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武则天简介则 > 第130章(第1页)

第130章(第1页)

神功元年(697年),武则天又铸九鼎。所谓&ldo;九鼎&rdo;,也是中国本土意识形态&ldo;礼乐&rdo;中的重要一项,是象征国家权力的镇国之宝。与当时天下的&ldo;九州&rdo;相对应。分别是: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九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异兽。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即表示豫州为天下中枢。

相传最初铸九鼎的是大禹,九鼎集中放在夏朝的都城阳城,表示天下从此一统。诸侯来朝见时,都要向九鼎顶礼膜拜。后来夏朝为商所灭,九鼎迁于商朝的都城毫邑。商朝为周所灭,九鼎又迁于周朝的镐京。后来周成王在洛邑营造新都,又将九鼎安置在洛邑,谓之&ldo;定鼎&rdo;。这就是所谓的&ldo;鼎在国在,鼎失国亡&rdo;。

周王朝末期群雄争霸,战乱不已,九鼎也就神秘失踪,至今不知所踪,成为千古之谜。成语中的&ldo;一言九鼎&rdo;、&ldo;问鼎中原&rdo;,都源出于九个宝贝。

到了武则天时代,九鼎当然早就没有了线索,女皇就决定自力更生。当年四月,鼎铸成,其中豫州鼎同样也是最大,高一丈八尺,容1800石;其余均高一丈四尺,容1200石,共用铜56万斤。从这些数字看,简直是一批用青铜铸成的巨无霸了!

武则天还嫌不够气派,想融化黄金千两,为九鼎涂一层金。宰相姚璹这一次总算没有迎合上意,提出反对意见说:&ldo;九鼎神器,贵于天质自然。本已五色夺目,不须再饰以金。&rdo;武则天这才没有多此一举。

九鼎铸好后,武则天动用了军队的牛和白象,将这些大家伙从玄武门拖曳到&ldo;通天宫&rdo;。运输途中,牲畜与人一起用力,宰相与诸王都在现场指挥。武则天为了鼓舞士气,还自创了&ldo;曳鼎歌》,命乐工谱曲演唱。一时间人喊马嘶,好不热闹!

武则天还为九鼎亲制铭文曰:&ldo;神农首出,轩昊应期,唐虞继踵,汤武乘时,天下光宅,域内雍熙,上玄降鉴,还建隆基。&rdo;

后来,她的孙子李隆基称帝后,把这段铭文作为自己受命的符瑞诏告天下。因为铭文的最后两句可以理解为希望上天鉴别人才、以&ldo;隆基&rdo;为帝之意。武则天当时是否果真有此意,难以考证。但在亲制铭文时,李隆基已有12岁,受到女皇的特别宠爱,所以这一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来由。

武则天是个有文化根底的皇帝,她治下的大周,在文事方面非常鼎盛。她大兴土木、铸铜铸铁,当然是瞎折腾,劳民伤财,但是她在振兴文化方面,也还是有大功劳的。

由于她本人的爱好与影响,她执政时期,经学、史学、文学、音乐、舞蹈、天文、数学等事业都非常发达。国史馆编修了《高宗实录》一百卷和一部未完成的《唐史》。私家史著也极为兴盛,有姚璹著《时政记》,专记军国大事;有刘知几著《史通》,阐述史学理论。

特别是刘知几在当时提出的史观:&ldo;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rdo;,史官要&ldo;不虚美,不隐恶&rdo;,史书应&ldo;文约而事丰&rdo;(议论少而史实多)等等,迄今仍是史学圭臬,映照出了一些现代史学家的羼弱与浅薄。

武则天还下令编辑了一套大型类书《三教珠英》。类书,就是百科全书汇总;三教,就是儒、佛、道。这部《三教珠英》,是收集三教名人名言的总集。她命张昌宗召集李峤、阎朝隐、徐彦伯、张说、宋之问、沈佺期、富嘉谟等26人,&ldo;分门撰集,成一千三百卷&rdo;。

这些参与编辑者,人称&ldo;珠英学士&rdo;。珠英学士皆为诗人兼学者,在修书其间,&ldo;日夕谈论,赋诗聚会&rdo;,是武则天时期宫廷诗人的盛大聚会,极一时之风光。崔融编集他们所作诗,集成了《珠英学士集》五卷。史载:&ldo;当时文人,以沈、宋为杰出,每以丽词,邀女后欢喜,上官婉儿又为之染翰着色,朝野争羡,故一时化之。&rdo;

武则天时期,是唐代文学摆脱六朝积习、焕然一新的时期。武则天本人就会做诗,现存尚有46首。她的诗,也有清新可诵的诗句,比如&ldo;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rdo;之类。当时她经常出游,一旦看到好景色,自己即兴作诗不算,还命令臣僚奉和。

当时还有大型的诗歌赛会,其中&ldo;龙门夺袍&rdo;就传为诗坛佳话。武则天在游幸洛阳龙门时,命群臣作诗,左史东方虬先成,武则天以锦袍赐之。后来宋之问诗成,武则天读了,大为赞赏,认为超过前者,就夺下锦袍转赐宋之问。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武则天对诗歌的爱好、对诗人的礼遇,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风气。

武则天在改革科举制度时,决定以诗赋取进士。结果,作诗之风,风靡全国,上至朝廷大僚,下至五尺孩童,作诗蔚然成风。史称武则天君临天下二十年,&ldo;公卿百僚,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寝以成风。&rdo;

以诗歌作得好而选官,并且成为长期制度,这在人类史上大概绝无仅有!

百官以作诗为荣,学子以作诗为务,草民以作诗为乐。此风气一开,唐初诗风为之一变,完全脱出了宫体诗风格,格律渐趋完备。齐梁猗丽渐消,汉魏风骨重振。出现了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杨炯、卢照邻、陈子昂等一批明星级诗人,为盛唐诗歌的繁荣铺下了一条开阔大道。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刺激星期三/WackyWednesday  [韩娱]深红星屑  骄龙  漂亮朋友[无限流]  修仙精分作大死  傻子宠妻日常  可我夫君他眼盲  尸粉  强烈要求正常师尊待遇  大神家那位又在闹海  穿越魔道之江澄的春天  答應  正派大佬总想攻略我  我的爷爷二十二  全世界只有我不苏[快穿]  如愿以偿 [我是大哥大]  [末日]丧尸拍档  尖白深渊6:孤山  沉雪紫阳  秘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