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双管齐下,震撼来袭提着没吃完的煎鱿鱼回到家中,北川秀才换好室内鞋,皮特就“嗖”的一下蹿进了他的怀里,不停用肥屁股和脑袋蹭着他的衣服。
“喂喂喂,你可是一只公猫啊!”北川秀连忙把手里的煎鱿鱼高高举起,免得宵夜被皮特给糟蹋了。
安抚了一阵疑似发情的皮特后,他来到书桌前坐下,顺手打开了电脑,开始拨号上网。
在一阵类似撕裂布条的杂音后,电脑终于通过“猫”(调制解调器英文名摸dem,谐音猫)连上了网络。
95年的日本,网络相比隔壁稍微发达一些,网速套餐有“28.8kb”、“33.6kb”、“56kb”三档可供选择,北川秀选了第二档,电话费加上网费一起,每小时费用约7800円,贵得要死。
但北川秀觉得这钱花的还挺值当。
互联网初兴的时代,至少百分之八十的网民来自社会精英阶层,而且已经通过电子邮箱和兴趣论坛形成了小圈子,经常会在里面分享一些个人见闻和社会感观。
因为互联网的隐匿性,许多大佬披上马甲就能畅所欲言,而这个时代不存在什么网警,你就是在论坛里怒喷现任首相村山富市都没人管,自由的氛围让一些大佬瞬间放飞自我。
因此能在论坛上看到好多有质量有意思的帖子。
北川秀点开了桌面上的门户网站“奇物网”,很熟练的进入了其中流量最大的奇物论坛。
海量的信息映入眼帘,他点击了下个人主页,发现自己以“我只想赚钱”为昵称发表的那个帖子依旧没人回复。
帖子内容是求助寻找东京地区有意出售或转让的酒吧和咖啡馆。
北川秀发了几个“顶帖”留言后,失望的关掉了自己的帖子,然后继续在论坛上闲逛。
和前几天一样,帖子主要集中于两块内容,一是个人分享向的所见所闻,一开始大多是旅游、日常等,现在已经隐隐有向金融、政治、文化等方面靠的趋势。
一是抨击现阶段日本政府的无能,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哀叹和担忧。
大概是互联网刚兴起不久,这些初生代网民还没有学会吹水,不少帖子能明显看出楼主的职业和大致身份。
通过这些帖子,北川秀倒是看到了一个和现实生活所见有许多不同的日本。
譬如东京很多年都以“垃圾分类”和“市容简洁”而自豪,但有一个帖子里就疯狂吐槽不少市民懒得垃圾分类,总是偷偷在深夜或者拂晓把一袋袋垃圾丢弃在公园,素质极差!
有帖子专门记录了现在日本中产阶级和底层的生活情况,可以看出,实际情况可比电视上报道的要惨得多。
有帖子的楼主自称自杀专线电话员,吐槽说自杀率还在持续攀升,政府却说已经控制住等等。
今晚看到烧烤大将山田铁男一边过着艰辛日子,一边每期不落的看《群像》慰藉心灵时,北川秀颇有感触,知道自己新小说增刊的序言该怎么写了。
原本序言这玩意儿都是请名人名家来帮忙鼓吹一下小说,因为套路太一致,很多时候读者都是干脆翻过去,一个字都懒得去看。
反正这么多年书看下来,北川秀基本都是跳过序言。
在他看来,一本杂志的最前面几页简直就是“黄金广告位”,不好好抓住它的商业价值,却用来给那些只会说大话的老头老太写点莫名其妙的序言。
实在太浪费了!
既然事情落在自己头上,又和自己的小说息息相关,北川秀立马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对。
关网省钱,打开文档,简单酝酿了一番后,他便开始打字。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
“自泡沫时代起,日本完成了从工业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变,迎来了经济鼎盛期。但没人觉察到的这是一个对个体自我具有更大的控制性、侵害性的时代。
随后泡沫破裂了,我们普通人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宛如游荡的幽灵般,在人世间寻找着自己的归途...”
北川秀噼里啪啦敲打着键盘,感觉这种老式键盘在自己快速的敲打下都要冒烟了。
他深知《青春三部曲》的主要受众是底层民众、迷茫的上班族、学生,以及家道中落的中产阶级。
因此要博得他们的好感和共鸣,就得接地气,不能像其他作家,譬如大岛光那样,站在一个遥不可及的位置,为赋新词强说愁般,用繁琐沉闷的文字来抨击这个社会。
抨击批评有用的话,首相官邸的那批人和掌握经济的财团早就完蛋了!
所以他要延续村上春树的风格,用孤独的青春恋爱故事来反映这些读者的人生,在“寻找”的主题中为他们找到自我救赎的意义。
北川秀前世就专门研究日本,自己也看了不少,亲手写可能无法达到什么高度,但以读者身份去代入,能轻松感知到那些受众们的想法和需求。
洋洋洒洒写了近3000字,他这才满意的停下手指,然后盯着分辨率不是很高的屏幕又修修改改,争取明天就交给斋藤玲奈,让增刊快点发售。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老实人逆袭2003 护林日常:豹姐,我真不会做媒 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 我不是文豪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重生幼儿园,系统让我去高考? 转生眼中的英灵时代 让祸害正道,你做游戏奖励他们? 诸天:从知否宰执天下开始 武道长生,我的修行有经验 植物与史莱姆与160 长生:我在巡甲司肝经验 篮坛头号黑粉 半岛娱乐从请回答1988开始 重返1999激昂年代 绝对命运游戏 日本战国:若狭之虎的崛起 纵横美利坚,从拳王开始 奇诡航海:召唤第四天灾 大国复兴:从知青到国宝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