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5月中都凤阳高墙监牢&60;br&62; 唐王朱聿键双眼无神地瘫坐在椅子上,一旁的午膳只动了几筷子。&60;br&62; 几天前,他从监吏口中得知了一个噩耗——北京城破,万岁殉国。&60;br&62; 天塌了,大明朝要亡了。或许会有人来放自己出来,或许会被一道遗诏取了人头,又或许会被人永远遗忘在这中都的大牢内。&60;br&62; 但大明亡了,唐王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唐王是大明的唐王,世代受大明百姓的供养,理当为大明镇守一方。哪有在世上苟活的道理?&60;br&62; 唐王并不在乎被关押,他已经习惯了。他自小因为父亲的关系,不受祖父老唐王的喜爱。&60;br&62; 十二岁那年,老唐王想让受宠小妾之子继位,竟将朱聿建父子二人囚禁起来,想让他们死在监牢中。&60;br&62; 这一关就是十六年。&60;br&62; 在十六年的铁窗生涯中,朱聿建并没有荒废光阴。他吃着狱吏偷偷省下的给他们的糙米饭,日夜苦读。&60;br&62;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唐王的并没有放他们出来的意思。终于有一天,等不及的“小妾之子”竟毒死了唐王世子——朱聿建的父亲。&60;br&62; 顿时朝野震动,唐王府大乱。为了平息朝议,老唐王只得封朱聿建为“世孙”,当做权宜之计,日后再动手。同年,老唐王薨&60;br&62; 继位的朱聿建已在牢中饱读诗书十六年,已经是学富五车,壮志难酬。&60;br&62; 他在封地南洋内大兴土木,筑起高明楼,延请四方名士,教化清平。&60;br&62; 在朝中,他锋芒毕露在宗室换授问题上和朝臣们唇枪舌剑,得罪了不少人。最终酿下大祸——&60;br&62; 1636年七月,他将当年害死他父亲的两个“小妾”之子,也是当朝亲王诱至府上,乱杖击毙。&60;br&62; 一月后,还没等朝廷对他杖杀亲王一事反应过来,清军抵北直隶,京师告急。&60;br&62; 唐王不顾众人反对,招兵买马,毅然率兵进京勤王。这可犯了大忌——明朝对亲王一向是“养猪”式管理:在封地内只管吃喝作乐没人管你。敢带兵跑出来?胆肥了是吧!&60;br&62; 前面他得罪的朝臣们一股脑的上奏疏弹劾他,“正版”崇祯帝大怒,将打入凤阳大牢关押。&60;br&62; 就这样,出了牢房四年的朱聿建又进了号子。凤阳号子的档次变高了,好歹是软禁,但是狱吏就不是东西了。&60;br&62; 凤阳守陵太监向朱聿建索贿。朱聿建是来坐牢的,当然没带钱。太监索贿不成,竟时常对宗室亲王施以“墩锁”之刑,让他蹲着然后锁进一个箱子里,就露个头出来。&60;br&62; 可怜的朱聿建就这样又被折磨了七年,直到凤阳巡抚发现了此事,杀了太监,好生照料唐王朱聿建。次年,1644,北京城破&60;br&62; 悲剧啊。&60;br&62; 悲剧主角唐惨王朱聿建在凤阳的高墙中等待着。他不知道自己的悲剧能否就此另起一行空两格,或者干脆就此划上最后一个句点。&60;br&62; “殿下。”小太监唯唯诺诺地在门口喊了一声。&60;br&62; “何事?”&60;br&62; “有人来传旨了,是圣旨。劳请殿下出来接旨吧。”&60;br&62; “明白了。”是遗诏吧,北京的那位至死都不肯放过自己啊。也罢,大明亡了,这尘世也没什么好留念的了。&60;br&62; 正了衣冠,唐王走出了殿门。&60;br&62; “奇怪,传旨的不是应该是太监吗?怎么是两个白面儒生。该不是那皇帝有什么雅好?”&60;br&62; 二人衣冠楚楚仪表堂堂,一人捧着圣旨,一人捧着托盘,上罩白布。走近一看,相貌相似,应该是兄弟二人。唐王心道一声:皇帝好雅致啊。&60;br&62; “参见唐王,鄙人是故登州巡抚孙元化之子孙和鼎,后面这是胞弟孙和斗。今日特来传达圣旨。”&60;br&62; “久闻令尊大名。”唐王一听,孙元化?有名啊,炮痴谁不知道。带着一群葡萄牙佣兵四处晃悠,见人就说“西洋大炮好,西洋大炮妙,西洋大炮使我快乐。”&60;br&62; 在长城修炮台立了不少功,结果被孔有德这个二五仔背后捅了一刀,失了登州,被人诬陷,然后被那崇祯帝给砍了。&60;br&62; 唉,说来也是难兄难弟,同是被崇祯所害。怎么他两个儿子屈身事了杀父仇人?&60;br&62; “殿下,接旨啊。”&60;br&62; 看着唐王一动不动,眼神一直在自己身上扫来扫去,孙和鼎有些发毛。&60;br&62; 听闻这位唐惨王十二岁以后就只有四年见了蓝天,其他时间都被关着。去年才从小箱子里放出来,该不是憋出毛病了?&60;br&62; 唐王恍然,跪地接旨。&60;br&62;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60;br&62; 反正死定了,死得干脆点吧,只希望能留个全尸。那托盘里要是鸩酒白绫倒好,只怕是尖刀,那可惨了。绳子上吊也能留全尸啊,但死相不&60;br&62; “唐王朱聿建,英睿果毅”&60;br&62; 诶,不对啊?怎么夸我呢?难道皇帝改主意了?不可能的。他小时候骑马摔下来都要把马抽死,我这么作死,他不可能&60;br&62; “望君其祗顺大礼,救万民于累卵,扶社稷之将倾,以肃承天命。”&60;br&62; “完了?”&60;br&62; “禀陛下,完了。”&60;br&62; &60;br&62; “北京的那位,钦点我继位?”&60;br&62; “禀陛下,确是如此。”&60;br&62; “让我先缓缓”&60;br&62; “陛下,大行皇帝还有道密旨。”&60;br&62; “密旨?”上吊前还有空下密旨?还真像他的作风。&60;br&62; “是的。”孙和鼎一招手,孙和斗将手中的托盘捧上来,掀开了白布。&60;br&62; 龙袍?怎么有点破该不是吊死前扒下来的。总之有龙袍就够了。&60;br&62; 看到龙袍,唐王心中定了神,这必定是皇帝的旨意无疑。&60;br&62; 没有玉玺?根本就无所谓。正版的早不知道哪去了,北元手里有个盗版的,整天拿那个逗大明朝玩呢。明朝皇帝自己刻的玉玺有二十来颗,象征意味已经淡了很多了。&60;br&62; 龙袍不一样,那是皇上的贴身之物,足以代表皇帝的意思了。&60;br&62; “二位说吧,密旨是什么?”&60;br&62; “”孙和鼎凑到唐王耳旁。&60;br&62; “什么?去松江?去松江作甚?”&60;br&62; “大行皇帝说,您去了就明白了。”&60;br&62; 不明白那位是什么意思,但既然是密旨,那肯定是很重要的事情。&60;br&62; 三人随即启程前往江南。&60;br&62; 而此时的南京已经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60;br&62; 明朝实行双京制,在南京也设立了六部,负责南直隶事务。说白了,除了南京户部和南京兵部以外全是养老的。&60;br&62; 除此之外还有南京都察院,南京五军都督府等,但重要性远没有北京的衙门重要。&60;br&62; 但这些南京衙门随着北京的陷落,权势陡增,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60;br&62; 甚至拥立某亲王的声音出现。&60;br&62; 一个月来,北京有不少官员南逃了,南京六部都给予了妥善安置。但有一人除外,他的到来轰动了整个南京城。&60;br&62; 锦衣卫都指挥使郑鸿逵到!&60;br&62; 鲜衣怒马的锦衣缇骑开进了南京城。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这极似龙袍的装扮不怒自威。&60;br&62; 郑鸿逵身着金甲金翅盔走在队列中央,后一人捧着一个托盘,上罩绣团龙纹的黄布。&60;br&62; 掌握监察百官之权的锦衣卫是皇上的耳目,都指挥使更是皇上的近侍。&60;br&62; 郑鸿逵的到来无疑是传达皇帝诏命的关键,那黄布下面或许就是皇上的遗诏。一时间南京的各方势力都夹紧了尾巴。&60;br&62; 南京礼部更是惶惶不可终日——他们五月初一刚刚去迎了小福王,准备让他继位的。谁知道锦衣卫半路杀出来,坏了好事自不用说,这要是追究下来恐怕要杀得人头滚滚啊。&60;br&62; 如果皇帝有诏命,有意立某位亲王为新君,那么妄议圣命,另迎亲王入京就无异于谋反,被锦衣卫勾去就别想着出来了。&60;br&62; 锦衣卫的队列直入南京皇城。几天的时间过去了,任凭门雷声大做,他自巍然不动,不开宫门。&60;br&62; 这让南京的百官们心生迟疑。但他们依旧不敢轻举妄动,他们猜郑鸿逵在等一个人。&60;br&62; 数日后,百官们最不希望的事情发生了。一只庞大的舰队开进了南京的港口——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都督郑芝龙到!&60;br&62; 都督本是虚衔,要统兵需要另加总兵一类的实衔。&60;br&62; 但对于这个拥兵二十万,战舰三千余,垄断东海及南洋贸易的海上霸主(海贼王)来说,有没有实衔也无所谓了。&60;br&62; 作为郑鸿逵的长兄,他毫无疑问的会站在锦衣卫一边。而左良玉和史可法两位手握重兵的大将都未赶到南京,此时的南京已经是郑氏兄弟的掌中之物了。&60;br&62; 果不其然,他们拥立了——唐王?&60;br&62; 他不是还关着呢?但那黄布之下的圣旨的确是这么写的。有大行皇帝的衣冠为证,圣旨也被验查后确是真圣旨无误。&60;br&62; 五月十五,入城仅数天后,唐王朱聿建在南京皇城武英殿登基,继承大统。下诏次年改元隆武。&60;br&62; 身着衮服的朱聿建终于熬出头了,但此时他已经被海量的信息冲击得头昏脑涨,几天前和一个人的见面让他三观尽毁。&60;br&62; 松江府,孙府,孙元化故居。&60;br&62; “陛下,您是说这是记载了今后二十年历史进程的史书?”身着龙袍的朱聿建向面前的黑袍人发问——那个传说在北京煤山上吊的皇帝。&60;br&62; 十一年未见了,上次见面还是受封唐王的时候,但皇帝的容貌他还是能辨认出来的。&60;br&62; 而让他如此惊讶的不是面前这个“诈死”的皇帝,而是桌上的两本书。&60;br&62; 【书名:《南明史》】&60;br&62; 【状态:新华书店有售】&60;br&62; 【简介:1997年顾诚所作,记录了1644到1664这二十年间南明朝廷的兴衰成败。】&60;br&62; 【售价:非卖品(新手礼包赠送)】&60;br&62; 【书名:《读史方舆纪要》(2005年中华书局版)】&60;br&62; 【状态:新华书店有售】&60;br&62; 【简介:抗清志士顾祖禹所作,成书于1692年,着重考订古今郡县变迁,详列山川险要战守利害。】&60;br&62; 【售价:非卖品(新手礼包赠送)】&60;br&62; 当然,两本书都被系统改成了明代书本的形制,好让古人能看得懂。&60;br&62; “这两本书,你拿去好好看看。那本《南明史》,翻到一百零三页。怎么样?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60;br&62; 何止是惊喜?简直是惊悚了。&60;br&62; 按照这本书所说,1645年唐王被郑家在福建拥立为隆武皇帝。&60;br&62; 郑芝龙飞扬跋扈,垄断朝政,朱聿建形同傀儡。唯有郑芝龙之子郑成功,郑芝龙之四弟郑鸿逵对他以礼相待。&60;br&62; 但大权依旧被郑芝龙这个“海贼王”把持着。清军步步紧逼,郑芝龙却只想割据福建,不肯出兵,任凭其他南明势力被各个击破。&60;br&62; 1646年,清兵攻福建,年逾花甲的老臣,内阁首辅黄道周毅然倾尽家财,募兵近万人,号为“扁担军”,北上抗清。&60;br&62; 隆武帝朱聿建涕泪相送,奈何没能拨出一两军饷,一个士兵。只得赶制一百道空白委任状交给阁老带走。&60;br&62; 然而黄道周被已降清的门生坑害,清军在半路设伏,“扁担军”全军覆没,黄道周殉国。&60;br&62; 朱聿建悲愤交加,不顾郑芝龙阻拦,自行统兵北上。&60;br&62; 但郑芝龙早有投敌之心,他悄悄撤了沿路关隘的驻军。驻守仙霞关的郑鸿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败退回福建。&60;br&62; 郑芝龙想要绑了朱聿建去请赏,得知消息的朱聿建及时出逃,未被抓住。只得关押了自己想要抗清的儿子郑成功。&60;br&62; 郑鸿逵想劝大哥抗清,无奈郑芝龙降意已决,只得放走郑成功,自行带兵前往金门继续抗清。&60;br&62; 朱聿建慌忙出逃,但别的没带,就带了几十大车书,边逃边读,边读边逃,被清军追上。&60;br&62; 两军交战,猝不及防的明军被杀得大败,仅剩五百人逃出。&60;br&62; 皇后曾氏跳崖殉国,朱聿建被俘绝食自尽,隆武朝,亡。&60;br&62; 看完了这一切的朱聿建的心中百感交集——按照这本书所说,自己在正史中从唐惨王荣升明惨帝,怎一个惨字了得&60;br&62; “还有一本书,你好好收着。这是后人为了反清复明所著的方略。”&60;br&62; “陛下,历史真的会如这本书所说?大明真的只有二十年气数了?”&60;br&62; “以前会,但天数有变。上天将这两本天书授予朕,就是因为大明命不该绝啊。”&60;br&62; “那陛下为什么不自己来中兴大明?反而让我这个罪臣来?”&60;br&62; “你是宗室里唯一靠得住的了。有这两本书在,反攻回去自不在话下。至于朕,朕有事要做。”&60;br&62; 崇祯指向东方,日出的地方。&60;br&62; “五百年后,我们的后人会怪罪我们,怪罪我们这一辈人为什么要丢掉海洋。因为在海的那边,日出的大陆上,有一群泰西的大国在攻城略地。朕若不去阻止他们,日后他们将成为整个华夏的大敌。为了大明的万世荣昌,国祚永绵,朕必须去那里。大明的江山就拜托你了,朕要前往那日出之洲,将那些匪徒扼杀在襁褓之中!”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男神攻略手册[快穿] 废太子在年代文吃瓜看戏 赛马娘,开始摆烂 小祖宗 傅少宠婚请低调 我有九条尾巴好刺激 少年医王 兽人老公太可怕,每天都是修罗场+番外 不可道情 [综英美剧]十九世纪 剑劫 画饼男拯救计划进行时+番外 拥有猫耳后,我被末世大佬圈养了 唐末藩镇,但是在西欧 捕快网游录 断魂刀,逍遥扇,绝代双骄江湖行 姜塘新书白日偷欢 猎人——花间清源 我的老婆是公主 长公主谋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