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聿云暮,许是老天爷看在年节将至的份上网开了人间一面,大雪终停,北方雪灾逐渐可控,大魏朝堂也终于走上正常运转——直观体现为,某一部分朝臣开始有功夫质疑季景西监国的正统性。
朝廷之上,新一轮的诋毁、反对、扯皮拉开大幕,言官们的奏章雪花片般飞向集贤阁。
季景西对此的处理办法很简单——将这些反对之言全部丢给几位宰辅。
既然当初几位相公都支持他出面主理政事,那么理所当然地,他们也该负担起对这一决定的解释义务。
季景西没功夫应对这些,他全副精力都放在另一件事上——为这场勤王之战论功定赏,秋后算账。
这无疑是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毕竟他只是监国理政而非登极御宇,承德殿里的老皇帝活着一日,这场战事的最终定性权便难以落到季景西头上,季珪一干人的最终处置也非他说了算。
可此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离年节没多少日子,城外却还驻扎着各州联军十几万,镇南军、漠北军的主帅也因此被迫滞留京城,几乎整军参与到这场叛变中的征西军更是群龙无首,大魏西境空门大开、防卫薄如纸糊,随时面临着被西羌诸国大破城门的险境。而当初奉季珪为新帝的那些官员,连人带家眷,也都在诏狱里蹲着,等待判决。
此外,除了那一小撮“忠义硬骨”,例如宁死不屈的镇北王袁穆、酷刑加身的鸿胪寺少卿杨绪冉之辈,其他在盛京沦陷时陷敌的官员也在忐忑不安地等待处置清算。
这部分官员,特指当初未明确表示认同季珪帝位,但也没有做出实质性反抗之举的群体。
朝中支持治罪这群人的声音不在少数。
他们的理由是,那些被俘的朝官,无论从律法上还是道义上,季珪谋反时,应当“以死明志”,向远在凤栖山的老皇帝表切忠心,否则便是“失节”——丢命事小,失节事大,失节的人,不配在朝为官。
季景西理政的经验尚浅,思想也与那些迂腐文人不同,骤然在奏章里看到这一观点,整个人都不太好。
他倒是觉得,率先提出这一观点的郎志高郎御史才是不可理喻。
凤栖山秋狝,老皇帝带走了四品以上的京官,看似浩浩汤汤,实际滞留盛京的官员才是京官中的绝大部分——这绝大部分,是朝廷中枢得以正常运转的中坚力量。
季珪破城称帝,的确有宁死不屈者以死明志,可活着的更多。以那位郎御史的观点,这些活着的都应算在陷敌失节队伍里,全应当治罪。
……合着不是你家的朝廷,你折腾起来不心疼啊?
季景西在漫天奏章里挑出了一堆相同言论的折子,一个个查上奏者谁。不查不知道,好家伙,全是参加了凤栖山秋狝的!
这要不是在趁机排除异己,他把头撇下来当球踢!
他就不懂了,这群人凭什么觉得折子递上来他就得同意?这群蠢货一没参战,二没出力,回京就坐享其成,竟还要求那些出力的被治罪……禄米太多,吃饱撑着了?
他脾气上头,直接驳回了奏章不说,还要反过来治郎志高一个以权谋私。
……谁知却被杨霖拦下了。
杨相公倒是没有试图让他理解那些人坚持的“气节”,他只是无比淡定地告诉季景西,你就算驳了一个郎志高,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郎志高,如果今天批阅这些奏章的不是你临安郡王,而是承德殿里的皇帝,他非但不会生气,还会很赞同。
杨霖趁机给他上了一课。
“凡帝王,在鉴定臣子的忠心上向来极度苛刻,没有一个帝王可以忍受自己的臣子不忠。”杨霖道,“当忠君之义与自我生死之间面临二选一,皇帝希望臣子们选择前者。你之所以不这么认为,甚至觉得荒谬,是因为这些人还不是你的臣子。”
景小王爷似懂非懂:“……所以,陷敌的官员没有以死明志,真的是不忠?”
“度量狭隘的皇帝是这么认为的。”杨霖答。
季景西:“……我自认心胸还算宽广。”
杨霖:“你是皇帝?”
“……”
杨相公被他难得一见的呆愣取悦了。
杨霖坏心眼地多欣赏了片刻自家女婿的懵逼(甚至想把大儿子喊来一起欣赏),看够了,不紧不慢地为他出谋划策:“何必纠结于此?你既不认同,那便按你的想法来,横竖眼下也没谁能越过你去。”
季景西蹙眉,“您似乎并不意外有人会拿‘失节’来说事。”
他多少有点明白了——从帝王角度,自己的朝臣陷敌于京,眼看着叛臣谋反登基却仍苟活,于国而言的确是某种程度上的“失节”——显得这个王朝的皇帝在臣子心里并不是不可取代。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之带着随身空间去修仙 警察叫我备案,苦练绝学的我曝光 华东烟雨 强夺高冷仙君后,我渣了他 傅先生天天追妻火葬场 妖妃嫁到:暴君,请自重 喜荣华正好 随心所欲女鬼日常 h 长得美就够了[种田](重生) 男朋友独占欲太强咋办(穿越) 谁说老二次元不能结婚! 新婚夜,驸马想杀我 道士步虚 规则怪谈:我一疯子你说我开挂? 二次元黄毛系统 我的男友是只喵 盛世狂妃:傻女惊华 从巨人开始的无限试炼 渣男改造纪事 为了活命不得不和女主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