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盛唐时期的名人 > 第47章(第1页)

第47章(第1页)

‐‐黄仁宇

原始儒家思想上承周代文化的社会哲学理想,为世人奉献了&ldo;四书&rdo;、&ldo;五经&rdo;等诸多经典。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汉代时,董仲舒主张&ldo;罢黜百家,独尊儒术&rdo;,被汉武帝所采纳,从而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发展到宋代儒学又出现了一个高峰,即程朱理学。而儒家思想在盛唐虽然没有站在一个历史的制高点,但它依然风姿绰约,沉潜着,直到宋代的美丽绽放。

一君一臣的儒家仁者胸怀

草昧英雄起,讴歌历数归。

孟子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翼亮贞文德,丕承戢武威。

圣图天广大,宗祀日光辉。

……

这是杜甫于至德二年结束了往鄜州省亲之旅返回长安的途中,再一次经过太宗李世民的墓地昭陵时,写下的五言长律《重经昭陵》。诗人在这里讲的是在隋末风起云涌的英雄群体中,最值得歌颂的当属太宗。他手提三尺剑,征战沙场,为天下而身先士卒。而后,天下归一后,又在贤臣辅佐下躬行仁政文治,还告诫后代不要滥施武功。他的胸怀如天地般宽广,他的仁德如光辉般照耀着国家的未来……

的确,在黄仁宇先生看来,中国历史上之所以会出现唐代盛世,就个人的作用而言,是因为这个时代拥有一个旷世英明的唐太宗。而唐太宗之所以会取得令人称颂的成绩,是因为他具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ldo;仁&rdo;的主要内涵及其实践。因此黄仁宇先生在《中国大历史》里说唐太宗&ldo;最具有人身上的吸引力&rdo;,甚至还将唐太宗关于&ldo;仁&rdo;的思想及其实践直呼为&ldo;人本主义&rdo;。这个评价是相当高,也是相当中肯的。

众所周知,儒家学说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ldo;仁&rdo;,孔子提倡&ldo;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rdo;,或者&ldo;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do;。&ldo;仁&rdo;的内容包括孝悌、忠恕、智勇以及恭、宽、信、惠等等。孟子又将孔子所建构的以&ldo;仁&rdo;为中心的道德规范推广到政治领域,提出了&ldo;仁政&rdo;说。从而产生了&ldo;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rdo;的观念。而太宗李世民接受的正是这一观念。&ldo;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rdo;这是谏臣魏征劝谏李世民的话,而他也经常以此自勉。据《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ldo;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rdo;这环环紧扣的&ldo;三为本&rdo;的思想,意味着以民本与农本合一为特色的&ldo;民为邦本&rdo;思想已经成为指导当时执政的主导思想,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导致了在百废待兴、民生凋敝、国家几近废墟的基础上创造了初唐贞观之治的奇迹,打开了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的通渠。

太宗充分运用儒家的&ldo;仁政&rdo;思想,和他身边的一群贤臣们开创了一个盛世。《新唐书》的作者欧阳修、宋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ldo;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rdo;确实,国有君如此,岂有国不盛之理?

然唐朝亦有一位心忧天下的大诗人,可作为臣子忧国忧民的&ldo;仁者爱人&rdo;思想的代表,他就是再过昭陵作诗的杜甫。杜甫生活在&ldo;安史之乱&rdo;之际,看透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因此用啼血的声音发出了悲悯世人的最强音。杜甫从小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奉儒守素的家庭文化传统对他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思想有巨大的影响。

冯至先生在《杜甫传》中给予杜甫很高的评价:&ldo;若论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若论作者对国家和人民感情之深挚、对友谊的执著与珍视、对弱小之同情以及宁苦己以利人的思想境界等诸多方面,杜甫则是当之无愧的诗坛第一人。&rdo;

这一评论非常精到,虽然杜甫的诗不如李白的飞扬、浪漫,是&ldo;沉郁顿挫&rdo;的典型,但是他的诗中蕴含的是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ldo;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rdo;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ldo;不在其位,不谋其政&rdo;。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尽管&ldo;身已要人扶&rdo;,他却说&ldo;拔剑拨年衰&rdo;;尽管&ldo;处处是穷途&rdo;,他还是&ldo;不拟哭穷途&rdo;;尽管&ldo;万国尽穷途&rdo;,他依然&ldo;艰危气益增&rdo;。他用诗歌作为记录,记述了他&ldo;穷年忧黎元&rdo;、&ldo;济时肯杀身&rdo;的一生。经&ldo;安史之乱&rdo;,虽然唐朝已是盛世余音,但是只要还有杜甫,那么盛世亦可继续企盼!

唐朝儒家在沉潜中向宋学系统转变

回到儒学本身,儒家在唐代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经学的发达。

何谓经学?这个词虽然听起来有些玄,但是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研究和阐释儒家经典的学问。

由于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广泛传播,战国后期就发展成一大家,开始出现经学这一门学问。汉武帝&ldo;罢黜百家,独尊儒术&rdo;以后,经学被列为官方哲学,从此成为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正统。魏晋南北朝时,受佛道二教冲击,经学地位有所衰落。在唐代由于采取宽容的文化政策,且儒释道三教在竞争中,都得以发展,因而解释儒家经典的经学复兴。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乔岁有座山  国术之神:你的美式居合过时了  云笙传  杨梅女酱  和名家一起感受汉朝气象  重生七零:宠妻养成记  执念,是一种苦  当温柔受穿进古早狗血火葬场  仙尊一失忆就变戏精  亚特兰蒂斯3:美丽新世界  重回九零之团宠娇女有点甜  女世子和她的长公主夫人  点道为止  桃花夫人  娱乐:从种田开始成为顶流  女帝方略  极乐轮回  戏精老攻欢乐多  高能二维码  海盗船医[重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