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不分家的。
或者说,在文化进程中,从语言向文字的过渡中,语言音律的表达是适用于所有文字表达的。
而且乐能通神。
对于人类来说音律是真的能够产生灵魂或精神上的共鸣感。
就像对比朗诵和歌唱,同样都是通过音律起伏来表达文字。
但就是大多数人接受不了朗诵,会觉得朗诵总有一种莫名的尴尬感。
反而歌唱,即便是再晦涩再无厘头的内容,通过旋律来演唱出来,都会让人感觉到有趣和新奇。
而且经过科学实验表明,在早教行业内,用手语+歌唱形式更容易让大脑还未发育完全的婴幼儿对学习感到兴趣。
在教育界也提出过一种,把古诗或者文章,用歌唱的形式去让学生学习,更能够加强记忆性和学习效率。
就像现在所有观众,听到王世风开始用他们能够听得懂的‘人话’,来演唱了一首通俗易懂的抒情歌谣时,脑海中会自动识别出歌词中涵盖和表达的意义。
至少是接受过义务教育的观众,基本都能够大概听得出,歌词在写些什么。
大概就是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程和主要事件,唱了出来。
比如涿鹿之战,甲骨文,牧野之战,百家争鸣,陈胜吴广,等等等等。
根本不需要动脑,自动识别到关键字匹配了个人的知识储备,基本上就能充分理解,
再一对比之前罗思尧的《寒窑赋》结构,似乎真的差不太多的意思啊。
不过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对比,内容所表达的意境却完全不一样。
听《寒窑赋》的时候,不但听得一知半解,云里雾里,而且明显能够感受到一股自怨自艾的气氛,即便罗思尧朗诵的激昂高亢,但是依旧难掩其中的丧气。
但是听王世风现在唱的这首,就明显能够感受到振奋人心,仿佛被打了鸡血的亢奋,即便这首歌的旋律有些哀怨,他唱的也很抒情,但就是能够从中感受到力量。
在这种矛盾强烈的对比下,观众忽然意识到,这可能就是王世风之前所说,‘赋’的第二个标志性特点。
体物写志。
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抒写情志!
一瞬间,让一些本来对传统诗词歌赋文化不感兴趣的观众,也体会到一种好奇和兴趣。
尤其是一些年轻的观众,他们是除了王世风的粉丝之外,大多数都是被热搜引流来看热闹的路人。
上一次邀请王世风来参加节目,刷新了收视率,让《诗歌大会》最终达到10个点的新纪录。
吃到甜头的节目组这次自然做了更完全的引流准备,更何况还有郑秋这个老银币在后面推波助澜。
现在节目已经达到8个点了,对比正常收视的3个点数据,意味着今天最少有四千万年轻新鲜观众,会因为今天的节目,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至少也会打破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
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华夏的传统文化,就是封建,晦涩,呆板,落后以及折磨(考试后遗症)的代名词。
即便他们知道华夏文化博大精深,但其实在心里还是有些排斥甚至鄙夷的,他们更喜欢所谓的西方传播的‘现代’‘新潮’‘流行’类文化。
但是今天王世风用新的形式演绎了歌赋,确实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或许...传统文化,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封建?
这对于门外汉的观众们是一种颠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坠海 跳大神 荒野之王 全球高武:杀敌爆修为 他应时而来 爆红可以,得加钱[咸鱼]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让你去修仙,你却设计科幻星球? 全球进化:我返祖了盘古! 穿成虐文女主的亲闺女 唐残 侯府真千金不好当 穿成大佬的伴侣猫 我有十万倍天赋 公主金屋囚质子 我叫孙贼,不是贼 新生军训,我斩神震惊全校 我一心御兽 栖枝玫瑰 白龙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