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焚香祭酒by > 第248章(第1页)

第248章(第1页)

曹操及其亲信:……曹操正烦心荀的事,闻言皮笑肉不笑道:“正是,子远之功劳,我怎会忘记?”他不想暴露昔日之谋,叫人找了许多珠宝、美人,丢去许攸府上,让他闭嘴。没过多久,许攸又跑了过来:“我听到有人说,官渡之战,荀公达(荀攸)与崔子琮(崔颂)功不可没。这可真没道理,如果没有我,孟德如何取得最终的胜利?”曹操正研究着朝中的异动,没空理会许攸,闻言,心里对他甚为厌恶,摆摆手敷衍道:“我自不会忘了子远之功劳。”于是给许攸丢了个官职,试图让他闭嘴。过了几日,曹操设宴宴请功臣。许攸在其列,见曹操给众人敬酒,却未侄儿许攸以谋逆罪被诛。消息传来的时候,荀正与崔颂商讨民利公事。待问明白前因后果,荀久久未言。那一日,得知荀忽然被圣上召入宫中,崔颂隐约地察觉到其中的暗流。他立即拎了一壶酒,在荀家中等候。荀归来后,虽面色与平日无殊,但以崔颂对荀的了解,他能察觉到荀藏在平静表象下的重重心事。不管曹操是“初心已改”,随着霸业的渐成而动摇了匡扶汉室的志;还是“野心初显”,从一开始就有了不臣之心,直到此刻才逐渐流露他与荀之间,已然多了一条清晰可见的裂痕。若二人维持现状,不去触碰那道裂痕,或许还能保持表面的平和与宁静,延续主臣之谊。反之,一旦有人拿锤子在上方轻轻敲打,细小纹路便会不断扩散,直至将二人四分五裂。而这拿着锤子、顺着裂纹敲打的人,正是汉帝刘协。对于刘协这位末朝皇帝,崔颂有过好奇,有过同情,却从未起过效死之心。自小接受现代教育的他,知民权而不知皇权,哪怕穿越到封建朝代,“入乡随俗”,意识深处也对皇帝这一称呼起不了任何敬畏之心。荀则不同。多年的相处,既让崔颂深刻地了解了荀这位知交,亦解开昔日阅览史书时的疑惑荀善德忠志,行君子之风,中正无私地为曹操引荐各种人才,即便是在陈宫背叛、四面楚歌的恶劣条件亦未想过叛离,反而独自一人激退强敌,力挽狂澜。能在所有人都迎合曹操称公的关头,独自一人说出“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1]”这句话的荀,践君子之言而未改志,至死未绝。然而崔颂知道,荀并非迂腐之人。能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主张,足以证明他的内心比任何人都要清醒。朝代更迭,五德终始,盛极而衰。这是历史亘古未易的大势,熟读《尚》书的荀不可能不知。他所忠于的,并非日薄西山、早已腐朽、无力回天的旧王朝,而是他自己的理想,坚守的义德,不为外物动摇的本心。他曾以为曹操是他的同道者,不求回报地追随,不计一切地死守。可他最终发现,曹操与他坚持的道义并不一致。……又或许,他们曾经一致,但曹操最终改变了最初的信念。行百步者,止于九十。荀以为自己找到了理想之道,却在极尽穷途后发现,一切不过是他的空想。他的理想再也无法实现。这才是荀最后忧悒而亡的真相。刘协少而聪慧,善于辩人。他看见了荀的坚守,看出他与曹操看似默契相融,实则格格不入的理念,果决地出手,扯开二人之间的帷幕,逼荀做出选择。若无意外,最终的发展大概会与历史记载的一样,曹操欲称公为王,与荀决裂,荀信念尽失而亡。可崔颂并不想让荀死。没有那么多“惋惜”、“正义”的缘由,仅仅因为荀是他的至交好友。“文若,你追随司空多年,应当比其他人了解他。”荀其实什么都知道,比任何人都了解问题所在。他的心结不在于曹操和刘协的任意一方,而在于他自己的志。旁人无从劝解,更无资格指手画脚。可即便如此,作为朋友,他还是想多几句嘴。“殊途同归,其可谋乎?”荀微怔。他素来知道崔颂于某些方面格外敏锐,见崔颂已看穿他的烦忧,他莞然而笑,将这份关心藏于心间。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孙绍的野望  星辰非昨夜[电竞]  独宠前妻,总裁求复合  吃鸡不如撩妹  [快穿]替换女主  穿成偏执反派的甜软竹马  带着五个崽讨生活[娱乐圈]  夫人肯认错了么  阿蓉(系统)  八十年代全能长姐  夺舍成妻/夺舍成军嫂  云养小夫郎[古穿今]  藏岭以南  不良帝后  错嫁良缘之真假公主  兽人之谁是雌性?!  我和渣前任她妈在一起了[穿书]  我当猫的那些年[快穿]  庶子逆袭[重生]  枫默落叶,樱默花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