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第84章

常季曰:&ldo;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

物何为最之哉?&rdo;

常季说我懂了,&ldo;彼为己,以其知;&rdo;王骀是开了悟得了道的人,他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认识了自己。

注意,人活了一辈子,不知道我们人是什么?我们尽管能够想能够用,那个想是什么?当我们睡着了,那个我又是什么?这个肉体不是我,肉体是假借来用的。

因为王骀悟了道,所以有智能的成就,明心见性了,&ldo;得其心,以其心。

&rdo;因此他善于用自己的心。

&ldo;得其常心,&rdo;他得到了自己真正的心,这个心无所在无所不在,永远不会变的。

&ldo;物何为最之哉?&rdo;所以万物对于他不相干,万物不会动摇他的心。

止的人生

仲尼曰:&ldo;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唯止能止众止。

庄子借用孔子的嘴说,当水流动的时候,不能反照到我们自己,当水静止澄清时,才可以做镜子用。

人的心理状况永远像一股流水一样,自己的心波识浪不能停止,永远不能悟道,永远不能得道。

要认识自己,必须要把心中的杂念、妄想静止,才可以明心见性。

我们知道,圣人教主都善于用水做比喻。

老子讲&ldo;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rdo;老子拿水与物不争的善性的一面,来说明它几近于道的修为。

释迦牟尼佛说&ldo;大海不容死尸&rdo;,这就是说明水性至洁,从表面上看,虽能藏垢纳污,其实它的本质,水净沙明,晶莹透剔,毕竟是至净至刚,而不为外物所污染。

孔子的观水,却以它&ldo;逝者如斯夫&rdo;的前进,来说明虽是不断的过去,却具有永恒的&ldo;不舍昼夜&rdo;的勇迈古今的精神。

我们若从儒、佛、道三家的代表圣哲来看水的赞语,也正好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家的圣洁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地位如何应用一面宝镜以自照、自知、自处。

所以,关于水的比喻我们要深入体会。

&ldo;唯止能止众止。

&rdo;只有真达到了止的境界,定的境界,才能够停止一切的动相。

所以人不能得定,心念不能像止水一样澄清,就永远没有智能,永远不能悟道,而生命之流永远不能属于你自己,你就永远无法自主,无法了脱生死。

所以我们修道要了生死,要生来死去由自己把握,如禅宗许多祖师,明朝好几个理学家,都有这个本事,要走就走了,学生们跪着一哭,就回来了,过了半个月又走了,这就是生死自在。

这一篇以无腿王骀的学生人数超过孔子开始,因此常季就问,王骀何以有这样大的成就,孔子说他已经了了生死,他了生死以后,以出世的成就来处世间法:入世。

所以光悟了道,功夫不到还不行,还要修止修定。

佛学讲止观修定,其实老子庄子孔子早就传止观了。

我们由&ldo;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rdo;这几句,知道了止的修养的重要。

不但道家、佛家讲修养首先讲到一个止,儒家更注重,《大学》中先提到的&ldo;止于一&rdo;,止就是心念如何专一,这是最大的修养功夫。

我们人的一切思想的混乱、烦恼痛苦都是心念不能得止,心念得止是内在的基本修养,然后外在的行为也要做到止,就是自己认定人生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一个途径,止于某一点。

譬如我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止于善;我要做一个坏人,就是止于恶。

人生做止于善的好人比做止于恶的坏人更难。

道理就是说,善的行为就是停止掉恶,使恶的行为不发生作用,行为专止于至善,这在《大学》里讨论得很多。

庄子这里引出了孔子的话,提到了止,这是止的大要。

下面讲到了止的原理与修养。

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

这是讲植物界。

相邻小说
[修真]少爷悠着点  他为何总在黑化  善男信女  穿进漫画后我拯救了男主  皇叔且息怒  帝王教育系统[快穿]  全世界我只喜欢你  恶毒炮灰他不想万人迷[穿书]  位面商城:我靠囤货成了团宠  唯识与中观  朕甚惶恐  消夏  慵来妆  如何远离黑化偏执狂[重生]  给我乖  我在等风也等你  被抱错的姐姐回来之后  同居拍档  怀崽后,沙雕霸总非要和我结婚  如何修证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