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晋南夏县东下冯遗址,是夏代的一处居址,一直延至商代前期,相对年代为公元前19~前16世纪约300余年。
这里属中条山和鸣条岗间陷落盆地,居址择立在青龙河台地上。
也曾遭山洪相袭,现犹见一条大冲沟将居址北部毁去。
夏代居民曾环居址挖出两道宽5~6米、深3米的&ldo;回&rdo;字形封闭式濠沟,还凿井饮水。
至商初人们又在原址上筑起城垣4。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据说是夏末都邑所在。
这里介于伊、洛河之间,地势高亢,西面与西来的高地相连,其余三面低下3~4米,形似半岛。
遗址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普遍厚达3~4米,相对年代为公元前1900~前1500年,前后历时约400年1。
不言而喻,克服和治理生存环境种种暂时性不利因素,立足故居地的经营,是夏人规度居址时的首要立场。
不过,文献记夏代都邑时有迁徙发生,与考古发现现象似相脱节,其中应有原委。
夏都迁徙,学者间多有董理,如下2:禹都阳城(河南登封)。
又都平阳(山西临汾;一云晋阳)。
又都安邑(山西夏县)。
禹子启居夏邑(河南禹县)。
启子太康居斟寻(河南偃师二里头;一云河南巩县西南50余里处,地近偃师)。
太康侄相居帝丘(河南濮阳)。
又居斟灌(山东观城)。
相子少康邑于纶(山东济宁)。
又迁原(河南济源县原村)。
后归夏邑(偃师太康故都)。
少康子杼迁老丘(河南开封;一云陈留县北40里之老丘故城)。
杼五世孙胤甲居西河(豫西陕东间;一云河南内黄;一云山西夏县东下冯)。
胤甲堂兄弟孔甲田于东阳■山(河南偃师首阳山一带)。
孔甲三世孙桀居斟寻(河南偃师二里头)。
以上可见,夏都的迁徙,早期十分频繁,几乎每代一徙,后期相对稳定,数代未必一徙。
所徙范围,大抵在华山以东,至豫东平原的横长地带内。
唯相和少康,比较特殊,曾一度远徙山东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