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大明王朝谜语 > 第34章(第1页)

第34章(第1页)

六月初十,满心欢喜的高拱便将《陈五事疏》送交皇帝,要求皇帝严惩太监干预朝政,削夺司礼监太监的权力,并将权力集中到内阁。高拱哪里知道,张居正一转身,就已经将他要弹劾冯保的事告诉了冯保。原来张居正早就看中内阁首辅的职位,为了能取高拱而代之,暗地里已经与冯保结成同盟,就等机会来临了。

高拱送上奏疏以后,又让自己的门生故吏上疏弹劾冯保,以制造倒冯的声势,迫使冯保下台。以工科给事中程文为首的一批言官纷纷上疏,联名弹劾冯保,指责冯保有&ldo;四逆六罪&rdo;、&ldo;三大奸&rdo;,甚至攻击冯保对穆宗的死负有责任,要求皇帝严惩冯保,一时间,倒冯形势一片大好。

六月十六日,宫中传出话来:&ldo;有旨,召内阁、五府、六部众皆至!&rdo;高拱认定是小皇帝要下旨处分冯保,颇为兴奋。文武百官齐集后,太监捧着圣旨出来,高声喊道:&ldo;张老先生接旨。&rdo;高拱一听大惊,心想我是内阁首辅,按理应该我接旨才对,怎么会是张居正呢?心里隐约感到大事不妙。只听太监一字一句地宣读圣旨:&ldo;皇后懿旨、皇贵妃令旨、皇帝圣旨:说与内阁、五府、六部等衙门官员,大行皇帝宾天先一日,召内阁三臣在御榻前,同我母子三人亲受遗嘱。说:&lso;东宫年小,要你们辅佐。&rso;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着回籍闲住,不许停留。你每(你们)大臣受国家厚恩,当思竭忠报主,如何只阿附权臣,蔑视幼主!姑且不究。今后都要洗心涤虑,用心办事。如再有这等的,处以典刑!钦此。&rdo;高拱万万没有想到宣讲的竟然是这样一份诏书,史载高拱听完圣旨后&ldo;面色如死灰,汗陡下如雨,伏地不能起&rdo;,最后是在别人搀扶下才勉强走出皇宫。

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急转直下呢?原来这是冯保与张居正共同策划的结果,而高拱最致命的罪证便是他在内阁中随口说的一句话:&ldo;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rdo;冯保正是凭着张居正透露的这句话,攻击高拱不将小皇帝放在眼里,心怀不轨,最终激怒了皇后与皇贵妃,才出现了这道皇后、皇贵妃和皇帝联署的圣旨。高拱虽然不明个中内情,但以他的政治经验很快就意识到自己是被张居正出卖了,双方从此结下仇怨。

冯保与张居正虽然赢得了这一回合的胜利,迫使高拱回乡闲住,但他们对高拱依然怀有戒心,担心他日后会东山再起,毕竟高拱有这样的经历。王大臣案的出现,使冯保看到了彻底铲除高拱的机会,于是一幕闹剧就此上演。

王大臣被送至东厂后,声称自己本名不叫王大臣,而叫章龙,是从戚继光处来的。张居正随即票拟谕旨:&ldo;着冯保鞫问,追究主使之人。&rdo;冯保来到东厂单独提审王大臣,对王大臣说:&ldo;汝只说是高阁老使汝来刺朝廷,我当与汝官做,永享富贵。&rdo;还让心腹辛儒与王大臣共处一室,教他指控高拱的口供。一切安排停当,冯保便公开审讯王大臣,王大臣于是供称,是高拱的家仆李宝、高本、高来跟他同谋行刺皇帝。冯保立即派东厂校尉到高府抓人。

消息传开,朝中大臣一片哗然,吏部尚书杨溥、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等大臣纷纷向张居正施加压力,要求他制止这种无中生有的陷害行为。其实,冯保借王大臣案陷害高拱,张居正也是参与其中的,但看到朝中大臣反应如此激烈,担心犯了众怒对自己反而不利,加之高拱确已年老体弱,对自己形成威胁的可能性不大,权衡利弊后,张同意从中调停挽回,于是指派德高望重的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与冯保一起会审王大臣。

朱希孝心知高拱是被冤枉的,有意为他开脱。会审开始后,出乎冯保的意料,王大臣忽然翻供,竟然指认冯保为主使之人,并称原先指认高拱都是冯保所教。朱希孝见开脱高拱的目的已经达到,也不想深究,就草草结束了会审。冯保见王大臣翻供,害怕陷害高拱的事情败露,害人不成反害己,就将王大臣杀了。疑犯死了,这个案子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王大臣案虽然就这样了结了,但其中的疑点依然很多,王大臣究竟是什么人?他背后的主使者是谁?他是如何能够假扮太监混入戒备禁严的皇宫的?王大臣死了,这些秘密也随着他一起被埋进了坟墓,无人能知。

惊天揭帖万历朝妖书案之谜

万历朝最大的政治事件之一,便是所谓&ldo;争国本&rdo;,也就是明神宗的继承人问题。明神宗的皇后无子,按礼制,皇长子朱常洛应该被立为皇太子,然而明神宗却因为宠爱郑贵妃,有意立郑贵妃的儿子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而将维护礼制视为天职的朝中大臣自然不会坐视明神宗废长立幼的违制行为,于是双方冲突不断,奇案迭出,妖书案便是其中之一。从发生到破案,妖书案始终与朝中激烈的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这使得案情更加扑朔迷离,疑云重重,妖书案也因此成为千古之谜。

所谓&ldo;妖书&rdo;,实则是类似传单的揭帖,是一种匿名的政治宣传品。万历朝的妖书案,影响较大的有&ldo;忧危竑议&rdo;妖书案与&ldo;续忧危竑议&rdo;妖书案,内容都与太子地位密切相关。

万历十六年(1588年),河南人吕坤任山西按察使,以饱学之士自居的他把历史上的&ldo;列女&rdo;事迹编成一本书,名为《闺范》。这本书刊刻后流行很广,不久便由太监传入宫中。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得到此书的郑贵妃命人增补了十余人,以汉明德皇后开篇,郑贵妃终篇,并加写一篇序文,嘱托其伯父郑承恩及兄弟郑国泰重新刊刻,书名改为《闺范图说》。不料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有人托名&ldo;燕山朱东吉&rdo;撰写了一篇《闺范图说》跋,题名《忧危竑议》。托名&ldo;朱东吉&rdo;,意为东宫大吉。题名《忧危竑议》是因为吕坤曾上过一个奏折,尾句有&ldo;敬上忧危之疏&rdo;之语,因此&ldo;借其名以讽&rdo;。《忧危竑议》主要说吕坤的《闺范图说》首载汉明德马后由宫人进位中宫,客观上是适应郑贵妃想登上后位的需要,而郑贵妃之所以要重刻此书,目的在于想为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制造依据。《忧危竑议》出现后很快传遍京城,搞得满城风雨。吕坤得知自己被卷入是非之中,急忙写了《辩忧危竑议疏》向皇上辩白,声明自己撰写《闺范》的目的只是为了&ldo;明女教&rdo;,与郑氏刊刻的《闺范图说》没有关系。神宗看到事情牵连到郑贵妃,不得不亲自出面干预,称《闺范》一书是他亲自推荐给郑贵妃的,因为书中大略与《女鉴》主旨相仿佛,以备朝夕阅览,并在谕旨中轻描淡写地作出结论:&ldo;这事联已洞知,不必深办。&rdo;神宗下令不必深办,不是对编写《忧危竑议》的人怀有宽容之心,而是担心此事追究起来,郑贵妃难脱干系。不过,神宗并不想就此放过制造妖书的人。郑贵妃的伯父郑承恩看到《忧危竑议》后,怀疑是吏科给事中戴士衡和全椒县知县樊玉衡所为,因为戴士衡曾弹劾吕坤,说他&ldo;潜进《闺范图说》,结纳宫闱&rdo;;而樊玉衡则曾在要求册立太子的奏折中指责皇贵妃&ldo;不智&rdo;。神宗得到郑氏报告后,当即半夜传旨,将二人下诏狱拷讯,最终二人均被流放到边远地区。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都市大相医  全地府都催我投胎  锦鲤弃妇:大吉大利,今日和离  舒祈的灵异档案夹  惹清欢  萨满往事  匿名者  天干物燥,小心前夫  锦衾灿兮  枪战系统末世纵横  帝锦  上错花轿嫁对郎  拯救青梅竹马  十三月三十二日  团宠大佬一心只想做妈粉  做勒个梦  阿瑞斯  御灵真仙  硬核厨爸  文豪世界环游手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