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玫瑰门读后感 > 第58章(第2页)

第58章(第2页)

达先生在司猗纹家里已经有了固定座位,那是摆在房间正中火炉旁边的一只杌凳。

冬天,终年不见阳光的南屋生起炉火才使人生出几分留恋。达先生进门直奔那炉火、那杌凳。

开始,达先生的杌凳由司猗纹准备,她还告诉他炉边暖和。后来,遇到杌凳不在炉边时,达先生便亲自动手把自己的杌凳拉过来。他在炉边坐下,双手拢住发热的烟筒,显出些难以被人觉察的饥寒交迫。其实达先生现时从精神到肉体并不饥寒,饥寒相儿‐‐那是他久已养成的习惯。也许这习惯的养成还是因了他那颗麦粒大的小小污点,这污点使他不仅不能大模大样像司猗纹似的跟街道要服装、添乐器,就连在司猗纹面前他也有必要显出几分谦逊,他觉得手捂烟筒便是最好的谦逊。

饥寒交迫和谦逊有时并没有一条明显的界限。

司猗纹早就发现了达先生的心境,便尽量为他创造些随便。她为他拉杌凳,为他指出温暖所在,还常在炉子上煨一小锅金丝小枣。小枣这东西在干果类中说不上大雅,可也不算低俗。再说司猗纹煨它,主要是为达先生创造出一种随便的又不失体面的气氛。她愿意用一股枣香、一股气儿使他们的交往更随便,更具革命同志之间的一份情意,使他们对于京剧和京剧更加革命化的切磋更加无限延长。

宝妹、小玮不大了解司猗纹的意图,有时还不识时务地弄出些大煞风景。小玮在农场时,当地农村孩子教过她一个谜底为&ldo;枣&rdo;的谜语:

一个小孩儿穿着红裤子红袄,

你去哪儿呀?

我去衙(牙)门口。

还回来吗?

骨头回来肉不回来。

小玮见景生情,便教宝妹背谜语。宝妹受了传染,也开始了关于穿红裤子红袄的小孩去衙门口的背诵,后来她们竟当着达先生比赛起这个绕口令般的谜语。司猗纹对这有伤大雅的行为做了制止,她骂她们像乡下孩子,说她们就配吃枣(司猗纹不自觉中又对枣做了贬低)。但当锅中枣煨得如蜜饯般拉出了金丝,再煨下去就要嘎巴锅时,她还是叫过她们,为她们分出包括眉眉在内的三份枣。小玮和宝妹接过枣把手吃得很黏。眉眉不吃,她总是把自己的一份倒给宝妹。

留在锅里的一份是达先生的,司猗纹总是连锅(那个煮过花生米的锅)给他,显出些随意、豪放,显出些不拿他当外人的风度。达先生吃枣不像小玮和宝妹,他总是用司猗纹递给他的牙签一颗颗地叉着吃。他吃得缓慢、仔细,枣核也干净,半天,一颗光若红豆般的枣核掉入炉前的簸箕里,发出一个微弱的清脆的声响。司猗纹和达先生关于京剧和京剧改革的切磋便是在这种气氛中进行的。

司猗纹不吃枣,只为自己沏一杯炒青,坐在桌前喝茶抽烟。这种不上档的炒青,在达先生面前也有一杯。

近来司猗纹和达先生对于样板戏,不偏重实践,只偏重于在理论上切磋。因为所有可供他们合作演出的样板戏他们都做了一遍遍的合作,除李铁梅、阿庆嫂、小常宝这些老唱段,他们还试验合作了柯湘、江水英、吴清华的唱段。加之目前响勺宣传队总也接不到新任务,于是他们就又有了一份悠闲。有了悠闲才有了悠闲中的切磋,悠闲着却又不时生出一种隐隐的被抛弃感,甚至一想到前不久舞台上下那点热闹,竟也显得有几分滑稽和寒酸。也许正是这各自的滑稽和寒酸感,才使他们非得坐在一起怀着各自的滑稽和寒酸感‐‐这个永远也不被对方发现的隐秘,来继续他们的事业‐‐历史的必然。他们在切磋中从理论上总结过去的得失,又切盼样板艺术新的繁荣和振兴。

&ldo;昨儿。&rdo;达先生说。

达先生一开口司猗纹就知道这是一个漫长的对话信号,这信号距那内容实质还有个耐心等待过程。

司猗纹愿意做这种耐心等待。

一颗光洁的枣核从达先生嘴里悠悠地露出来,啪嗒跌入炉前的簸箕,接着便是达先生对那杯中炒青的一口悠长的品尝。

火封着,司猗纹不必关心炉子。她封火老练,一块煤可封整整一个上午。她还能目测炉门fèng隙的大小以掌握房间的适当温度,谁都不必担心由于封火会使房间温度下降。

&ldo;昨儿晚上。&rdo;当一个不算短的间距过后,达先生把刚才的&ldo;昨儿&rdo;变成了&ldo;昨儿晚上&rdo;。

司猗纹把就要抽到底的烟接入一根新烟中;新烟被她捻空一头,将老烟蒂插入其中,像植物的嫁接,像一种植入手术。接上,在桌上磕磕。磕的时间可长可短,假如你想用这个磕的时间去想点别的,你可以尽情地磕下去:嗒‐‐嗒‐‐嗒……

&ldo;昨儿晚上,我仿佛听同院儿说。&rdo;

&ldo;昨儿晚上&rdo;是时间,&ldo;同院儿&rdo;是地点,达先生在时间里加上了地点。这酷似剧作家写剧本,他们在剧本开端都要先写时间、地点,然后才是剧情。有剧情必得有人物,现在达先生的&ldo;同院儿&rdo;包括了地点也包括了人物,不然为什么&ldo;同院儿&rdo;能&ldo;说&rdo;?

时间:昨儿晚上。

地点:同院儿。

人物:同院儿。

达先生的院子同司猗纹的院子相比,要庞大、庞杂,他住在一个&ldo;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do;式的大院里。大院套小院,层出不穷。院子大,人多职业多,因此就掌握各方面信息的条件,达先生总是优于司猗纹。司猗纹这儿就是北屋、南屋,南屋、北屋,西屋还常没人。对于当今信息,司猗纹大都靠了达先生的供给,信息对人的吸引力从不衰竭。

&ldo;昨儿晚上,我仿佛听同院儿说。&rdo;又一颗枣核从达先生嘴里滚出来跌入簸箕。当他再次空出吃枣的嘴时才接下来说,&ldo;仿佛哪儿演了一出评剧《列宁在十月》。&rdo;达先生在由于各种原因使他的信息性报告一次次被打断之后,现在终于完整了他的信息。在他那个信息诸多的大院的诸多信息中,达先生最为注意的还是革命文艺方面的信息。因此当一个&ldo;仿佛&rdo;出现在他耳边时,达先生立刻就把这&ldo;仿佛&rdo;铭记在心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ldo;您说这兴许是真的。&rdo;达先生肯定着这信息又征求着司猗纹的看法,好像一个信息只有征得了司猗纹的验证才具真实感,那信息的渠道倒成了无关紧要。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这界的高手都是他徒儿  世子很凶  神秘宝箱  这是谁家的小神仙呀  炮灰想开了(快穿)  要多美丽就多美丽  爷!夫人她又逃了  北风其凉  一千零一妙方  游刃  血蝴蝶  蔬香世家  听说你有九条尾巴  [综漫]靠马甲火遍柯学论坛  安全撞鬼指南  三修奇仙  嫡女生存手札  重生之学霸进化论  零苑  与凰为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