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大陆方面,对阎锡山严词贬抑,情有可原,亦是历史常有应有多有的情况。
台湾国民党方面,对阎锡山有如此多的不满和贬损,应当说也是有其理由的。
上述引文中列举的各项指责,你能说它哪一件不是事实呢?
复杂的历史造就复杂的人物,这当然不完全是阎锡山个人因素造成的结果。
历史造就人物和人物创造历史,也如一枚银币不可分的两面。
辛亥革命以来纷纭复杂的民国史造就阎锡山这样的人物,而阎锡山的活动,也给历史增添了一份特别的内容。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王朝的统治,也在根本上结束了封建政治制度在中国的存在。
但是,历史的惯性却不那么容易改弦更张。
革命后的中国,与其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不如说还是陷入了如同历史上多次出现过的那种封建割据的局面。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由统一到割据,由割据到统一,几乎是一个循环的模式。
所谓&ldo;分久必合,合久必分&rdo;,就成为有头脑的人们观察时势发展趋向的一个向导。
代表统一的中央政府衰败之后,各种力量纷纷拔地而起。
既有农民革命起义的洪流,也有藩镇、地方官员反戈和趁机起事的豪绅实力派,还有境外民族入侵势力。
各种势力围绕占地、抢权的中心问题,进行昏天黑地的大拼搏。
分分合合的混战中,历经&ldo;大浪淘沙&rdo;般的选择过程,败者被淘汰出局,成为&ldo;賊&rdo;;胜者得以掌握统一后的政权,是为&ldo;王&rdo;。
这种反反复复的演义,积淀下厚重的文化观念,趁天下大乱而起事,几乎成为有抱负或野心的人们本能的反应。
如诸葛亮的《隆中对》那样精辟预见天下大势的固然不多,但身处乱世,存心窥测王权者却为数不少。
辛亥革命后,中国又进入一次&ldo;合久必分&rdo;的局面。
形形式式的实力派,出于各式各样的动机,在这块饱受苦难蹂躏的大地上开始了争斗和撕杀。
他们依仗手中的枪杆子,把国家分解得支离破碎;巧立名目,千方百计争夺中央政府大权,&ldo;逐鹿中原&rdo;,演绎着春秋战国一样的合纵连横的故事。
真是所谓&ldo;你方唱罢我登场&rdo;,革命党,保皇党,复辟派,各方军阀,纷纷上场亮相。
当然,毕竟已经进入了二十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演义模式不可能完整地再现。
尽管软弱,资产阶级革命派还是勇敢地完成了结束封建政治的历史使命,打出了一面崭新的民主共和的旗帜;尽管与厐大的农民队伍相比还非常弱小,中国的无产阶级也还是登上了历史舞台,响应席卷世界的共产主义潮流,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率领身处社会最底层的同盟军,以&ldo;造反有理&rdo;的壮举撼动着压在头上的大山。
外来的帝国主义势力的介入,让这种封建割据增添了殖民性质。
在前台表演的各路军阀,除去他们各自的利益驱使之外,相当多的,或者说更多的成分是代表背后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
正是如此复杂的矛盾,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民国史。
在这纷纭的时势中,阎锡山处于什么位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