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距今7000年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中晚期,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是中原地区相先后的两种代表性文化,分布范围大体相同,以河南、陕西、晋南为中心,西达甘肃,东至鲁西,北及豫中内蒙,南到汉水流域。
在这前后约3000多年间,本地区先民全面进入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林立大地的原始氏族公社聚落内,贮藏粮食的窖穴屡见不鲜2。
据碳十三(13c)测定提供的古代人类食谱表明,从仰韶到龙山文化时期,粟(小米,setarialtalicabeauv)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当然也有部分人偏于肉食3。
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还出土了整罐的黍类作物(一称糜子,panicui-liaceul。
)4。
西安半坡聚落遗址出有成罐的粟类作物以及罐装菜籽5。
甘肃东乡林家遗址不少居室内都发现了5000年前用陶器盛装的粟、黍及油料作物大麻籽,在一个窖穴内还发现了堆积足有2立方米的捆成小把而整齐码放的带穗黍捆6。
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还出土了5000年前后的大麦、小麦、高粱、粟、黍炭化籽粒6。
郑州大河村遗址也出有仰韶晚期一瓮炭化高粱米8。
这说明,至少自仰韶时期始,人们的粒食品种除了主要是粟外,尚有黍、大麦、小麦和高粱等,各地之间人们的主食并不雷同,多少存在着一些差异,有的还种植食用菜蔬。
值得注意者,上述姜寨和半坡两处遗址均发现了饲养家畜的圈栏。
姜寨所见当时人遗弃的动物遗骸,有9678%属于哺乳动物,大部分是家猪、黄牛、梅花鹿等偶蹄类动物,另有195%是鱼类骨头,016%为鸟类,可见家畜饲养是人们食物的重要补充手段,而渔猎业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十分次要的。
动物遗骸在姜寨聚落主要集中见之南面居住区,似又表明,即使在同一居民共同体内,人们的饮食习好亦不划一,或因从事的生产活动不同,食物来源不一,其食谱或粒食为主,或偏于肉食,也是有其差异的。
在华北沿海区,以山东为中心,北达辽东半岛,南及苏皖北部,包括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是古代旱地农业经济区的又一重要中心。
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典型龙山文化是本地区先后三种新石器时代代表性文化,年代与中原地区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体相当1。
自北辛文化时期起,本地区先民即进入定居农业生活阶段,靠近内陆的冲积河谷平原,农业尤为发达。
山东膝县北辛遗址不少陶器上留有粟糠痕迹2。
山东胶县三里河大汶口时期遗址一害穴内,遗留有体积达1立方米多的粟3。
辽宁大连郭家村遗址在龙山文化层出土的席篓内存有炭化粟4。
可知粟一直是本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品种。
此外安徽毫县钓鱼台遗址,据说发现过5000年前的炭化小麦5。
家畜饲养似比中原地区发达,品种有猪、狗、牛、羊,个别地点还驯养马和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