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诗在初唐、中唐就达到了顶峰,唐诗的山高不可攀。谁也没想到,到了晚唐,有一个后辈诗人来了一段逆袭,在前人难以逾越的高峰上,又将唐诗推向了一个高峰。不平则鸣。也许正是大唐由盛转衰,无奈的因素越来越多,给了诗人空前的创作源泉。也许,正是在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让我们看到了更远的远方。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他是谁?答案你肯定知道!没错,他就是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着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有人评价,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二)很不幸,李商隐八岁时父亲就已经去世,作为长子,他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十岁的时候就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他曾经是唐朝王室家族的一员,可惜像他这样沦落到民间的王室后裔太多了,他与唐王室的血缘关系已经非常遥远,没有人记得他了。少年时的落魄生活促使李商隐有一种强烈的走上仕途、求取功名的愿望。父亲不在的日子,李商隐的叔叔成了他的启蒙老师,他的这位叔叔上过太学,是一位博古通今的知识分子,只是由于性情的原因,终身不仕,过着平淡的隐居生活。叔叔的古文非常好,在叔叔的教导下,聪明的李商隐很快就成为写古文的高手。十六七岁时,李商隐写出了两篇优秀的古文:《才论》、《圣论》。这两篇古文很快就传到了当时在洛阳任太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的手中,同样也是古文高手的他对年纪轻轻的李商隐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很快就接见了他。就这样,李商隐离开了他的家乡荥阳,来到了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洛阳。大和三年(829年),李商隐移居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令狐楚欣赏李商隐的文才,对其十分器重,让李商隐与其子令狐绹等交游,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并“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在这几年中,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文,在科举上虽一再失败,但在写作上则完成了由散文向骈文的转变,此后他很少再写散文。大和七年(833年),令狐楚调任京职,李商隐离太原返乡,此后,李商隐曾在王屋山学道二、三年,这对其思想与创作产生一定影响。开成二年(837年),经过长期刻苦学习并由于令狐绹的延誉,李商隐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没想到,后来莫名其妙地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首《贾生》就很有代表性。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首《锦瑟》广为后世人知,但是,对这首诗的创作意旨却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不管怎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锦瑟》是李商隐的追忆之作。诗人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作这首诗的时候,李商隐已经不惑之年,他孑然一身,独上西楼,秋风拂面,往事如烟,有感而发。写完《锦瑟》后的第二年,李商隐忧郁中死去。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关于李商隐的爱情,猜测的部分远远多于有实际证据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此津津乐道。就在洛阳,李商隐邂逅了他的初恋情人柳枝。那时李商隐唯美、朦胧的恋情诗已经很出名了,柳枝也是李商隐得倾慕者之一,更巧的是,她还是李商隐堂兄李让山的邻居。一天,李让山无意吟诵起了李商隐的《燕台诗》,恰巧让柳枝给听到了,她深深地沉迷在这首爱情诗中,不由感叹:“谁人为此、谁人为是?”在得知诗的作者是李商隐之时,柳枝将身上的信物托李让山转交给李商隐,以此表达自己对他的仰慕之情。第二天,柳枝专门等候在李商隐得必经之路上。就是李商隐在换从中看到的她。终于等到自己的仰慕之人时,这位初涉尘世的小姑娘又惊又喜,说自己三天后会以浆洗衣裙为由去河边,想见他一面,并焚博山香以待。博山香在以前的诗词中是爱情的象征,说明柳枝已经喜欢上了李商隐,在情爱难以说出口的时代能如此主动,可见柳枝对李商隐的情感何其炽烈。或许是缘分未到,两天后,与李商隐一同进京的好友与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竟将他的行李偷偷拿走上路了。行李里有他考取功名的重要书籍和其他物品,李商隐忙于追赶行李,结果错过了与柳枝的约会。待到李商隐再想起柳枝时,她已被城东边的节度使强娶。他知道与柳枝的缘分已尽时,内心悲痛,于是留下了那首悲惨的爱情诗《柳枝五首》。(四)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比之于长安,洛阳是一个更容易发生艳遇、滋生爱情的城市,因为那里有一种名为牡丹的花,开遍洛阳的每一个角落。洛阳的女子亦如牡丹花一样,灼灼其华。来到洛阳的人,不论男人还是女人,无不为洛阳的牡丹花痴迷。来到洛阳的多情才子,更额外加上了对身如牡丹花一样的洛阳女子的痴迷。唐代的洛阳每年都有举办百花会的传统,期间全城出动,大摆宴席,以牡丹花作屏,把房子的梁、柱、栋、拱上都以竹筒储水,插上牡丹花,一次要用牡丹花上万朵。洛阳的豪门望族、官宦学士还通过赏花、赛花来评选牡丹名次。据说,谁家的花开得好,不但可以光宗耀祖,还可以加官晋级。洛阳百花会期间,满街都是看花人。懂花人看门道,不懂花的人看热闹。风流雅士会聚一团,赏花品茗,举酒作赋,好不快活。洛水河畔的长堤上摆满了各色花朵,姹紫嫣红,当然其中尤以牡丹为最。正陶醉在洛水河畔花海的李商隐,突然看到一位佳人。她就站在牡丹花丛,其妖娆妩媚之态比之牡丹更胜几分。李商隐看到了她,像着了魔似地向她走近。可是走近了,却不敢正面看她,只是隔了牡丹花丛,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她的背影。也不知看了多久,佳人突然回过头来,目光正好落在李商隐的面庞上。那一瞬间,四目相对,李商隐七魂没了六魄,佳人的心理也小鹿乱撞。于是,爱情产生了。有时候,爱情就这么简单,仅仅需要一个眼神,如此而已。后来,李商隐知道了佳人的名字叫柳枝,是洛阳一个富商的女儿。她也知道了他的名字叫李商隐,是客居在当时名声显赫的令狐楚府中的一位年轻有为的诗人。他爱慕她的芳华,她渴慕他的才华,落花有意,流水有情,两个年轻人相爱了。李商隐和柳枝开始频繁约会,但每一个次约会都是很艰难,因为他们是两个不同阶级的人。柳枝是躲避着她的父母悄悄地和李商隐来往。每一次约会,都是那么浪漫,都是那么幸福。每一次约会,李商隐都会为柳枝写一首诗。每一首诗,柳枝都如获至宝,捧在怀里,晚上枕着它入眠。可是好景不长,两年后,这场注定没有结局的爱情随风而去,柳枝被她的父母许配给了一个有权有势的王侯。她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她没有半点反抗能力。权贵面前,李商隐也无计可施。从此,两个人相忘于江湖。可是,爱上一个人只需要一秒钟,忘记一个人却需要一辈子。李商隐怎么忘得了柳枝呢?于是,他在这首《无题》里写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诗,可能就是李商隐对柳枝的爱情宣言,更是对人生中种种爱而不能的无奈之言。(未完待续,随时补充修改)喜欢穿越遇李白()穿越遇李白。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乖,丫头!大佬轻哄住家暑期工 穿越原始之我在部落当祭祀 两千载红尘剑,十万年长生仙 读心:炮灰万人嫌总被男主叫老婆 帮校花攻略男主,她却说喜欢我? 人间芳华 群聊:我们来自万千世界 60年代玩枪炮,你跟我说有鬼! 救世主?拜托他可是终结boss 平原大时代 替嫁新娘,半路出家反手大杀四方 氛围到,暧昧起,清冷影帝变雅痞 首辅家的狂野小夫郎 海贼:草帽团的妖精女王 长离伴月行 乔哥儿种田 星辰之诱 参加向往,我的身份都曝光了 秘密铁盒 快穿:亲亲反派,横扫劣质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