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苟雄认真地拜道。
始终忍不住望向北边,汾水对岸的风景如何,苟政并无多少兴趣,但对北方并未真正解除的威胁,他却不得不设法防备。
太宁元年秋,九月二十四日,在完成媾和之后,并州大军已经向北退至临汾,而两万多苟军在确认危机解除之后,南撤至解县。虑张平反复,为防不测,苟政下令,全军驻于解县休整,就连辅卒、民夫都没有解散。
县衙堂间,堂案上,苟政终于得空,了解起后方的状况。结果,并不是那么让人高兴,在与并州军交战、对阵的近一个月里,河东诸县可一点都不平静,真真是暗流涌动。
那些狡猾、保守的士族暂且不论,但是一些地方豪强,尤其是被各地苟军驻兵侵犯了利益的土豪,可就蠢蠢欲动了。
如非有大破张和、全歼上党军的战绩打底,只怕不用张平那边费尽心思地谋划挑拨,苟政的河东后方就要沸反盈天了。
即便没有直接的敌对行动,但在汾水相持的这段时,苟军的势力就基本只能困缩在诸城周边。就连安邑那边苟军的直属部民,都有流言,人心惶惶,何况其他地方。
而苟安,在安邑坐镇的同时,也默默关注、监控着那些河东土豪们的动静,并且做好了记录。此时,苟政浏览着的,就是其中一些不安分的人的名单。
基本都是些小势力、小土豪,小角色嘛,往往是怨气最重的。而苟政最关心,也最让他感到刺眼的,毫无疑问是四个字:解县柳氏。
据苟安报,柳璩、柳恭两兄弟,在期间有异动,似有联合各方土豪的动作。虽然意图不明,但这种迹象,对当时的苟氏集团而言,显然是不那么友好的。
想来也是,至今在邺城赵宫内,仍有一名柳氏出身的嫔妃,柳氏兄弟之父柳耆依旧在邺城当着羯赵的尚书,怎么可能亲近苟政这些逆匪。
因此,对柳氏异动,苟政并不意外,而让他感到欣慰的,大抵是郭毅这段时间在安邑,始终兢兢业业,安抚后方,调措人手辎需,也用心尽力。即便,面对苟安那些不加收敛的监视行为,也没有丝毫怨言。
或许,这郭毅在认识上,难免有些本土意识与保守意识,但至少对苟政,不亏于节义。对郭长弘,或许得“好”一些了,苟政这么想道。
那柳氏呢?苟政心中冷哼一下,正自琢磨间,一道麻利的身影直接闯上堂来,守卫的亲兵,拦都没拦住。
“参见明公!”
抬眼,正见到孙万东,苟政紧皱的眉头松展开来,笑道:“万东将军来了!”
“明公召我,这些卫兵竟要阻我上堂,还说什么要先通报!”孙万东念叨着。
闻言,苟政嘴角依旧挂着笑意,冲两名亲卫摆摆手,道:“卫兵不知礼,怠慢了将军,就不与其计较了吧!”
对苟政的态度,孙万东显然很满意,一副大方的样子,道:“既然明公都开口了,我又岂能斤斤计较!”
“将军请坐!”
孙万东还是那般,桀骜不乏乖张,自信中,带着几分蛮横,在蒲坂之时,土霸王当习惯了,到了苟政面前,也没有更多的收敛。
汾水相持鏖兵,虽然最终被化解,大战未起,但是孙万东却自蒲坂率领四千余部属,被来助战。当初,在得知并州大军南袭,苟政处境危险之时,他的部下可有不少人劝他先观望,但孙万东没有丝毫犹豫,尽出主力。
旁的不说,就冲这份举措,苟政也得承孙万东一份情。或许心中对其骄横,并不能坦然接受,但只要不超过底线,基本的包容还是有的。
“不知明公唤我来何事?我正欲禀报,北方危局既解,准备率领部下,回蒲坂去。”看着苟政,孙万东直接说道。
苟政也不卖关子,一脸平和地应道:“既如此,我也且直言了!我有意让将军换防,请你率部属移镇闻喜!”
闻言,孙万东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这种突然的提议,很难不让他怀疑苟政的用心。略作沉吟,方道:“明公,我与部卒,才在适应蒲坂不久,贸然移镇换防,只怕将士们会不习惯”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