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天可汗写的怎么样 > 第48章(第1页)

第48章(第1页)

事实上韦后母女二人极蠢。在唐朝,虽然女子的地位相对要高于其他朝代,但仍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家族中的女眷仍然得不到和男子同等的地位。这也是武则天为什么最终决定传位给儿子的原因。因为儿子即位,在以后的太庙中,自己是先皇后或者太后,而自己的侄子如若即位,将来自己只能以姑母、姑祖母的身份侧身太庙,再多几辈只怕就不认自己了。因此,有了中宗,韦氏是皇后,是太平公主、相王李旦的嫂子,如果中宗死了,而即位的又不是她的儿子的话,那么韦后的地位就肯定会下降。至于安乐公主,即使她皇太女的美梦成真,将来真的当起了女皇,但她的继承人问题也会十分混乱,用西方的那种女皇制度来解决问题,可不可以呢?估计多半是行不通的。总之,中宗一死,韦后失去了丈夫,而安乐公主失去了父亲,她们失去了对自己最有力的保护伞,今后,李隆基等人再对她们下手,就毫无亲情上的顾虑了。而我们对照一下武则天的话,她是绝不会傻到杀害自己丈夫的‐‐尽管现在有人认为高宗最后是被她谋害而死,但我觉得那并不可信‐‐而在杀了两个儿子之后,武则天却没有再杀自己另两个儿子。何况从势力上来讲,韦后母女,又怎能与武后相比呢?

(清)袁江《沉香亭图》。沉香亭是李隆基作亲王时的官邸兴庆坊里的建筑。

中宗死后,韦后秘不发丧,召诸宰相进宫,然后派亲信统领人马围住长安。但纸里包不住火,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必是知晓了其中的秘密,她们草拟了一份遗诏,&ldo;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旦参谋政事&rdo;。这份&ldo;遗诏&rdo;遭到宗楚客等人反对,认为&ldo;相王辅政,于理非宜;且于皇后,嫂叔不通问,听朝之际,何以为礼!&rdo;他们所说的确在理也在礼,苏瑰虽然以&ldo;遗诏&rdo;的名义来反对,但宗楚客等人一发怒,他也没办法,只好让相王李旦做太子太师这个位高却无权的虚职。可是相王毕竟是高宗的儿子,单凭这一点他就有很高的人望,就有足够的政治资本来让韦后既怕他又不能太委屈他,既然韦后想要从众望,那就只好给相王加官进爵。于是几天后,韦后正式公布中宗逝世的消息,立十六岁的李重茂为皇帝(殇帝,也称为少帝),改元&ldo;唐隆&rdo;,加相王为太尉,同时把相王的长子成器由郡王进封为亲王,封号为&ldo;宋&rdo;。太尉是三公之一,汉朝时相当于总司令,但到了后来,太尉就成了一种荣誉称号,实际上根本没有权力,所以相王的这个太尉还不如他儿子从郡王到亲王来的实惠呢。不过,成器却没有&ldo;成器&rdo;,后来基本没帮上什么忙,因此也算是白封了。而相王的作用,其实也就相当于一块招牌,其他忙也没怎么帮上。所以韦后封这几人的确不算是失策,只是她没有注意到另一个人,那就是相王的第三个儿子李隆基。

众所周知,高宗和太宗很不像,而高宗最后存活下来的两个儿子,也没看出来和太宗有多像,倒是太宗的这个重孙李隆基,确有乃曾祖父之风。《南部新书》(宋人钱易著)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唐语林》及《说郭》中也有相关记载):开元皇帝为潞州别驾,乞假归京。值暮春,戎服臂鹰于野次。时有豪氏子十余辈供帐于昆明。上时突会,座中有持酒船唱令曰:&ldo;今日宜以门族官品。&rdo;至上,笑曰:&ldo;曾祖天子,祖天子,父相王,临淄郡王李某。&rdo;诸辈惊散。上联举三船,尽一巨觥而去。

这件事不管真假,确实很有意思,很能展现李隆基要强、不肯服输的性格。不过,由于他是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按传统就算继承李旦的家什也轮不到他,因此青少年时期的李隆基并不太受人重视,至于唐书上写的什么黄龙白日升天,什么占卜大吉,只怕附会编造的成分比较大一些。但当时确实有两件事情像是在暗示着什么,一件是李隆基所居里邑名为隆庆,大家以讹传讹都把&ldo;隆&rdo;说成是&ldo;龙&rdo;;另一件就是韦后改元&ldo;唐隆&rdo;,从取义上看,表面意思可以理解为&ldo;唐代兴隆&rdo;,或者联系一下韦后的野心,说不定是&ldo;代唐兴隆&rdo;之意。这两件事都与&ldo;隆&rdo;有关,而李隆基的名字中又有这个隆字,因此,这就给了李隆基一个心理暗示‐‐天意就是要我李隆基成功啊……事实上,这些不过是巧合罢了。

从郡王到皇帝&iddot;李隆基(3)

当时韦后集团宗楚客等人密谋想要害死殇帝、相王和太平公主,这样他们就可以真正掌权而毫无羁绊了。但这时,他们这一方出了一个叛徒‐‐叛徒的危害性有时远比敌人大得多,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往往因为有了这种人的出现,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兵部侍郎崔日用,一直以来是韦后集团中的人,和宗楚客也极有交情,但当他得知宗楚客的阴谋以后,却担心自己会因此遇祸,就派一个僧人去向李隆基报告。派僧人前去,目的无疑是为了隐蔽,而当时崔日用不找相王,不找太平公主,专找李隆基,可见李隆基平日也是不大老实。的确,李隆基&ldo;阴聚才勇之士,谋匡复社稷&rdo;,这倒很有些像李世民在太原时的作为。不过很多人认为李世民是受李渊指使,至少李渊是知情的,而李隆基的行为完全是由他自己决定,李旦是当真不知情。这或许与年龄有关,太原时的李世民,不到二十岁,而李隆基此时已是二十六岁了,太宗二十六岁时也是背着父亲在干私聚亲信的事,并于两年后政变。那么这一次面对眼前这个僧人,李隆基是如何决定的呢?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翠绿的油漆桶精  重生之后听说徒弟们都暗恋我多年  两个人的晚餐  傲娇师弟的正确用法  若时光老去  重生迷彩妹子学霸哥  我只要你  北京白日梦女/明日新娘  重生之王牌编导  方士的历史  驱魔人之夜雨萧萧  跃马大唐  我的衣柜通向星际  御制六合  今天皇上死了没(穿书)  虫族在七十年代  醒来请说你爱我  甄情贾意  民国少女[穿书]  最皮玩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