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尝作此想,以为吾作小说,何如使人愿看吾书。继而更进一步思之,何如使人读吾之小说而有益。至今思之,此又何也?读者诸公,于其工作完毕,茶余酒后,或甚感无聊,或偶然兴至,略取一读,借消磨其片刻之时光。而吾书所言,或又不至于陷读者于不义,是亦足矣。主义非吾所敢谈也,文章亦非吾所敢谈也。吾作小说,令人读之而不否认其为小说,便已毕其使命矣。今有人责吾浅陋,吾即乐认为浅陋。今有人责吾无聊,吾即乐认为无聊。盖小说为通俗文字,把笔为此,即不脱浅陋与无聊。华国文章,深山名著,此别有人在,非吾所敢知也。
事实上,张恨水的顺应潮流也好,花样翻新也好,主要出于使人&ldo;愿看吾书&rdo;的促销目的。尽管他有着个人的痛苦和对社会的愤慨,但他的创作欲并非是要&ldo;引起疗救的注意&rdo;,他更多的是把文学&ldo;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rdo;。所以无论他写作&ldo;国难小说&rdo;,还是改造武侠小说,一方面在通俗小说界显得太赶时髦,雅气得让人追不上,而另一方面在新文学阵营看来,却仍觉换汤不换药,不可救药。他的那些苦心实验的&ldo;技巧&rdo;、&ldo;革新&rdo;,都成了费力不讨好。
是抗战,使张恨水通俗小说的雅化飞跃到一个新阶段。
首先,在创作宗旨上,他从把写作仅仅当成谋生的职业,变成了当作奋斗的事业。他理直气壮地宣称要为&ldo;说中国话的普通民众&rdo;工作,他满怀使命感地写道:
我们这部分中年文艺人,度着中国一个遥远的过渡时代,不客气地说,我们所学,未达到我们的企望。我们无疑的,肩着两份重担,一份是承接先人的遗产,固有文化,一份是接受西洋文明。而这两份重担,必须使它交流,以产出合乎我祖国翻身中的文艺新产品。
在与新文学阵营的关系上,张恨水由对立和怨恨转变为合作和追随。他接受现实主义理论,接受新文学的主要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接受新文学对自己的批评和鞭策。这些都反映在他八年抗战的创作中。
张恨水抗战时期的中长篇小说共有20部左右,从题材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抗战小说,包括《桃花港》、《潜山血》、《前线的安徽,安徽的前线》、《游击队》、《巷战之夜》、《敌国的疯兵》、《大江东去》、《虎贲万岁》等。第二类是讽刺暴露小说,包括《疯狂》、《八十一梦》、《蜀道难》、《魍魉世界》、《偶像》、《傲霜花》等。第三类是历史和言情等其他小说,包括《水浒新传》、《秦淮世家》、《赵玉玲本记》、《丹凤街》、《石头城外》几部。这恰与该时期新文学小说的分类格局相同,而且在时间上也彼此呼应‐‐抗战初期以抗战小说为主,后期则以讽刺暴露为主。这说明张恨水在文学观念上已经由&ldo;慢半拍&rdo;转为&ldo;同步和声&rdo;,与新文学共奏大雅了。
张恨水的抗战小说不同于他以前的&ldo;国难小说&rdo;。言情已经退居到可有可无的地位,如《大江东去》这样的&ldo;抗战与言情兼有者&rdo;乃是谴责女子对抗战军人的负心,趣味中心并不在言情,而《巷战之夜》等根本无情可言。代替趣味成为作品中心的,是观念。张恨水大力追求&ldo;写真实&rdo;,放弃编织故事的特长。他说:
不肯以茅屋草窗下的幻想去下笔,必定有事实的根据,等于目睹差不多,我才取用为题材。因为不如此,书生写战事,会弄成过分的笑话。
另一个观念是民众思想,即&ldo;人民战争&rdo;思想。他的多数抗战小说都以民众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为描写和歌颂对象,而在描写正规军的《大江东去》和《虎贲万岁》中,也努力突出民众,以致引起当局注意,多数作品遭到&ldo;腰斩&rdo;。
与新文学的抗战小说一样,张恨水此类作品由于仓促求成,艺术上便禁不起时间的考验。平铺直叙,急于说教,既有拘泥于生活真实而放弃艺术真实的倾向,又有制造巧合图解观念的毛病。如《敌国的疯兵》写日寇中队长饭岛,率兵将李大娘的养女莲子轮奸致死,结果发现莲子原来竟是饭岛早年在北京与李大娘作邻居时,寄养在李家的自己的亲生女儿!于是饭岛真的发了疯。这种因果报应的俗套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相比之下,他的讽刺暴露小说取得了成功,这本来便是张恨水的特长,也是通俗小说的特长。与民国初年的黑幕化小说和张恨水早期的新闻化小说不同,这一时期的讽刺暴露小说贯穿着统一的叙事立场,即从人民大众根本利益出发的正义感和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这是此前的通俗小说根本达不到的境界。张恨水写《春明外史》的时代,&ldo;老实说,写稿子完全为的是图利&rdo;,&ldo;没什么利可图的话,就鼓不起我写作的兴趣&rdo;。〖(〗《写作生涯回忆》,《张恨水研究资料》p37,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而《八十一梦》和《魍魉世界》等书,揭露贪官污吏巧取豪夺,武力走私,全民皆商,发国难财者花天酒地,威风凛凛,知识分子穷得四处讨饭,卖掉一套善本《资治通鉴》,所得不值一包烟钱,下层百姓饥寒交迫,怨声载道,几乎写出了一部国难史,令人不由联想到安史之乱后杜甫那些&ldo;感时花溅泪&rdo;的&ldo;诗史&rdo;。二人均是在40岁至50岁之间,身经山河剧变,自己流离失所,目睹人民灾难,在入蜀前后,达到了新的创作高峰。张恨水的这些讽刺暴露小说,艺术上并不完美,缺点很多,当然比不了杜甫的&ldo;三吏&rdo;、&ldo;三别&rdo;。但其间那种&ldo;穷年忧黎元&rdo;的人民性,深深感动了广大读者,掩盖了其艺术上的不足,做出了新文学想做而做得没那么精彩的事,因此大获主流文坛的欢心。
不过,不能因为张恨水的这一部分小说在主流文学史里得到了肯定,就认为它们在艺术上雅化到与新文学的优秀作品不分轩轾的程度。许多论著过分称赞《八十一梦》对讽刺小说体式的创新,其实创新并不等于好。《八十一梦》的总体结构是散乱乏序的,每一个梦也并非都&ldo;自然而紧凑&rdo;,完全可以构思和创作得更完美、更精炼。其他小说也一样,给人以丑闻罗列、人像展览式的印象,这种手法是《春明外史》、《新斩鬼传》时代的路子,从《啼笑因缘》以后,张恨水已经有所超越,开始追求典型化的路子。而40年代张恨水的小说只在人们脑中留下了篇名,却没有留下人名。这说明艺术上的雅化与观念上的雅化不一定是携手并进的,有时也许反要倒退。事实上,是轰动效应构成了这些小说的文学史价值。读者们告诉作者:&ldo;写得对,骂得好;再写得深刻些,再骂得痛快些!&rdo;周恩来鼓励说:
同反动派做斗争,可以从正面斗,也可以从侧面斗。我觉得用小说体裁揭露黑暗势力,就是一个好办法,也不会弄到&ldo;开天窗&rdo;。恨水先生写的《八十一梦》,不是就起了一定作用吗?
政治家要求斗争的&ldo;作用&rdo;,群众要求&ldo;骂得痛快&rdo;,这都是从&ldo;通于世俗&rdo;着眼的,没有人关心其&ldo;结构&rdo;与&ldo;技巧&rdo;。张治中代表政府来劝张恨水罢手停写时,也说&ldo;写得好,骂得对&rdo;。这些小说仍然是通俗小说,比新文学同类作品中艾芜的小说大概要好一点,比沙汀的就要差一点了,比张天翼也许正好,只是分量要厚重得多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废材毒妃要逆天 她身娇体弱,被禁欲皇子捧在心尖宠 我和情敌成眷侣 大王,温柔点(良人请入帐卷三) 亲了我,你要负责 危险游戏:总裁十恶不赦 他作精病娇还黑莲花 温柔的嘹亮 正说鲁迅 青楼文化 BOSS的护夫萌兽[快穿] 踩踩地图旅旅游 捡到反派崽崽后[穿书] 长梦·孤行 爱你,到时光尽头 生活的勇气 阴阳林思源 [hp同人]哈利波特之只为了你 大燕女提刑 贴心交易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