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口号万岁在线阅读 > 第52章(第1页)

第52章(第1页)

形式研究不能脱离内容和意义。

研究方法上,社会学的统计和心理学的分析是同样重要的。

(发表于《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小生常谈篇现代文学研究之我见

现代文学,研究到今天,几乎所有的角落都被人们搜捡遍了。就像今天的圆明园,很难再从中拾到一片残砖断瓦了。于是乎,研究者们都感到了一种困惑。但同时也有不少人从这种困惑中敏感到突破的即将降临。于是人们讲理论、讲方法,期待在自己手上突现这次历史性的突破。然而文学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具有不以研究者的主体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并不是因为有了牛顿,元素周期表的出现,也不是因为有了门捷列夫。科学的进展无止境,文学研究上的突破也会不断出现。但是,就一个具体的时代来讲,它的文学研究水平是受这个时代的种种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制约的,也就是说,它的发展是有时代的极限的。古人研究李白和杜甫,不会把他们列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代表;晚清人研究《红楼梦》,也不会得出它的主题是反映封建制度崩溃的结论。所以,我们今天展望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就应该看看它与当今的整个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关系,然后再来探讨它本身存在的潜力、矛盾等内部问题。

现代文学,作为一个研究客体,已经成为一段静止的历史。自从王瑶先生《新文学史稿》问世以来,我们可以看到,每一阶段的研究主流无不服从于该阶段的时代精神的要求。仅以鲁迅为例,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现代文学研究的每一次较大突破(或者是倒退),都与整个时代精神、社会心理密切相关。研究的最高水平一旦与时代精神的要求达到&ldo;互洽&rdo;,那么,突破便不再出现,剩下的任务是巩固这一水平,为下一个历史阶段的未来突破进行准备工作。

目前,我们的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涌现了许多探索性的文章和力求创新的文学史著作,可是我觉得他们还只是尽到了&ldo;破坏&rdo;的作用,而突破不仅仅是破坏,还必须有新基础、新框架的建设。这种建设何时能够到来呢?旁顾一下文学的其他领域,似乎大家都面临着同样的困惑。我们缺少一个切实有用的文学史理论,缺少我们自己专业的方法论,甚至缺少对于现代史普遍的基本准确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去向哲学、美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求助,可是我们发现,他们也正怀着与我们同样的焦灼,他们也在期待着我们的有所突破将对他们有所启示和帮助。这是我们的现状,但整个现状是没有满足我们当今的时代精神的要求的。时代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评价100多年以来中华民族的所思所作,要求这种认识和评价与全民族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全面改革和开放&ldo;互洽&rdo;。由于这种现状与需求的矛盾,我们可以说,突破的来临不会太久,但也不会太近。它不会像新文化运动那样,在几个早晨便战果累累。如果允许我仅凭直觉做一个缺乏充分依据的大胆估计的话,我认为这次大的突破很难在新世纪的头几年内实现。在此之前,将会有许多小的突破继续进行着破坏和一点初步的建设,正像大地震来临之前往往会有许多小地震一样。

当然,设想归设想,我们不能根据设想来安排我们的研究步骤。我们的出发点仍然是现状。在这个现状的发展趋势下,现代文学史的诸如分期、性质、主流等基本问题将会出现新的占主导地位的结论。在大突破到来之前,微观研究将比宏观研究进行得广泛、活跃。同时,方法论的问题也将由探讨到初步解决。总结性的论著将有一定数量的涌现,作为大突破到来之前对旧的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清算。它的作用和意义正如同鲁迅先生为他的杂文集所取的名字‐‐《坟》。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可以说是这群坟中的头一座。书中所采用的比较稳妥的结论的部分,正是为这类稳妥结论所唱的挽歌;而那些运用了最新研究成果的部分,则为今后新著的产生暗示了一条新路。因此,处于目前这个历史时期的现代文学研究工作者,一面应该对我们的专业前途充满信心,一面应该做好进行大量艰苦细致工作的思想准备。这样,我们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专业研究、与时代精神达到互洽。如果说我们的时代正孕育着一个振奋人心的质变的话,那么,我们即便成为历史的中间物,也同时正做了历史的幸运儿。

小生常谈篇关于现代文学的概念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有一个问题越来越醒目,即对于&ldo;中国现代文学&rdo;这一概念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笔者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讲授&ldo;中国现代文学史&rdo;课程时,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在中国的通常语境里,1840年以来的历史被划分成三大阶段。1840-1919年是&ldo;近代&rdo;,1919-1949年是&ldo;现代&rdo;,1949年迄今是&ldo;当代&rdo;。以此为参照,那么&ldo;中国现代文学&rdo;就是基本上对应着中国现代史的文学。目前学术界大多采用1917年到1949年的教学研究框架。通常简称为&ldo;现代文学三十年&rdo;。但是,这样使用&ldo;现代文学&rdo;概念越来越多地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在国外的非汉语学术界,很难从语义上区别&ldo;近代&rdo;、&ldo;现代&rdo;和&ldo;当代&rdo;。比如日本就把&ldo;现代化&rdo;称为&ldo;近代化&rdo;。在国内,一般情况下,&ldo;现代&rdo;和&ldo;当代&rdo;是同义词,只有专门学习过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的人才能区别这两个概念。所以对现代文学的范畴问题发生越来越多的质疑。特别是21世纪的到来,使这个问题更加凸显。当我们说&ldo;现代&rdo;的时候,不是指包括说话时的&ldo;现在&rdo;,而是指半个世纪以前。这已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范畴加以清理。

可是,当我们试图清理&ldo;现代文学&rdo;这一概念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的复杂性。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ldo;现代&rdo;这一概念具有多义性。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也是一个价值概念。比如现在同是2004年,我们却可以说欧洲比非洲&ldo;现代&rdo;,还可以说某件东西很&ldo;现代&rdo;。因此,对现代文学的理解不仅仅是时段上的差异,而且包括空间上的差异。

让我们分别列举并进行简评。

从时间上说,首先存在一个&ldo;现代文学&rdo;的上限与下限的问题。

关于&ldo;现代文学&rdo;的上限,有很多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1919年,划分点是&ldo;五四&rdo;运动。理由是文学与政治应该一致,&ldo;五四&rdo;运动使整个中国文化得到更新,中国文学的性质当然也发生了质变。这种观点目前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很少,但是学者以外的很多人都这样认为,特别是中学语文课本就是这样教的。笔者给一年级大学生上现代文学课时,第一天问他们现代文学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全部说是1919年。这个观点思路明确,缺点是过于简单,因为实际上还是要去追溯1917年的文学革命和1915年的《新青年》。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踩踩地图旅旅游  她身娇体弱,被禁欲皇子捧在心尖宠  长梦·孤行  大燕女提刑  我和情敌成眷侣  生活的勇气  大王,温柔点(良人请入帐卷三)  他作精病娇还黑莲花  捡到反派崽崽后[穿书]  废材毒妃要逆天  爱你,到时光尽头  [hp同人]哈利波特之只为了你  阴阳林思源  危险游戏:总裁十恶不赦  正说鲁迅  贴心交易DIY  亲了我,你要负责  青楼文化  温柔的嘹亮  BOSS的护夫萌兽[快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