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晚清事情 > 第21章(第1页)

第21章(第1页)

传统经济条件下民穷财尽的周期律现象,因为平添了一个世界经济的竞争因素,在鸦片战争后更为严重。譬如鸦片战争中,各地方政府往往强迫老百姓捐银助战,即使富庶如苏州地区,也有一年所得不够完纳以至于弃田不顾的,何况广西这样的贫瘠之地?

当时广西的情况复杂,汉番杂处,苗人有&ldo;生苗&rdo;、&ldo;熟苗&rdo;之分,汉人之间也有土居汉人与客家之别(客家人往往是后迁)。广西土地贫瘠,山多洞广,用李宗仁将军的话来说,&ldo;无处无山,无山无洞,无洞无匪&rdo;。汉番之争,土客之争,地痞流氓,打架杀人,械斗不休,几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洪秀全本是广东花县人,当地的经济文化水平不差,洪秀全想在附近立教授徒,信的人不多。但溯西江而上,跑到广西桂平紫荆山一带的话,发动群众就容易多了。一来整个西江流域都说粤语,语言上不存在障碍;二来紫荆山一带远比广州一带贫穷,造反的成本低,条件更为有利。

另外,鸦片战争带来了世界经济的蝴蝶效应。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沿海的通商口岸扩为五口,广州十三行垄断时代的结束和上海的崛起,导致中国外贸进出口中心移往长江下游,这种效应看似不为人知,但效果明显显现并扩散。

孽龙出海潭自深,山雨欲来风满楼(2)

广西桂平、贵县一带作为广州的腹地,势必受到广州衰落的影响。譬如南岭深山的客家人,东西江流域的船民,广州衰落往往会导致无货可卖、无货可运而引发失业问题,比如杨秀清等烧炭党人。一旦失业危及生存,这些人的怒气冲天在洪秀全的教导之下,当然要化为揭竿而起!

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在其中恰好起到组织作用。跟着洪天王造反的人未必明白拜上帝会的教义,但只要塑造一个共同的敌人就够了。宗教教义难以理解,但共同的敌人清廷权贵却具体而直接。正如太平军起事后发布的《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里指出的,&ldo;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玷辱中国女子,胁制中国男子。以中国五千余万之众,受制于满洲十万,可谓奇耻。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rdo;。

洪秀全很聪明,用了&ldo;玷辱中国女子,胁制中国男子&rdo;这句话,就足以点燃亿万汉人的怒火了。洪秀全直斥清朝皇帝为妖,革命对象明确,革命火种一旦燃起,运气好的话,必然成燎原之势。何况,广西早有天地会等提出过&ldo;反清复明&rdo;的口号,就连后来孙中山先生也接过太平天国的旗帜,大声疾呼要&ldo;驱逐鞑虏,恢复中华!&rdo;

有意思的是,和太平军、捻军几乎同时发难的天顺王苗沛霖,也曾像洪秀全一样,抱着&ldo;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rdo;的科举入仕梦想,但同样被击得粉碎。失落中的苗沛霖,写下了&ldo;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误穷经&rdo;的愤诗(谭嗣同后来的绝笔大概来源与此),和洪秀全&ldo;不穿清朝衣,不做清朝官&rdo;的疾呼,意思基本相同。

同样是造反,但苗沛霖的文化水平似乎比洪秀全高出许多。对于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和基督教洋玩意,苗沛霖不屑一顾,他曾经撰有一联,讽刺洪秀全和清王朝,上联是:&ldo;什么天主教,敢称天父天兄,丧天伦,灭天理,竟把青天白日搅得天昏,何时伸天讨天威,天才有眼&rdo;;下联是:&ldo;这些地方官,尽是地痞流氓,暗地鬼,明地人,可怜福地名区闹成地狱,到处抽地丁地税,地也无皮&rdo;。(转引自池子华:《幻灭与觉醒‐‐咸丰十一年实纪》)

国之将亡,一切典章制度都瘫痪到底,内忧外患,一时俱来。苗沛霖的一副对联,道尽了千千万万个洪秀全造反的原因和本质。

凡人洪秀全,缘何上梁山(1)

洪秀全的性格特征,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两样。他原名洪火秀,广东花县官禄布村人,出生于嘉庆十八年(1814年)十二月初十日,家中兄弟三个,洪秀全排行老三。洪秀全的父亲名叫洪镜扬,家中有几亩地,数头牛,家道还算殷实,所以还有余钱给洪秀全读书考秀才。

天王洪秀全

说到考秀才这件事,实在是洪秀全心中永远的痛,把他给害苦了。小时候的洪秀全还算聪颖过人,十三岁就通过县试当上童生,取得考秀才的资格,但秀才这道坎,愣把洪秀全活活逼上绝路!

现实总是残酷的,成千上万的读书人中,金榜题名的能有几个?洪秀全在最基础的考秀才这一关上,就狠狠跌了跟头:从十六岁那年开始,他老人家连考三次,成绩是一次比一次差。最为可恨的是,每次初试,洪秀全的名次总在前十,但到院考复试的时候,却总是无一例外地落选。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初试名列前茅,复试给刷了下来,心中的愤懑当然可想而知。是天意弄人吗?不是。从洪秀全留下的诗词作品来看,广州府的主考官是公正的。要是不信,看看洪秀全的大作就知道了,什么&ldo;手提三尺定山河,四海民家共饮和;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rdo;,&ldo;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rdo;等等,言语粗鄙俗套,而后来天王在天京留下大量的打油诗歌,读来更是让人喷饭不已。

据后人总结,县试考童生和府试考秀才,最重要的是文才要好。正因为如此,文才出众、&ldo;笔端常带感情&rdo;的梁启超才会在十二岁就考上秀才,十七岁就中了举人。就洪秀全当时的文笔,考不上那真是一点都不冤。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自病/病小姐  民国女先生[燃爆]  不择手段娶前妻  流血的仕途  我真不是鉴宝师  采访海湾战争  丝丝如蜜  小两口儿(种田)  你叫我什么  满分恋爱设计论  我的诺曼底  如蜜  暗枪  爱你很麻烦  还珠之天然呆是个萌物  愿好春光  [快穿]论男友的拼凑手法  狐狸与蛋蛋の恩爱日常  倾一世温柔,暖一场相逢  嫁给渣男他小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