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第3章

这样就产生了矛盾。

人总是有感情的,而感情又往往是要抒发的。

即使是以传承道统自命的人,他们写文章首先当然是载道,但也不免要抒发感情。

我只举几个例子,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唐代韩愈以继承孔子道统自命;但是,不但他写的诗是抒发感情的,连散文亦然。

他那一篇有名的《原道》,顾名思义,就能知道,他&ldo;原&rdo;的是&ldo;道&rdo;。

但是,谁能说其中感情成分不洋溢充沛呢?又如宋代的朱熹,公认是专以载道为己任的大儒。

但是,他写的许多诗歌,淳朴简明,蕴涵深厚,公认是优美的文学作品,千载传诵。

连孔门都注重辞令修饰,讲甚么言之无文,行之不达。

可见文与道有时候是极难区分的。

清代桐城派的文人,把学问分为三类:义理、辞章、考据。

他们的用意是一人而三任焉,这是他们的最高标准或理想。

然而事实怎样呢?对桐城派的文章,也就是所谓&ldo;辞章&rdo;,学者毁誉参半。

我在这里姑不细论。

专谈他们的义理和考据,真能卓然成家者直如凤毛麟角。

较之唐宋时代的韩愈、朱熹等等,虽不能说有天渊之别,其距离盖亦悬殊矣。

到了今天,学科门类愈益繁多,新知识濒于爆炸,文人学士不像从前的人那样有余裕来钻研中国古代典籍。

他们很多人也忙于载道。

载的当然不会像古代那样是孔孟之道,而只能是近代外国圣人和当今中国圣人之道,如临深履薄,唯恐跨越雷池一步,致遭重谴。

可以想象,这样的文章是不会有文采的,也不敢有文采的。

其他不以载道为专业的学者,写文章也往往不注意修辞,没有多少文采。

有个别自命为作家的人,不甚读书,又偏爱在辞藻上下&ldo;苦&rdo;功夫,结果是,写出来的文章流光溢彩,但不知所云,如八宝楼台,拆散开来,不成片段。

有的词句,由于生制硬造,佶屈聱牙,介于通与不通之间。

中国当前文坛和学坛的情况,大体上就是这样。

我的看法,不敢说毫无偏颇之处,唯愿读者谅之。

郭伟川先生,出自名家大师门下,学有素养,又是一个有心人。

他在最近给我的信中说:&ldo;今年计划中,想出版《着名学者散文精选》一书。

所以专取学者文,盖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真正能文者如凤毛麟角,所谓罕而见珍也。

而文得学养,则盖见深度,可臻文质并茂之境。

此则一般文章家未必能至者,亦足成学者文之特色也。

&rdo;这一段话虽不长,但对写文章与学术研究之关系,说得极为透彻而又深刻,十分敬佩。

伟川先生镶拙文滥竽其中,既感且愧。

相邻小说
穿秋裤没  被宠爱的病美人的一生  我室友超香的  星际之进击的灵植师  戏精天师花式捉鬼  当死宅遇上面瘫  菊花门  我的初恋小记  长津湖之亮剑就变强  烟灰,月光,伏特加  爱的世界只有你  捡到一个没用的西装男  阅世心语  嫡长公主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  丧病大学  甜头脑和咸高兴  结婚后老公成了我教官  佛诱我心  真话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