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归记》记载了百氏家族足足二代人的风雨人生,二代人,横跨七十载岁月,在这七十年间,百氏家族有盛有衰,直至在时代的浪潮下最终灭亡。
家族的命运与时代紧紧捆绑在一起,在故事中,除了百家以外,也有以百家为中心,与它有关联的几大家族的故事。
百家以盐业起家,第一代祖辈曾去辽东屯垦获取盐引,之后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徽地有名的大商人,延续足足数百年。
只是时代更迭,百家过去的荣光已不复存在,子孙辈们只能守着家中的大宅做些米粮生意,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家虽然不如早年,在当地也是有头有脸的大家族,积累了铺子、田地等不少产业,就算百家愿意平静度日,家中的产业却总被惦记着。
百家这一代一共兄弟二人,老大百诚娶了县官家的女儿接了家业,经商的本领却是平平,老一百信留了洋,成日嫌家里封建,崇尚自由,该花的银子却一分没见少花,至于老二百通,性子又莽又直,十天半月里不闯次祸心里都不痛快。
要说这一代最能干的,却是大小姐百玫。
《百归记》的故事要从百诚被人蒙骗亏了一笔生意说起。
百诚立志恢复百家荣光,却志大才疏,这笔生意一亏,百家不得不卖了铺子、田地救急,银两尚有许多缺口,亲友和往日的合作伙伴们却不肯救百家一把,就连百玫谈好的亲事也告吹了。
到这时,百玫才得知,百诚被蒙骗,其中也有她未婚夫的手笔。
这还仅仅是《百归记》中百家第一代人的故事,一、二代的故事同样繁杂。
原著就很厚,林济把出场过的人物列了一个清单,每个人物写几行简要介绍,居然填满了一整本笔记。
第一代人物中,重点突出的是百玫和她的二位兄弟。
这种名著类作品确实不好改,但它也有一个优势——故事脉络非常清晰,时代背景、时间线和发生的事件都不需要林济烦恼,原作中已经写得清楚明白了。
林济的第一项工作,是要搭建起《百归记》的剧情线。
当然,在构筑剧情线之前,林济还要思考一下,他自己是以什么角度看待《百归记》这部作品的。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百归记》中的人物都有一定的复杂性,不能简单地判断某个人物是好是坏,不同读者看待《百归记》的角度也有不同,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典型的反封建巨制,也有人认为它是作者在隐喻自身,怀念过去的家族荣光。
为了找准这部剧的定位,林济把手头的资料全部翻了一通——只这件事就花费了他足足几个月的时间。
和《百归记》相关的论文林济看了,大多是薄薄的几页,时下学界对《百归记》的看法其实挺固定的,就那么几个角度,林济前期还在仔细看论文,到后来就很随意了,只挑观点新颖的看,相似的观点就一扫而过。
林
济一共总结了厚厚几本笔记。
他写剧本的时候喜欢打字,打字快,而且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但做笔记的时候他更喜欢手写,一边写一边加深记忆,这次偏偏遇上了《百归记》这个大部头,每天的笔记整理完,林济都写得胳膊发酸。
宣传部门既然给了他足够的自主权,林济也不客气,整理资料的同时,林济邀请了两位知名学者来当《百归记》的顾问,遇上不明白的地方,林济就打电话找两人请教。
他已经想好了,等剧一开拍,他就把顾问们请到剧组里,让他们提供全程的指导。
《百归记》故事跨越近代与现代,处在一个时间的交汇点上,原著中描写环境的词句有许多,包括外部环境与人物的穿着用具,对于这些场景,改编剧必须要做到最大程度的还原。
林济为此自费买了几本建筑、文化、衣饰之类的大部头,作为编剧,虽然场景不需要由他来还原,但如果他能在剧本里标注清楚,也就能为拍摄多节省一些时间。
……
在确定林济为编剧的同时,宣传部门也忙着为《百归记》找导演,在一开始,宣传部门就盯上了导演胡伟一。
胡伟一是圈内颇具资历的一位老牌导演,擅长拍年代剧和长篇巨制,早年间,他的第一部作品就震惊业内,几乎是横扫了各大颁奖的新人奖,在这之后,他又推出了几部史诗电视剧,都是口碑和收视俱佳的力作。
但近几年,胡伟一露面的次数很少。
主要是观众不爱看氛围沉重的剧了,现在流行的要么是甜甜蜜蜜的爱情剧,要么是爽文流,就算是正剧,观众也不希望主角背上太沉重的负担。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银魂神威]兔子爱吃白米饭 古典音乐之王[重生] 明镜台 不小心成了病娇对家的白月光 在综艺里反向带娃后 扬书魅影 恨妻:豪门老婆夺夫 历史人物不太对劲的现代生活 和分居五年的顶流上恋综后 男神的随身物品都是我马甲 修无情道后我爆红冰雪综艺 快穿之时空胖商人 回南天 鸾凤替,皇的神秘隐妃 此生不负你情深 小丈夫 六阿哥的叛逆举国皆知[系统] 向日葵[娱乐圈] 追到Gin后发现我是个卧底 姜绾宋九渊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