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一)甲骨金文中的邑
甲骨文中邑的材料约略有200多条,金文中亦有一些。
邑的规模有大邑与小邑之分。
顾名思义,大邑规模必定可观,如商王都即以大邑称之:
大邑商。
(《甲》2416)
武王既克大邑商。
(《何尊》)
此商都也称作&ldo;天邑商&rdo;(《英》2529),或迳称&ldo;王邑&rdo;(《英》344)、&ldo;商邑&rdo;(《■簋》)。
但甲骨文中之&ldo;大邑&rdo;未必尽指王都,如:
方其敦大邑。
(《合集》6783)
贞■大邑于唐土。
(《英》1105)
唐之地望,或谓在今湖北随县西北之唐城镇,古唐国所在1;或谓在山西南部夏县一带,即唐叔所封大夏之地2;不管怎么说,据它辞&ldo;方其出于唐&rdo;(《甲》2924),此等大邑时受敌对方国侵扰,可见是王国的边地重镇。
至于小邑,骨臼刻辞有:
戊寅小邑示二屯,岳。
(《合集》17574)小邑大体是分布于各地的小规模邑聚。
在商代,大小邑簇集各地,甲骨文有二邑、三邑、四邑、十邑、廿邑、卅邑等等3。
邑以群称,一小地域范围竟多达30邑,反映了人口的增衍程度和邑聚的密度,然其邑应该属之中小规模者。
甲骨文有云:
……其多兹……十邑……而入执……鬲千……(《合集》28098)鬲为人鬲,即人数,十邑鬲千,平均一邑为一百鬲(户),则至多算作中下之邑。
文献有谓&ldo;十室之邑&rdo;4、&ldo;三十家为邑&rdo;5、&ldo;邑人三百户&rdo;1、&ldo;千室之邑&rdo;2,邑的规模大体以人口的众寡为准。
凡群称的邑,大概都自有其命名。
西周厉王时《■从■》所云&ldo;十又三邑&rdo;,分别名之为■、■、■、■、言、■、句商儿、雠■、競、■、才、州、泸。
商代群称之邑有云&ldo;炋、■、鄙三邑&rdo;(《合集》7074)、&ldo;魌、夜、方、相四邑&rdo;(《合集》6063),亦十分难得的记下了群邑之名。
旧说:&ldo;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rdo;3此乃西周晚期以后出现的&ldo;正名&rdo;现象,都字的产生比较后起,厉王时《宗周钟》铭有&ldo;王敦伐其至,扑伐厥都&rdo;,至为四至之至,即方国之都的周围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