将军。要知道,这可是马超、吴懿、向朗曾经坐过的位置,足见蜀国对其殊遇之重,不亚于对待夏侯霸。

但是这个人却并不是真心归顺,他终于还是刺杀了费祎。魏国得知以后,追封郭循为长乐乡侯,使其子袭爵。(《资治通鉴&iddot;嘉平五年》)

这起刺杀事件仔细推究的话,疑点非常之多。就动机来说,这不可能是魏国朝廷策划的阴谋。费祎是出了名的鸽派,他在任期间是蜀魏两国最平静的一段日子,几乎没发生过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魏国正乐享其成,不可能刺杀掉他而让鹰派姜维上台,自找麻烦。

这也不可能是私人恩怨,郭循跟费祎就算有仇,他也不是神仙,不可能算出姜维什么时候会攻打西平,自己会不会被俘,被俘以后是直接杀掉还是受到重用等等。如果真的是因私人恩怨而刺杀费祎的话,不可能将整个计划建筑在这么多偶然之上。

这两个可能都排除的话,剩下的最有动机杀费祎的人,就是姜维。

姜维与费祎的不和是众所周知的,前者是主伐魏的鹰派,而后者则是坚持保守战略的鸽派。在费祎当政期间,&ldo;(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rdo;可以说姜维被费祎压制得很惨。费祎死后,能够获得最大政治利益的,就是姜维。事实上也是如此,陈寿在《三国志&iddot;姜维传》里很有深意地如此记录道:&ldo;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rdo;短短一行字,姜维迫不及待的欣喜心情昭然若是,路人皆知。

换句话说,费祎的死,姜维是有着充分动机的。

而姜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姜维传》裴注里有载:&ldo;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rdo;就是说姜维这个人,对功名很执著,而且不像《三国演义》里一样是个愣头青,反而很有城府,好&ldo;阴养死士&rdo;。而郭循在众目睽睽的岁初大会上刺杀了费文伟,摆明了他自己就是拼个同归于尽,不想活着回去,这是标准的死士作风。

再回过头来仔细研究郭循的履历我们会发现,西平战役的发动者是姜维,捉住郭循的是姜维,把他抓住不杀反而送回朝廷的还是姜维。换句话说,郭循看似是偶然地被俘才入蜀,实际上这些偶然却是完全可以被姜维控制的‐‐姜维有能力决定发动战役的时间、地点以及对俘虏的处置,这一连串偶然只有姜维能使其成必然。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伪娘茶寮系列  她死在QQ上  等到雾霭散去的那一天  光之恋人[迪迦]  虫族之侍奉准则  契 阔  龙与地下铁  一等宫女  买药吗,送小橘猫  望古神话之白蛇疾闻录  赤花钿  渣攻想吃回头草[快穿]  一眼万年  [重生]名声大噪  黑夜心狂  [综漫]杰哥不要杀我啊  和离  这废物系统不对劲  混乱大唐  沪夏往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