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哲学大师谈人生 聚合中文网 > 第二章 无意识 沸腾的欲望之火 2(第1页)

第二章 无意识 沸腾的欲望之火 2(第1页)

2.求同机制:模仿他人,适应社会

在人格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为了应付、克服或顺应这些外部挫折、内心冲突、个人局限、焦虑等情景,人还必须掌握各种有助于人格发展的动力机制。诸如,求同机制、移植机制、升华机制、防御机制、本能转换机制等。也就是说,人格的发展动力,不仅包括了人格的内在能量及其冲突,还包括着人格发展过程中的动力机制的掌握和运用等等。

求同机制是自我力求模仿或按照另一个人的某些方面去行动。它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自恋性求同机制,即一个人的“自恋发泄”扩展到另一些人的过程。自恋是弗洛伊德用来表示人们自爱倾向的术语。它源于古希腊神话中迷恋上自己水中倒影的美少年那喀索斯,是指过分自爱自赏的人。

自恋性求同作用与对象选择不同。人们选择对象是因为他想占有或拥有这个对象,而自恋性求同过程则是求同的。主体已经拥有了他所求同的东西,他的能量只是扩展到那些与他拥有同样东西的人身上。同时,虽然自恋性求同作用于选择对象往往是彼此不相干的,但它们又可能是互相联系或合为一体的。自恋性求同机制也是一个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紧密联系的一种基础。

目标定向性求同机制。目标定向性求同过程对人格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如果一个儿子所渴求的目标是父亲所已实现的目标,那么,这个儿子会越来越与父亲认同,在这方面越来越像他的父亲。女孩也可能以同样的原因与她的母亲趋于一致,以至于成为她母亲的翻版。另一方面,如果父亲那里没有孩子所追求的目标,孩子便可能转向别处去寻找合适的榜样。

不过,在这种目标定向求同过程中的人所模仿的,可能是他所爱的人,也可能是他所不爱的人。而两种情况的求同作用都是片面的、极端有限的,他只从作为他的对象的人身上吸取一个单独特性。这种求同作用也可能扩大范围,即如果一个人已经模仿另一个人的一个特点,那么,他也可能模仿后者的其他特点。

对象丧失性求同机制,是指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对象或不得不放弃他,他就会力求在他的自我中建立该对象,把该对象的特点吸收到自身中来,以补偿他的损失。例如,一个女孩在她不得不放弃把父亲作为爱的对象以后,她就会在她的自我中吸收她父亲的特点,使后者的特点成为自己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在自己的自我中建立起她父亲的形象。这样,她的男子气就会变得十分突出。

强制性求同机制,是指竭力同权威的禁令或戒律保持一致,其目的是通过顺从潜在敌人的要求以避免惩罚。这主要是指超我形成过程中的自我的求同过程。儿童惧怕作为道德化身的父母的惩罚而放弃了俄狄浦斯情结,因而逐渐与外部的道德标准、理想规定相求同。儿童的良心就是在这种强制性的求同过程中形成的。在这种求同过程中,儿童与外部权威求同是出于恐惧,而不是出于爱。儿童在这一过程中也逐渐变得世故起来,他懂得了如何适应社会,如何服从权威,以便逃避痛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主编苦,走向快乐。

求同过程出现不同的形式不是偶然的,是从自恋性求同发展到强制性求同的过程,也即是从自我人格到超我人格的不断形成的过程。但是,人的求同过程的各种类型的形成也是复杂的,在一个人的一定阶段上,也可能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类型的求同过程。

人格的发展,也是在这种心理能量的不断移置或者对象替换中实现的。移置过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本能的需要必须以某种形式、途径得到满足。比如人的玩的本能是无法消除的,人们只能以不同的方式或对象来满足它。孩童时期最专注的兴趣是玩,长大以后,由于工作、家庭、社会活动繁忙,玩的机会不多了。而玩耍的本能仍然存在,他只有通过移置了的形式得到满足。比如,开始幻想、做白日梦等。

所以,弗洛伊德认为,我们决不可能消除本能的任何东西,“当我们只能以另一种东西来替换这一种东西,当我们似乎放弃某种东西时,实际上我们所做的只是采用了一个代替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kuaishuku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如意缘  隐婚天后,霸上瘾!  大唐豳王墓  乔神你家打野超级甜  莱茵河之战  恩人要我以身相许[快穿]  薄刃蔷薇  职业女配  判罪者:一线法医的凶案刑侦笔记  谁看见朕的喵了?  穿成神仙哥哥的心尖宠  当反派穿成软妹  我的狗狗不怕鬼  医锦还厢  从贫民窟到女武神[星际ABO]  什么鬼灵异事务所  无限流副本居然是乙游吗  妄念  快穿:星际学霸又在直播了  玛丽苏今天也在规避剧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