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十七家商贾的加入,沃野县城的建造队伍,已经增加到了万人。
每日运送过来的物资,更是源源不断。
人多力量大,沃野县城原来的废墟很快就被清理干净了。
冬日建城,最难的便是打地基,好在建沃野城不用。
任平一把火,只是把沃野城的上层建筑,烧毁了大半,地基方面并没有收到什么损伤。
原来的沃野城,四周只有一层城墙,还都是土坯制造的。
虽然此时大汉的土坯造城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但是这玩意儿,怎么比,也比不过砖土相结合。
用砖建城,结实是结实,只有一个缺点,便是费钱。
更何况在任平的规划中,新建的沃野城,不能再只有一层城墙了。
他要修瓮城,要让以后来犯之敌,一见沃野城墙,便望而却步。
原来的沃野城,面积足够大,加之朔方郡地广人稀,如此一来,任平倒是不用担心,未来的沃野城中居民,百姓,活动面积,住宅面积不够的问题。
只不过原来的沃野城,没有瓮城,所以任平要修建瓮城的话,便要重新起地基。
不过他倒是不着急,其准备先修外城墙,等到外面修好了,天气也转暖了,土地也不那么坚硬了,地基自然要好打许多。
除却城防建设外,新沃野城的生活设施也要改。
比如任平要修建公厕,这玩意儿原本要在王莽时期,方才被“发明”推行出来的。
此刻却是被他提前了一二百年,先行问世。
有了它,之后新沃野城内的城市卫生,将会大大提高,并且还可以有效囤积肥料,甚至之后任平还打算,如果肥料数量足够,其还可以回补土地。
每当秋收之后,将肥料埋入耕田,经过整个冬天的修整,春天再播种,庄稼长势也会跟着好起来。
除了公厕外,下水道其实也属于刚需。
但任平思虑再三,最终还是没有选择修建下水道。
挖下水道,就要破坏原有的地基,且冬季土地层太结实了,贸然动工,费时费力。
再者沃野城排污的需求不是很大,依靠人力每天三次,按时驾车运输即可,这也是历史上常用解决此类问题的手段,后世一直到近代,都有所沿用。
不弄下水道,也有一個隐患,就是此城怕水,一旦水大,任平能够预见,自己这个新沃野城,和同时代,乃至后世的土坯城一样,都会变成一片汪洋。
好在朔方郡常年雨水总量还行,但却少有连续的暴雨,独特的地理气候,使得这片土地的雨水,用于种粮食,那是极好的,不过想借此攻城,难免有些异想天开了。
沃野县城周边更无什么大江大河,就算有人想玩水淹七军,条件也不允许。
土坯城墙虽然怕水,但只要不是年久失修,再碰上连绵雨水等一系列长期极端恶劣的天气,想要城墙出现坍塌,无异于痴人说梦。
万物分阴阳,世事有利弊。
沃野县城周边没有大江大河,固然可以让它不怕水淹,但其同样也不好修建护城河了。
对于这个问题,任平思索多日,最终决定,还是等城池建好后,挖一圈壕沟。
壕沟有个一丈深,二三丈宽就行,四周留出对应各个城门的出入位置。
沃野城的外部敌人,主要就是匈奴。
匈奴善骑射,却少攻坚器具,骑马到城下,想要攻城只能老老实实做云梯,冲车。
纵然他们将城门攻破,壕沟也会大大限制他们的骑兵冲锋人数,延缓搬运器械,攻占城墙的时间。
且壕沟与下水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不用现在施工,等到新沃野城建设好,春暖花开之后,再开始挖掘便可以。
如此一来就避免了和冬季冻土死磕的问题。
任平对于自家的建城计划很满意,手底下的奴隶,百姓,士卒,因为有他的承诺做保障,有每个月领到的肉食,取暖火炭为激励,都非常有干劲儿。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明末问鼎 开局盘点秦二世,始皇都懵逼了! 大明:标儿,要不让老五当太子吧 箱子里的崇祯 大明:在洪武底下当小官 朱由榔:我不做亡国之君 锦衣盛明 人在大唐会点医术 试练东汉 大明:我给朱棣讲蒙古西征 我在大秦瞎编功法,嬴政练成了? 红楼风起 剪辑十大忠臣,各大帝王起立 剧透三国:从桃园结义开始 大明朱棣:让你监国,你登基称帝 北宋:震惊了,原来我赵祯有儿子 南明:重生朱由崧 红楼之贾环穿越了 从晚唐开始崛起 大明:自曝身份,老朱人都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