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像的旁边铭刻着一段文字:东辽河可岸有一岭横亘平野,势如卧龙饮涧。岭有九峰,状似九凤朝阳。清时此岭属蒙古达尔罕王封地。乾隆十二年,帝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下嫁科尔泌左翼中旗达尔罕王第三子色布腾巴尔珠,尔王将此岭及方圆百里封为公主食邑。公主甚爱此岭,频来岭上游牵狩猎。每每流连忘返,久之人皆习称此岭为公主岭。
看完之后,大牙吧嗒了两下嘴,看了看我和柳叶,问我们这事靠不靠谱,是真的还是假的,会不会是炒作啊?怎么真弄出来个格格啊?还是乾隆爷的女儿?
我冷哼了一声:&ldo;这事难说,不过这张文化牌倒是打的挺有特色。&rdo;
柳叶皱着眉头想了想,告诉我们,这固伦和敬公主是乾隆的第三女,历史上倒是确有其人。好像是后来嫁给了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位王爷。而这个额驸的身世来头可不小,是满珠习礼的玄孙。满珠习礼就是孝庄文皇后的四哥,他长兄的女儿就是后来被降作静妃的顺治帝皇后。实在是想不到这么小的一座县城竟然会和这位固伦和敬公主扯上关系。
旁边的一位等活的司机师傅听我们谈论这雕像,不时的打量着,就搭话问我们需不需要车,可以送我们一段。
我冲这大哥笑了笑,婉言谢绝了,闲着没事,就问他,在这广场等活也不错,跟小公园差不多了,没事还能散散心,赏赏情。
没想到那的哥冷哼了一声,告诉我们,这老破广场就跟迷宫似的,也不知道谁脑袋进了水了,设计成这德性,到了晚上,就像阴曹地府似的,都说跟烈士陵园差不多,能有啥看头。好好的平道硬给挖了个坑,屁大的地方,花了老鼻子钱了,有这些钱你说干啥不好,修条路也比挖这个坑强吧?
我们听了忍不住乐,看来是哪里都有这抱屈的人,就冲那大哥点了点头,回话说:&ldo;这不挺好嘛,这大坑现在老流行了,叫下沉广场,再说了,这都是公主来过的地方,多有文化啊!&rdo;
那的哥一听,撇了撇嘴:&ldo;啥文化啊,忽悠呗!&rdo;
我们笑了笑,和的哥打了个招呼,然后原路返回。准备回宾馆。
柳叶就提议要不就去图书馆先看看,找找县志什么的老资料,兴许能找到些有用的线索,看看有没有关于这公主陵的相关记载或是有用的信息。
我和大牙也觉的这提议不错,就问了问路边的几个人,结果却傻了眼,都说这里并没有什么图书馆,都没有听说过。
我看了看柳叶和大牙,咧嘴苦笑了一下,实在没想到会是这样,再咋地,这里也是个县级市啊,怎么会没有图书馆呢?
我们正在犯难的时候,旁边的一个老头凑了过来,看了看我们,就问我们是不是要找图书馆。
老头看起来能有七十多岁,倍精神儿,装着白背心,手里摇着一把蒲扇,笑容可掬。
大牙赶紧一哈腰,先行了个礼,然后这才点了点头,问那老大爷,是不是知道图书馆在哪里。
那老头用手往西指了指,告诉我们,延着这条道一直往西走,还没到中心塔呢,离着中心塔能有个二三百米吧,路北头有一排灰楼,三楼上就是,多少年了也没有人去了,这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了。
我们一听,欣喜若狂,连声道谢,一听说也没有多远,索性直接步行,延着公主大街往西溜达着。
听老头说是在中心塔东面,没到中心塔呢,我们一边走,一边就不停的张望,看看那中心塔在哪儿。不过走了足足能有半个多小时了,眼瞅着越走越偏僻了,也没看到有什塔,我们这才觉的有点儿不对劲,好像是走过头了。赶紧问了问路边的一位修车的老师傅。
这才知道我们早就走过头了,原来那所谓的中心塔只是个地名,而塔早就没有了。怪不得我们走过了头,还以为这中心塔会有个地标建筑呢,谁成想竟然是塔去名存,是个地名。
一提起这中心塔,这老师傅就不住的叹气,告诉我们,这中心塔是&ldo;大跃进&rdo;那阵子修的,正确的名字应该是&ldo;建国十周年纪念塔&rdo;,就建在大马路与三道街交汇的市中心,是当时这儿的标志性建筑。说到这儿,看了看我们,告诉我们,三道街就是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路,现在改成叫公主大街了。
见我们听的津津有味,老师傅手头也没什么活,就和我们聊了起来。
告诉我们,当时那座塔的塔尖是一个红色的五角星,塔的顶端两个错层,错层间是相通的圆洞,里面放了四个大喇叭。改革开放初期那阵子,生活水平还很差,当时的半导体收音机、电视机一般人家也买不起,这中心塔经常放些广播新闻,也有评书。
有一年,在农历年前,整天都播放刘兰芳的《岳飞传》,那时塔的周围和街道两旁占着听评书的人多达几千人,人山人海,老热闹了,听的入神,都忘了买年货,场面那时相当的壮观。
说到这里,老师傅看了我们一眼,叹了一口气:&ldo;唉,想不到啊,二十年前,一夜之间,那中心塔就突然的没了。&rdo;
第三卷汗王宝藏第三十五章镇妖
没了?怎么会突然就没了呢?
老师傅看了看一头雾水的我们。叹了口气,说是只要一提到中心塔,像他这个岁数的人多少都能说出点故事来。要说这中心塔,也不知道是触到了哪根肺管子,好端端的一夜之间就给拆没了,等到天亮时,连块砖头都找不着了。
听到这儿,我们都是有些吃惊,点灯熬油的拆座塔也用不着这么神秘吧?又不是什么名胜古迹,大可以白天就动手,怎么非得偷偷摸摸的呢?
大牙看了我一眼,心有灵犀的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冲那老师傅一笑:&ldo;老师傅,您还别说,就您讲的这些事吧,我们还真爱听,其实也是,像我们这个岁数的,这些老事都不知道了,压根都没听说过,听您老这么一念叨。还真有点意思啊。&rdo;
老头听大牙说的很中听,颇感自豪的笑了笑,谈性渐浓,告诉我们,别看他现在在街头摆摊,修些自些车,他也是认过字的,以前还当过小学老师呢。后来文革那阵子,像他这样的&ldo;臭老九&rdo;都没少受罪,这老师也就当不成了,要不现在根本就不用干这行了,风吹日晒不说,也挣不了几个钱,就是混个日子。
要说起这&ldo;臭老九&rdo;中的&ldo;老九&rdo;,要追溯到元代,当时元代政府依职业的性质,把臣民细致地划分为十级,依次为: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在那个社会里,一向在中国传统社会最受尊敬的儒家知识分子,就被划分到社会的最底层,比娼ji都不如,仅只稍稍胜过乞丐。
而让这&ldo;臭老九&rdo;的说法深入人心的则是十年动乱的那个年代。当时建国初期开始,就有&ldo;地(主)、富(农)、反(革命)、坏(人)、右(派)&rdo;的说法,这五类人属于专政、改造的对象,而在文革开始后,又有&ldo;叛徒、特务、走资派&rdo;也成为专政、改造的对象。随着文革的深入,知识分子也被拉了进来。就排在了&ldo;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rdo;之后的第九位,当时公认知识分子爱摆&ldo;臭架子&rdo;,所以就把知识分子称为&ldo;臭老九&rdo;。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综漫] 我在高专批发狗粮 王牌探长坑妻忙 给残疾大佬撒个娇[穿书] 每次醒来都成了嫌疑人 别逼我撩你 情挥不尽 [综]不定期穿越的苍弥君 毒门掌门 锦鲤系厨神 论皇后的养成 穿成霸总的桃花精 同时被五个男人追求 [HP]养大你 病弱男主国士无双 (复联同人)嗜血时有你 论皇后的养成(重生) 锦绣农门:本宫田多多 女Alpha穿成娱乐圈大哥 本大巫在三甲医院上班 [HP]滋滋蜂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