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不负如来不负卿免费观看完整版 > 第4章(第1页)

第4章(第1页)

美女尼姑皱了皱眉。小和尚起初被我吓了一跳,听了我的话奇怪地问我:&ldo;你认识?这是龟兹文,不叫吐火罗。&rdo;的e6

哦,对了,&ldo;吐火罗&rdo;的叫法是德国人命名的,眼前的龟兹人当然不会用&ldo;吐火罗&rdo;称呼自己的语言。只不过在现代,大家都已经接受了这个叫法。我讪笑一下,紧盯着那些像8一样扭曲的文字,为自己发现了活生生的吐火罗文雀跃不已。

我是研究历史的,能重听已亡失的语言,这个历史价值有多大,简直不可估量。为了能破译已死的文字,有多少语言学家倾其一生在残纸故堆中寻觅。十八世纪法国的商博良破译埃及象形文字,解开了几千年的谜团,结果青史留名。而目前解读出的吐火罗文并不完整,所以如果我能读吐火罗文……

我一把抓住小和尚宽大的衣袖:&ldo;求求你,教我吐火罗,哦,不,龟兹文!&rdo;

他先是一愣,然后答非所问:&ldo;你识汉文么?&rdo;

换我发愣了:&ldo;那当然。&rdo;

他转头跟美女尼姑讲了一通。美女尼姑看了看我,回他几句。两个人叽叽咕咕地讲话,让我心里越来越没底。正在担心可能会遭到拒绝时,看见他回头对着我,浅灰眼眸中带些许顽皮的笑意:&ldo;我可以教你,不过你要教我汉文。&rdo;

我嘘出一口气,原来是等价交换,这样也好。

&ldo;当然可以。&rdo;犹豫了一下,又补充,&ldo;不过我对佛经不熟,但是教汉字,讲论语诗经左传战国策啊还行。&rdo;

我是学历史,不是学佛学的。佛教史还能讲点,但具体到经律论佛教三藏,我可是七窍里通了六窍‐‐一窍不通。现在有点后悔,早知道穿过来会跟僧人为伍,我就应该多做点佛学方面的功课。

&ldo;不用佛经,你说的那些就可以。&rdo;他看起来很开心,眉梢眼底尽带着暖暖的笑。

突然想到,中原的佛经都是从梵文和西域各国文字翻译过去的,他一个龟兹僧人,用的着向我学汉语的佛经么,汉僧向他学还差不多。

那天还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这对母子在中午那顿过后就不再进食。古人只吃两顿饭,僧人则更为严格。我记得僧人的确是过午不食。向他打听,他用还不熟练的汉语告诉我,戒律规定,从早上到中午这个时段可以进食,超过中午一直到第二天的早晨,就不能再进食。

而定这条戒的原因,是因为一位佛陀弟子在傍晚时乞食,由于光线不明,一个孕妇以为他是鬼魅,惊吓过度而导致流产,所以佛陀才制定此戒。但是对于生病的人,或劳动的人,为了维持体力必须要进食,所以还是可以用晚餐。

我点点头。心想,佛陀时代,多半是禅坐,体力消耗不大,所以过午不食没有问题。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都是吃晚饭的。是因为在中原,僧人大多要在田里劳动,所以修改了这条戒律。可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因地制宜地改变戒律,也体现了佛教的灵活性,难怪能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

观察了他们吃饭,再看喝水,也很有意思。侍女们用一个网兜一样的东西,先过滤,然后才递给他们。我刚开始以为沙漠里取的水有杂质,盐碱味比较浓,所以要过滤一下。但看到自己喝的水却无须过滤,便有些奇怪了。

他再磕磕巴巴地向我解释:僧人喝水要过滤是为了防止喝水时将水中生物一并喝进肚子,造成无意间的杀生。所以,按戒律规定,僧人必须随身携带过滤网,不带滤网不得离开居住地超过二十里。

他这番解释后我便即刻想起,玄奘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曾将皮囊里的水打翻,差点渴死。而他之所以会将珍贵的水打翻,就是因为太遵守戒律,要严格过滤水。

晚上我坐在帐篷外的篝火边做考察笔记,将这些见证到的都记录下来。头顶,漫天星斗璀璨,在深蓝天幕中点点闪烁。

我在21世纪的新疆也在深夜仰望过这干净无垢的天空,那时的我,也曾想到过古人是否如我一样注视过同一片天。而我现在看到的星夜,会是千年后我仰头看过的那片纯净么?这个问题,让我陷入沉思,却百思不得其解。是平行空间里的两个我,在同时仰望苍穹么?我,之于我,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呢?

※※※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文里讲到的吐火罗语:&ldo;吐火罗&rdo;(to插rian)的叫法是两位德国学者sieg和sieglg于1908年解读并命名的,分为吐火罗a和吐火罗b。而我国研究者多采用&ldo;焉耆语&rdo;这个概念称呼吐火罗a,多用&ldo;龟兹语&rdo;称呼吐火罗b。

对僧人来讲,水分三种:一种叫&ldo;时水&rdo;,即当时就可以取用的水,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滤(所谓&ldo;僧带六物&rdo;,这六件东西之中就有滤水器);另一种叫&ldo;非时水&rdo;,即非当场饮用之水,但也必须滤过,放在备用的容器中,预备将来需要的时候喝;第三种叫&ldo;触用水&rdo;,即一般认定为干净的水,用来洗一些东西,如钵盂,手和脸等。

有朋友看文时提出:秦代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原,所以认为小春写错了。小春很感激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的确佛教是汉代才传入中原。但请大家看仔细些,这里的背景是西域,而佛教,早在公元前2-3世纪就已经传到了西域。更何况,随着文章的展开,大家就能看出,时代背景甚至不是大家熟悉的秦。所以,请有此疑问的朋友耐心看下去好么?谢谢

4少年时:语言天才

第三天我们在一条已经干涸的季节河边扎营,母子俩要先念经。他们不吃晚饭,我就跟其他人吃,还是简单的馕和面汤。由于我自己是跟其他侍女同住,而小和尚却是绝对的待遇,有最好的私人帐篷,所以课堂就设在他的帐篷里。

走进帐篷时我愣了一下。吉波正在给他剃头,细碎的褐红发丝点点洒落在围住脖子的白布上。他看见我,温和地笑笑,让我先坐在旁边等他一会。

我在等待之时不由仔细打量他的脑袋。他的头不像他妈妈被刻意夹过,所以头形很正常。幸好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地域不需要僧人在头上烧戒疤,否则那些疤痕不光是皮肉受苦,恐怕他近乎完美的外形也会遭到破坏。的cb想起烧戒疤,不禁莞尔一笑。这可是汉地佛教文化的小小土特产。

其实本来中国和尚也跟其他国家僧人一样不烧戒疤,据说烧戒始于南朝最狂热的佛教徒皇帝‐‐梁武帝。他曾三次舍身佛寺当和尚,又三次被大臣用重金向寺庙赎回。为了迅速扩充信徒,他大赦天下死囚,令其信佛当和尚。但又怕他们逃出寺院,重新犯罪,就以黔刑(在脸面刺字)为范本,在头上烧上戒疤以便随时识别,加以捕获。

而我个人认为,中国和尚要烧戒疤是统治者的需要。僧人不事生产,不纳税,无子女,对统治者而言,如果僧人过多,便会对生产力有影响。无子女,又对&ldo;不孝有三,无后为大&rdo;的伦理道德产生冲击。历史上几次灭佛事件,究其深层原因,都是出于对经济和道德伦理的维护。但是宗教却必不可少,可以帮统治者稳定社会。所以僧人都有文牒,政府严格控制僧人数量。而外在的区分就以戒疤,只剃个光头冒充和尚一看头上没有戒疤就会露馅。幸好解放后这项习俗被废止了,不过听说还是有寺庙举行烧戒仪式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幻神  灵魂画手  渣爹的崽崽三岁半  一路开挂,女主到手[快穿]  四合院从美好生活开始  [美娱同人]天生多情  谁比谁更撩 /软嘴唇  深闺藏娇  和死对头协议结婚以后  他递给我一支烟  梵璃上神  相府嫡妃  田园空间之美夫悍妻  哑舍1+2+3+4+5部  漩涡眼  下场雪我们就在一起  白月光,好难当  无人渡我  偏宠  能不能轻点虐我[穿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