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易中天中华史全集在线听 > 第16章(第1页)

第16章(第1页)

当然过瘾。伦理、道德、礼仪,原本就是为了让君主们坐稳江山。秦汉以后,历朝历代都坚持伦理治国和礼乐制度,原因就在于此。

实际上所谓&ldo;五伦&rdo;,最重要的就是君臣。除朋友外,父子、兄弟、夫妇,也都可以看作君臣关系。父亲是&ldo;家君&rdo;,丈夫是&ldo;夫君&rdo;,长兄如父也是&ldo;君&rdo;。反过来也一样。或者说,君臣如父子,同僚如兄弟,正副职如夫妻。政治伦理,注定了是家庭伦理的&ldo;国家版&rdo;。

那么,家庭伦理,最重要的是什么?

和谐。家和万事兴。

怎样才能和谐?

讲名分,重称谓,守规矩,尽孝心。比如跟父母说话,要自称&ldo;儿子&rdo;。如果父亲是君王,则自称&ldo;儿臣&rdo;。跟哥哥说话,要自称&ldo;小弟&rdo;。如果哥哥是君王,则自称&ldo;臣弟&rdo;。跟丈夫说话,要自称&ldo;妾&rdo;。如果丈夫是君王,则自称&ldo;臣妾&rdo;。对父母,要&ldo;早请示,晚汇报&rdo;。父母的年纪,必须挂在心上,还得&ldo;一则以喜,一则以惧&rdo;,喜的是他们健康长寿,惧的是他们年老力衰。[4]父母去世,要&ldo;守丧三年&rdo;。如果父母是天子或诸侯,则要在他们临死之前成立&ldo;治丧委员会&rdo;,给他们备好棺椁,换上寿衣,然后守在他们身边看着他们死,叫&ldo;为臣&rdo;。这是中国最早的&ldo;临终关怀&rdo;,但只有天子和诸侯才能享受。

所有这些,归结为一个字,就是&ldo;孝&rdo;。

孝道表现于国,就是&ldo;忠&rdo;。忠,不是人的天性,因此需要培养。培养基地,就在家庭。事实上,一个人如果孝敬父母,就不会背叛君主;如果友爱兄弟,就不会欺负同事。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并非没有道理。

难怪所谓&ldo;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柔&rdo;,竟有三组是家庭伦理。是啊,对自己子女都没有爱心的君,可能仁吗?对自己父母都没有孝心的子,可能忠吗?父子像父子,才会君臣像君臣,尽管占便宜的还是君父。

什么叫&ldo;天下为家,家国一体&rdo;?这就是。

天字一号乐团

现在,我们更清楚南蒯为什么不招人待见了。

道理其实很简单:国伦理在家伦理,从小就能看到大。比方说一个人虐待父母,却宣称忠于祖国,靠得住吗?同样,南蒯背叛家君,却宣称忠于国君,谁相信呢?更何况,他只是季孙大夫之臣,大夫才是国君之臣。鲁国国君的事,是他该管的吗?如此僭越,难道也叫&ldo;效忠&rdo;?对不起,这叫&ldo;上访&rdo;!

南蒯不明白的,魏绛明白。

魏绛是春秋时期晋悼公的大夫。因为功勋卓著,悼公要将郑国奉献的乐队分一半给他,魏绛表示不敢当。魏绛说:乐舞是用来巩固美德的,因此可以镇抚邦国,同享福禄,怀柔吸引远方之人。这才叫&ldo;乐&rdo;。

奇怪!乐,为什么能&ldo;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rdo;呢?

因为乐是艺术化的礼,礼是伦理化的乐。

是这样吗?

是。

周人的乐,甚至古人的乐,并不只是音乐。准确地说,是诗歌、音乐和舞蹈的&ldo;三位一体&rdo;,叫&ldo;乐舞&rdo;。所以晋悼公打算赐给魏绛的&ldo;乐&rdo;,就包括一组编钟,还有一支八人组成的歌舞队。

但,乐舞叫做乐,是因为以音乐为灵魂。音乐最重要的是什么?节奏和韵律。伦理最重要的是什么?秩序与和谐。秩序,就是礼的节奏;和谐,就是礼的韵律。因此,礼治社会,就应该像音乐作品;社会成员,则应该像乐音。乐音有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不同。社会成员一样,也得有差异。有差异,才多样。多样统一,才和谐。

礼,就是界定差异的。

问题是:怎么界定?

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无非&ldo;别内外,定亲疏,序长幼,明贵贱&rdo;。区分华夏与蛮夷,是&ldo;内外有别&rdo;;区分血亲与姻亲,是&ldo;亲疏有差&rdo;;区分老者与少者,是&ldo;长幼有序&rdo;;区分嫡子与庶子,是&ldo;贵贱有等&rdo;。它甚至表现为一系列的&ldo;制度&rdo;。比如平民不能戴帽子,只能扎头巾,叫&ldo;帻&rdo;(读如则)。贵族当中,士又只有冠,没有冕。冠冕堂皇的,是天子、诸侯、大夫。

显然,这里最重要的是贵贱,贵贱是&ldo;音高&rdo;。其次是亲疏,亲疏是&ldo;音长&rdo;。再次是长幼,长幼是&ldo;音强&rdo;。至于内外,或许可以看作&ldo;音色&rdo;,华夏民族是&ldo;黄钟之鸣&rdo;,蛮夷戎狄是&ldo;瓦釜之音&rdo;。如果&ldo;黄钟毁弃,瓦釜雷鸣&rdo;,那就不是&ldo;亡国&rdo;,而是&ldo;亡天下&rdo;了。

不过在周人看来,他们的天下不会亡,因为像音乐。天子和诸侯是&ldo;高音&rdo;,大夫和士是&ldo;中音&rdo;,平民和奴隶是&ldo;低音&rdo;。也像音乐团体,民族和国族是乐团,氏族和宗族是乐队,天子、诸侯、大夫、士是指挥。

这可是天字第一号的乐团,演奏的是最恢宏的交响乐、最悦耳的奏鸣曲。主题,据说叫&ldo;和&rdo;。

是的。礼辨异,乐统同。礼,就是让人遵守秩序的。乐,则是让人体验和谐的。

所以贵族要&ldo;钟鸣鼎食&rdo;,还要佩玉。玉是&ldo;君子之器&rdo;。它高贵、典雅、温润,不张扬,文质彬彬。何况玉器佩带在身上,是要发出声响的。这就会提醒主人举手投足要合乎礼仪,要有节奏。有节奏就有节制,也就气度不凡。

学习音乐,观赏乐舞,更是贵族必修的功课。如果有条件,还应该向全民推广。孔子的学生言偃(子游)主持武城县工作时,便处处都是弦歌之声。周人认为,庙堂有音乐,则君臣&ldo;和敬&rdo;;乡里有音乐,则宗族&ldo;和顺&rdo;;家中有音乐,则父子&ldo;和亲&rdo;。[5]难怪孔子上课时,会有学生鼓瑟。

这就是&ldo;礼乐教化&rdo;。但,这跟&ldo;以德治国&rdo;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妨&ldo;实地考察&rdo;一番。

权利与义务

先看&ldo;乡饮酒礼&rdo;。

所谓&ldo;乡饮酒礼&rdo;,原本是酒宴形式的&ldo;政治协商会议&rdo;。应邀参加的基本上都是&ldo;老同志&rdo;,讨论的也是军国大事,比如&ldo;定兵谋&rdo;。所以,它很可能是部落时代军事民主的遗风,相当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ldo;元老院&rdo;,只是没有表决权。但到后来,就连咨询的意思也没有了,只是定期不定期地请社会贤达们来吃饭喝酒看表演,变成了&ldo;政协委员&rdo;的俱乐部。

那么,这个&ldo;礼&rdo;,怎么会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清代道光年间呢?[6]

因为有意义。

意义就在&ldo;尊长、养老、敬贤&rdo;。按照规定,参加乡饮酒礼的各界人士,六十岁以上的坐,五十岁以下的立。享用的菜肴也不等,年纪越大越多。这就等于向全社会宣示,对长者要尊,对老者要养,对贤者要敬。所以,酒会上要&ldo;序齿&rdo;(以年龄大小为序),还要&ldo;奏乐&rdo;,比如&ldo;我有嘉宾&rdo;的《诗&iddot;小雅&iddot;鹿鸣》。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监护大人:宠妻太嚣张!  (网王同人)信仰  记者那些事儿  萌狗桃花缘  历史上命运最难看的27位皇帝:帝王之死  校草恋上小丫头  天台见  请走在我身边  中国式饭局  所谓婚姻  穿成三个反派崽子的后娘怎么办  恃君宠  [网王]三十未满  蛇蝎美人选择坚持到底  大魔王的佛系日常  还珠之雍正当道  暖色军婚  医毒双绝:冥王的天才宠妃  剑斩诛天  驼子要当红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