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第35章

孝宗即位以后,&ldo;躬揽权纲,不以责任臣下&rdo;,大至军政国事,小至州县狱案,他都要亲自过问。

无论是在积极进取的隆兴、乾道时期,还是在消沉保守的淳熙时期,孝宗一直保持着这种事必躬亲的作风。

这固然是为了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但作为一个皇帝,自始至终能够孜孜不倦地处理政事,还是十分难得的。

孝宗即位之初,就开始着手革除南宋初期以来政治上的种种弊端。

他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加大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力度,严格官吏的考核,甚至亲自任免地方中下级官吏。

南宋建立以后,财政一直拮据,孝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还常召负责财政的官吏进宫,详细询问各项支出和收入,认真核查具体账目,稍有出入,就一定要刨根问底。

为了改变民贫国弱的局面,孝宗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不仅每年都亲自过问各地的收成情况,而且还十分关注新的农作物品种。

一次,范成大进呈一种叫&ldo;劫麦&rdo;的新品种,孝宗特命人先在御苑试种,发现其穗实饱满,才在江淮各地大面积推广。

孝宗的勤政确实达到了集中皇权的目的,许多原本该由臣下处理的政务,现在都要他亲自裁定,臣子们只好俯首听命,少有自己的主见。

然而,这种勤政对南宋政治却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孝宗理政之细,已经到了烦琐的程度,他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细枝末节上,反而忽视了治国的大政方针。

一些大臣曾劝过孝宗要先抓住国家大政,虽然孝宗也认为他们言之有理,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又依然故我。

在重大决策上,孝宗常常事先不经深思熟虑,就贸然施行,稍有挫折,又马上收回成命,他在位期间,朝令夕改、犹豫反复的情况多次出现,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在张浚北伐、隆兴和议中的表现,恢复中原的计划最终落空与孝宗的这种为政作风也不无关联,有人评价他&ldo;志大才疏&rdo;,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正因为孝宗的集权,使以宰相为首的朝廷难有作为。

孝宗在位28年,先后出任宰相的有17人,参知政事更是有34人之多,如此频繁地更换宰臣,这在宋朝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每位宰臣在任时间几乎都不长,可见孝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权臣的出现。

他为树立起君主的绝对权威,有时甚至听信片面之辞,不经过调查核实,就将宰臣免职。

乾道二年,有人检举参知政事叶颙(yóng)受贿,而检举之人与叶颙素来就有矛盾,孝宗在真相尚未明了之前,就将叶颙免职,后来经有关官员查证,并没有发现叶颙受贿的确凿证据,孝宗才意识到错怪了叶颙,重新召其入朝。

淳熙二年,朝廷选派使臣赴金求河南陵寝地,宰相叶衡推荐汤邦彦,汤邦彦胆小如鼠,他怀疑这是宰相要自己去送命,因此怀恨在心,向孝宗上书告密,说叶衡曾有诋毁孝宗的言论,孝宗大怒,当日就罢去了叶衡的相位,并将其贬往郴州。

宰相是百官之首,孝宗却轻易罢免,反映出他对宰臣们缺乏真正的信任。

在宰臣的具体人选上,孝宗恢复了宋代立国以来&ldo;异论相搅&rdo;的祖宗家法,提倡宰臣之间存在不同的政见,以此来让他们互相牵制。

宰臣们不能团结合作,虽有利于皇帝控制朝政,但这种局面却给孝宗的中兴大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负面效应。

相邻小说
(魔道祖师同人)义城之梦  唱跳全废后我靠食量爆红  重生后为了赎罪二嫁,丞相前夫却疯了(1v2)  情修的芥子袋里有什么(NP)  卿本为后:巨星甜妻万万岁  失氧  漂亮哭包的仿生男友  被冰山Omega重金求子后  渣夫改造手册  为战损仙尊证无情道后  木鱼  讨债的狐狸  学霸降临  我在恋综文里当万人迷  施琅大将军  晚安好梦(快穿)  女尊世界之非常夫妻  我家竹马是影帝  灵气逼人  我为暴君画红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