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第18章

身为领导,就要做一个慧眼识英才的伯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选拔人才的条条框框越来越多,一条又一条的要求使得很多人才失去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一边是很多单位和组织大叹人才难求,一边是很多人才难以迈过各种门槛。

那些条条框框成为阻碍伯乐和千里马见面的机会。

连我们的先辈都知道选拔人才的时候不能拘泥于成规,应该广泛选拔,为什么到了现代,反而生出了那么多的条件?也许是现代教育的普及,使得人才遍地开花,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因此,单位不再担心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所以条件越提越高。

但是,为何在这种人才过剩的年代,很多单位还是不能招到满意的人才呢?原因很简单,那些条件设置得并不科学,那些条件虽然挡住了一批鱼目混珠者,同时也挡住了一些真正的人才。

既然是个选拔的过程,就应该给予更多人机会,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将要求降低至适当的位置。

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既是给别人机会,同时也是给自己更多的机会。

知人善任,人人皆为我所用

孟子见齐宣王曰:&ldo;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

匠人斲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王曰&lso;姑舍女所学而从我&rso;,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

至于治国家,则曰&lso;姑舍女所学而从我&rso;,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rdo;

‐‐《孟子&iddot;梁惠王下》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ldo;建筑一所大房子,那一定要派主管工匠的工师去寻找大的木料。

工师得到了大木料,王就高兴,认为他能够尽到他的责任。

如果木匠把木料砍小了,王就会发怒,认为他承担不了这个责任。

有些人,从小学习一门学问,长大后便想运用实行。

可是王却对他说:&lso;把你所学的暂时放下,听从我的话吧!&rso;这怎么行呢?假定王有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虽然它价值很高,也一定要请玉匠来雕琢它。

可是,一说到治理国家,你却说:&lso;把你所学的暂时放下,听从我的话吧!&rso;这跟您要让玉匠按照您的办法去雕琢玉石,又有什么两样呢?&rdo;

南怀瑾先生说:&ldo;中国过去有句俗话:&lso;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rso;从这句话来看,人都有不满现实的情绪,尽管学问好,本事大,卖不出去,也是枉然。

而那些大老板的买主们,态度都很令人难堪,不但是讨价还价,苛求得很,有时候对知识分子就像对上门兜售的小贩一样,看也不看一眼,一挥手,一个劲儿地比着:&lso;去!去!去!&rso;你把黄金当铁贱卖给他,他也不理,就是那么个味道。

&rdo;

中国古代的文人忍受孤独寂寞,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ldo;一朝成名天下闻&rdo;,然而真正能够这样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大多数的知识分子还是湮没在人流之中。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领导者、君王不懂得知人善任。

事实上,作为君王,只要不是昏庸无道,都还是希望能够多招揽人才,帮助自己治理好国家的,这样一来,自己可以轻松地赢得一个好名声。

然而他们却找不到一个好的办法来选拔人才。

从古至今,我国选拔人才的制度有很多种,但是没有哪一种可以说是尽善尽美,可以将人才全部选拔出来,哪怕是选拔出一半也是做不到的。

知人善任,的确难以做到,毕竟面对的不是一个人或者是一群人,而是整个社会。

但是最起码在自己的视野范围之内,要懂得选拔人才,要做到知人善任。

我们要具备识别人才的能力,将自己见到的人中的人才鉴别出来,收归己用。

单一的选拔机制并不有助于人才的选拔,通过那种方式选拔出来的人才,都是同一类人。

然而,人才是分种类和层次的,每一个人的一技之长都有可能在将来对自己有帮助。

因此,我们不能以一种眼光去观察所有人,而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立多种人才标准,将那些有一技之长的都招揽过来。

&ldo;战国四公子&rdo;之一的孟尝君爱好结交人才,凡是来投靠他的人,他都会收归自己门下。

据传他门下有食客三千,这三千人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有才能的孟尝君让他们各尽其才,暂时没有看出才能的也给他们提供食宿。

相邻小说
黑化状元郎是我前夫  我说参同契  团宠的玄学大佬飒爆了  恐怖女王[快穿]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毛球饲养守则  人前躲你人后盼你  妖孽国师滚边去  文娱盛世:只想当咸鱼  祝由天师  我作精,别凑合了  我只喜欢你的剑法呀  山神捉鬼直播间  穿书后大佬每天都在崩剧情  全知读者视角  潜婚蜜爱,总裁先生很温柔  追妻火葬场失败之后  在他心尖纵火  农女医香  公主为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