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帝国历史与政治的哲学 > 第93章(第1页)

第93章(第1页)

阅读

然而,圈地令下达后,在执行过程中却演变得一塌糊涂,成了事实上无代价掠夺当地人民土地的、名副其实的恶政。圈地所到之处,原来的主人立即被驱逐出去,房产田地被无偿占有,甚至妻子儿女都有被强行留下为奴为仆为妾的。当时,中心政府下令,为了保证满、汉民众不至于发生纠纷,要将他们的居住地分开来,因此,要求地方政府务必根据土地质量,给那些土地被圈给满人的汉人以补偿。但实际上,这些政策口惠而实不至,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由此,造成京畿地区大批人口流离失所。一时间,各种史籍中,布满了当地人民背井离乡、逃荒要饭、土地撂荒、吃糠咽菜的记载。  与此相关联的,则是产生了一个怪怪的社会现象:投充。  所谓投充,指的是自由民自愿投到满人门下充当奴仆。这种现象在当时的京畿地区曾经大量出现。中心政府听之任之,多尔衮甚至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可以&ldo;为贫民衣食开一条生路&rdo;。实际上,愿意给人做奴做仆的天生贱骨头应该不是很多,这种反常现象一定是因为迫不得已才会发生,和汉族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有关,和八旗军兵的威势胁迫有关,可能也和逃避徭役赋税有关。因为投充为奴之后,这种徭役赋税就可以豁免,至于其定额是否转嫁到别人头上,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因此,在这一地区,形成了事实上的汉人不得不给满人种地、做奴做仆和当差纳税的局面。  除上述者外,另外一项名声很坏的恶法就是逃人法。早在努尔哈赤的后金时期,女真人就曾经以暴力将大量汉族自由民转变为自己的奴隶。因此,这些奴隶的逃亡,也就成为困扰后金政权与大清朝的一个大麻烦。当年皇太极出兵朝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朝鲜把大批逃亡汉人交还给明朝,不肯将他们遣返后金。如今,这种逃人现象愈演愈烈。顺治初年,甚至几个月间就有数万人逃走。为此,清朝中心政府制定了极为严酷的逃人法。并在兵部里设置一位副部长,组成庞大机构专门缉捕逃人。  该法令的主旨在于保护满族人的财产不受损失,因此,就将惩罚重点放到那些收留或藏匿这些逃人的人家身上。这些人不但自己会失去性命,就连左邻右舍的十户人家也都要被牵连同坐。  大清朝册封的四大汉族异姓王之一耿仲明,曾经收留了一批汉族逃人,结果被发现,最后,这位为大清朝立下过汗马功劳的王爷不得不自杀谢罪。广西巡抚,相当于今天省长的郭肇基被查出藏匿了五十三名逃人,结果,这位省长被处死,家产全部没收。  当时,有一些满、汉流氓勾结起来,假扮成逃人,躲藏到一些殷实人家,然后,再以检举揭发相威胁,以敲诈钱财。史书记载说,为此而倾家荡产者不计其数。并且,花样翻新,到了令人防不胜防的地步。一些绝望的逃人,也在走投无路之际,选择了自杀一途。康熙八年的清代官方史书记载说:&ldo;八旗家丁上报的自杀人数每年都不少于两千人。&rdo;(《清史稿》列传五十,朱之弼)。同年,亲政后的康熙皇帝曾经对这些旗人家中屡屡发生的奴仆投水、自缢事件发出过谴责和警告(《清圣祖实录》卷三十)。  顺治年间,有一位名叫李裀的监察官员,上书皇帝,认为逃人现象有&ldo;七可痛心&rdo;,建议国家改变一味的严刑峻法。他说得精辟而微,布满了忧国忧民的一片赤诚。谁知,经过满清诸王贝勒讨论,竟认为李裀虽然是监察官员,应该答应他发表意见,他所说的一切,按照法律也无罪,但他说的&ldo;七可痛心&rdo;却情由可恶,因此,应该处死。就是说,法律这玩意儿,必须服从权贵们的感觉。他们也知道这种事情太不光彩,但在利益和名声之间,他们选择了利益,然后,企图以强力来堵住大家的嘴,似乎以为这样一来,不光彩就会变成光彩了。孰不知,如此一来,事情只会变得更糟,不光彩也变成了加倍的丑恶。并且,留下了极深的隐患。最后,皇上开恩,将他痛打一顿,然后,流放到了令人谈而色变的宁古塔。第二年,这位忠心耿耿的监察官员就死在了那里。

阅读

与易中天、于丹不同,&ldo;李亚平式&rdo;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大变局  ‐‐《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问世  与易中天、于丹式的解古说史不同,闻名旅美学者李亚平自成一家。当他的新作《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的问世,独树一帜的&ldo;李亚平&rdo;式解读现象形成了。  继《帝国政界往事》(大宋实录)、(大明实录)连续两年头榜畅销之后,闻名旅美学者李亚平的又一本脍炙人口的倾心力作《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照样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隆重出版发行。  时下,&ldo;说古讲史&rdo;文化现象仍然是方兴未艾。但与流行的易中天、于丹式解读不同,李亚平对人文历史的解读可谓自成一家。这在他的前两部《帝国政界往事》(大宋实录)与《帝国政界往事》(大明实录)已经能看得出来。  易中天、于丹式解读与李亚平式的解读,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易中天式解读是对人文历史的&ldo;说&rdo;,把当时的人文历史事件给大家理顺,重在阐释其来龙去脉和发生过程。而李亚平式的解读则在于,他站在历史事实之上的独到新奇的观点。其对历史的解读不仅仅在于历史事实本身的再现。最重要的是,他的观点,有棱有角,完全是自己独特个性的见解因而自成一家,依靠于历史事实又超越于历史事实之外。  李亚平新作《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分为《前清秘史‐‐入主中原之路》和《前清秘史‐‐在历史的拐角处》两部。  从该书中,一方面,我们可以读到,一个支撑了数百年的帝国大厦的倾覆,一个强悍北方部族的崛起,一个朝气蓬勃的严正王朝的兴盛与没落……该书真实再现了两面三刀大阵营、多股势力,九位皇帝,八位权臣,一位摄政王,一位太后在改朝换代与权力斗争中的权谋、博弈、杀伐与创建……  另一方面,作品最吸引人的还是李亚平式的独到泼辣的解读。  《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分别围绕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清圣祖康熙、清世宗雍正这五位前清帝王,李亚平在尊重公认史实的前提下,突出揭秘性和争议性,以现代人文主义观点解读历史,探究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王朝的宫廷政治风云和宫闱秘事。  在《前清秘史‐‐入主中原之路》中,作者说,和那些古代游牧民族的英雄们如成吉思汗等比较起来,假如要找出努尔哈赤究竟有什么优点,大约只能说,他很幸运,因为他有两个不错、或者说是优秀的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假如不是因为这两个儿子,他和他的什么八旗制度可能像&ldo;四长制&rdo;、&ldo;大人会议&rdo;之类一样,早就烟消云散在历史的尘埃里面了。真正值得深入考究的是:为什么大明帝国‐‐一个如此成熟、富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饶、自我感觉又如此之好的国家,怎么就会被一个人口还不到自己的百分之一、文化发展刚刚离开渔猎时代、起家于穷乡僻壤的半原始部落,搞得如此之狼狈,最后竟至万劫不复?  在《前清秘史‐‐在历史的拐角处》中,作者说,大清帝国政治制度由军事贵族共和制向集权专制的转变,由努尔哈赤埋下伏笔,由皇太极发端,由多尔衮、顺治、康熙加快了脚步,由雍正皇帝完成,并在雍正与乾隆父子手中,以最终取消八王‐‐王公大臣议政制度为标志,与帝王政治传统完全合流,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真正的专制暴政。从此,这个王朝发生的故事,和历朝历代比较起来,在政治上便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假如说有的话,那就恰如米兰?昆德拉所说:这里不会变得更好,也不会变得更坏,只会变得更可笑了。  书中诸多&ldo;李亚平式&ldo;的解读,让人越读越有味道。  《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刚一问世,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吴思、李零、秦晖等国内知名名家学者一致推荐。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腹黑王妃无良宝  当我爱上你gl  穿成反派监护人[系统]  我有四个亲哥哥  新晋影后是喵娘[穿书]  调动  投奔白月光的有钱兄长后[重生]  许你一世盛宠  有娃了,还要男朋友干什么  拯救惨死的工具人配角[快穿]  青盲  暧昧大师  病美人师尊的千层套路  敛财娘子  粥可温  赴你应许之约  种田旧事  真千金她又躺下了  王府宠妃(重生)  八零之万水千山走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