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第7章

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雨量充沛,地下水位较高,比较流行干兰式居宅5。

人们通常先在湿地上栽桩安柱,再在其上架大小地梁,铺上木板,筑成高出地面的木构房屋6。

浙江河姆渡遗址曾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左右的干兰式术构长屋三座。

在华北沿海区和中原地区,居宅的演进基本表现为穴居住宅、地面筑室、土台建屋三个发展阶段,穴居住宅以挖入地下的竖穴土坑作为居住空间,以坑壁作为墙体的一部或全部,顶盖有木架结构,据穴坑的深浅又可分为地穴式和半地穴式两种。

从考古发现资料看,半地穴式住宅远比地穴式住宅多得多,更具有普遍性,出现的时代可早到8000年以前。

大体说来,半地穴式住宅由圆形向方形转化,似乎更能反映出当时建筑技术经验的提高和深化。

圆形半地穴式住宅面积一般都在十几千方米以内,方形半地穴式住宅面积往往有几十平方米,像宝鸡北首岭、临潼姜寨、西安半坡遗址等甚至发现有达百平方米上下的方形半地穴式住宅,可称之为5000年前这类住宅的杰作。

居住空间容积的增大,木架空间结构的营造工艺水平的提高,墙体有了更大的荷重力,因此人们创造出了穹形顶、攒尖顶、一面坡顶、两面坡顶、四面坡锥体顶等等,屋顶外观颇为多形多姿。

不过,原始居民选择何种形式的半地穴式住宅,固然与当时建筑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恐怕与某一地域的生活习俗和崇尚心理也是分不开的。

陕西宝鸡北首岭聚落遗址,发现50座仰韶文化时期的半地穴式住宅,绝大多数呈方形或长方形,只有1座为圆形1,仅占2%。

时代晚得多的河南汤阴白营聚落遗址,在发现的63座龙山文化时期房址中,地穴式、半地穴式和地面式均有,但只有1座呈长方形,而圆形或椭圆形者占到9841%2。

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习尚不同,住宅的形式也会因之而异。

现实对住宅形式的择取,与住宅的宏观演进,并非同处一个层面,因此一种形式的出现,不一定即是否定或断然扬弃前此的形式。

地面筑室的出现,比半地穴式住宅晚不了多久,两者在建筑工艺上虽有前后发展的承继关系,但始终是古代社会两种主要的住宅形式,并一直互相影响,互相补苴。

顾名思义,地面筑室,居住面已上升到地表,内部使用空间不再有赖挖入地下的竖穴,而是运用屋架的造型,扩大居住的空间实体。

有关承重的木骨泥墙,倾斜的屋盖,从此奠定了中国后世建筑木框架结构体系的基础3。

半坡遗址发现一栋面积达160平方米的大房子,平地起筑,具有&ldo;前堂后室&rdo;的内部空间布局。

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遗址,发现240座房址,其中f901一座,占地面积约420平方米,由主室、东西侧室、后室和房前附属建筑五大部分组成,仅主室居住面积就有131平方米。

房屋平地起建,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座北朝南。

沉重的大屋顶是靠室内大柱和周围附壁柱、室外柱以及架设于其上的梁架支承,墙体只起荫闭作用1。

另一栋大型木结构建筑f405,占地面积约270平方米,基槽坑深2米,再填12层夯土,平铺圆木作础,平地起筑,似为四坡顶两侧重檐式建筑,室外还建有散水檐廊2。

引人注目的是,这两栋大型建筑,室内地坪坚硬平整,色泽光亮,呈青黑色,据说应用了人造粘土陶粒轻骨料和料礓石烧制的水泥胶结材料3。

这些大型地面式术构建筑,做工考究,建筑材料新颖,具有&ldo;前堂后室&rdo;或&ldo;明暗套间&rdo;的格局,是吏前房屋建筑上的杰作。

大概在4000年前后,先民们又发明了土台式建筑。

山东日照东海峪遗址发现12座大汶口晚期至龙山早期的房址,都是土台式建筑,台高03米左右,用黑灰土和黄粘土分层夯筑而成,然后在台基上挖槽立柱垛墙,室外四周培土敷石,以利散水和保护墙基,房屋基本呈方形,两面坡顶,面积10平方米上下4。

河南洛阳吉利东杨村遗址发现一座龙山时期土台式建筑,平面则呈椭圆形,直径29米,台高025米,用两层黄胶土夯填而成,上面又铺以料腐石,周边用草泥培根5。

河南临汝煤山遗址发现一座龙山晚期的大型夯土台基,南北宽约45米,东西至少长19米以上,土质纯净,是用紫、褐、黄、灰白色土层层铺垫而成,每层厚3~10厘米不等1。

河南淮阳平粮台发现的一座长宽各185米的龙山晚期方形古城址,城内亦有一座大型夯土高台建筑,台高072米,宽57米,残长15米多,面积与煤山发现的土台基略约相等,足有85平方米以上。

高台上是一栋面阔四间的排屋,还发明了土坯砌墙的建筑新工艺2。

史前居民在各自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结合本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变化,因地制宜,不断改善居住生活条件。

《博物志》云:&ldo;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

&rdo;《晏子春秋&iddot;谏下》第十四篇追述中原地区居宅形态变迁时指出:&ldo;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rdo;当居宅逐渐由地下升到地面,又向土台式演进中,原始先民在自然力量面前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积极进取姿态,正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墨子&iddot;辞过》云:&ldo;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工作为宫室&rdo;,可说是对史前居宅演进动因的初步总括。

尽管史前居宅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地的建筑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未必同步,且有其不平衡性和反复性,但基本上不存在孤岛式的独立演进模式,特别是在木架结构的建筑体系形成方面,反映出了尤为明显的协调和共性。

史前居宅的多元多姿,为夏商居住形态的变迁确立了牢固的基础。

相邻小说
鲁文基科幻系列  摄政王的小美人[重生]  黑化男主为我洗心革面  全球天灾:我银行卡里还有一百亿  东来  雾中血路  青发鬼  民国寡妇养娃日常  小太阳[女A男O]  离婚后我一夜爆红[穿书]  真珠塔  以身偿命  她是暗夜里的月光  重生之驯养的野兽  纸玫瑰/菩提花开  青梅皇后有点酸  养反派后我回来了[反穿书]  极宠,田园小妇  盛世婚宠:暖妻涩涩爱  有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