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她不会只卖给自家,等到其他老板的价格上来之后,她当然就把自家粮食倒腾给他们去啊,得照顾人生意啊,要不然他们可去哪儿收粮呢。
‐‐咱就是雷锋。
于是她仓里的粮食在减少减少,腰里的银子在增多增多。
而其他家,有她这个大卖家源源不断地供货,当然店面生意也是热火朝天的。
有这么好几家大粮商带动,价格持续上扬,还连官方声音都出来了,民间自然更是议论纷纷。
武梁他们最初散布推广的说辞,还是往靠谱上拗的。
说是西南催粮催得紧急,圣上已经发了旨,要高出即时市场价格三成收粮。至于之前的钦差,办事不力,已经被秘密召回去了。新的钦差很快就会到,到时候谁有粮谁就有得赚了。
结果市面上传着传着,说法就越来越花样翻新起来。
有人说朝廷粮仓已经早已见底儿了,京城那帮贵人们急等着粮食救命呢。
有人说今春黄河决堤了,淹了好几个州府啊,那边侥幸活着的好多人都在卖儿卖女了,一个女娃娃也不见得能换一斤大米呢。
还有人说内乱未平,外患又起,听说西羌国打过来了。兵马未动粮糙先行啊,结果朝廷都集结了大军了,粮糙还没着落呢,能不急吗?眼看着大军要哗变啊,就指着咱蜀地这粮食打西羌免亡国呢……
说法林林总总,这些还都是有思路的靠谱的,还有好多诡异的不知何解的说法呢。
反正不管哪种,传的人都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亲见似的。
反正慢慢的,不但其他粮商都加入高价收粮大军,还有好多本地土豪也要来掺一脚。
为啥呢,因为都觉得粮食实在好赚呀,不管那些说法是真是假,反正收着涨着是真就行了。今天收的粮食明天卖了就能赚钱,为嘛不收呢。
实际上因为不停涨价,但凡收到手里便不会真的明天就舍得卖了去,攒着收着观望着,涨势不停干嘛要卖呀,就一路的越攒越多了。
‐‐武梁自己都完全没想到,粮食价格会这么的一发不可收拾,涨得这么汹涌。并且由锦城带动,整个蜀地的粮价慢慢都跟着疯了。
她真是都有点被吓到。真的,愚昧很可怕,信息不通更可怕。
所以她才早早收了京城的一家车马行,并一路找寻可设点的地方,想形成自己的物流网络。
到时候货物来往,人员出行,信息流通……什么都方便,什么都畅通无阻,想做不好生意都找不出理由啊。
总之不管现在粮价再高,都不管她事了。她已将手头粮食全部沽清。
此时的粮价,已经翻了近两倍了。
就这她还听到有人说,这哪算贵啊,以前遇着灾荒年,一大锭银子换不来一碗米饭哪。啥能比起这填肚子的干货主贵?
呃,商人们炒个价嘛,连灾荒年的味儿都炒起来了?
反正她的两家店齐齐关了门了。可此时的粮食市场,哪里是她关了门能扼制住疯劲儿的?这么明显的讯息,还有人替她说话呢:收货太多,银子用完……
好吧,银子你们赚,咱要走人了。
当然临走前,她也很仗义地专程去给王丁卫三位老板说了一声,看在同是京城来的份上。
&ldo;三位不觉得现在粮价已经高得离谱了吗?这样的价格朝廷真能接受吗?反正我不觉得。噢,我的货已经全部出手了,您几位要不要也悄然抛售,拿钱走人啊?&rdo;
几位老板其实已经没怎么收了。怎么说呢,价格涨不停,也真没什么人卖啊。武梁在其他商家都纷纷收粮后,都不怎么供应这几位京城老乡了。
整体来说,后面的价格都是虚高,因为卖粮的少了,有价无市啊。
他们没有出货,是盯着当前的价格欢喜,观望着舍不得出手啊。如今听说武梁那么多粮食竟然都默默沽空了,纷纷一惊。
然后忙表示,好妹子呀,仗义啊。
武梁也不藏私,连她什么手法出的货都传授于人。反正这种事儿,别人早晚会知道的,何不大方一点主动一点。再说这种手段,用过了一次后基本上难再用第二次,太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促成了。
然后收获无数句感谢感激感慨感恩戴德,真心假意武梁也不介意,反正最好他们手法高明,能在出清货前粮食价格不要崩塌,让他们都赚到大钱,那就皆大欢喜了。
当然她都这么大方了,他们万一赔了钱当不至于怪到她头上吧?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成年代文男主对照组 末日之王者重生 雪白血红 大师姐手撕炮灰剧本[穿书] 财神爷的悠闲生活 穿成年代文女主的漂亮姐姐 你是我的,命运 心灵黑客 以蓝星之名 重生六零:我家媳妇特别凶 农家俏酒妃:娘子,为夫敬你 寻心系列 我同夫君琴瑟和鸣 我背后有人 我靠运气成为国民女神 世界之灰 我变成了有钱人 我也很想他 我用绿茶拯救世界 心间软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