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京城颇有几家世族参与,还有些眼明心亮的商家一起跟风,最后硬是倒腾了足足够大军近一个月的粮食。
唐家于程家又有一恩。
就这么程侯爷和唐国公爷两下里筹措着,大军就紧着裤腰带挺着。然后挺着挺着,就挺到了病重的老皇帝挺不住的时候……
残喘的老皇帝终于死了,而太子在虏王打压打杀中忽然逃蹿不见了。然后却在民间张贴了告示,宣布国不可一日无君,他就顺应天承登基为帝了。‐‐成为在野登基第一人。
然后程侯爷勤王兵三十万忽至京师,以镇京师之乱。‐‐当然,皇帝死了,太子是正统,这勤的自然是这位新王。人程家军可不是乱来的,是新帝发了旨调回的。
虏王一派就傻了眼。
那时各地驻军中,表态支持虏王的占了大多数。
但当时的京中形势吧,首先皇帝就对换太子意动,朝堂众臣也多是为虏王发声的,再然后从皇宫禁卫到京畿营军,也绝大数在虏王的控制中。
这样一面倒的形势下,虏王便没有从外面调集军队,也没有搞个矫诏竖个反旗啥的,觉得这样做了,那他以后为帝,也跟反贼逆党谋来的皇位似的,名头上不好听。
还以为到最后要么是皇帝明诏另立太子,要么干脆让太子各种意外死了,然后他成继任人选,总之他就是正统了,那皇帝就当得明正言顺的。
谁知形势这样演变。
而京城中,以唐家为首的许多世家大族也跟着站出来发声,拥立新帝,维护正统。虏王母族什么的,瞬间弱暴了。
最后新帝是在三十万铁血大军护送中回的宫,然后在各世族的支持中行了大典的。
……
这一场撕虏中,在京城的程府原本自然是危险的,程家大军至,对方急红了眼,会不拿他们作伐吗?
又是唐家出手安排,悄悄转移了程家妇孺,保得程家平安。
这恩情,又大了去了。
现在的程向腾母子,皆是受恩之人。
……
再然后,逆党肃清,天下太平,朝堂事远……唐氏下嫁。
当然唐氏下嫁时候,已经是新皇上位八年后的事儿了。
当初捐粮相助的,便是二奶奶唐氏的爷爷,如今仍然健在。唐家因于程家军有恩,又于社稷有功,具体点儿说就是对新皇起了大用,然后再成新皇跟前红人。
再加上当初散家财资助边军,不畏强权为边军奔走什么的,也让唐家在朝在野的声望日隆,如今的唐家,俨然已是京城世族的领头羊家族。
当然程家也是重臣肯定的,不过他属外臣,离君王就远了去了。
并且当初那位护助过君王入宫的二代定北侯,程向腾他爹,于新皇登基后没两年便一病去了。
于是唐家大族依然枝繁叶茂且圣前红人着,而程家,新任领导人又成一极少涉足朝堂事的年轻人。连办事儿能力都有待商榷,更何况在圣上心中位置。
程侯爷上任边关后,自然越发远离了圣上视线,成为只在军报上才会提及到的名字。
连新侯爷程向骥尚且如此,何况年幼长兄许多的程向腾。不但仕途上完全看不出作为,还是程家次子侯爷兄弟,于爵位上也是完全无望的。
虽然在新皇登基后,程家女进宫封了贵妃,但也是面子工程罢了。程家除了军中根基外,于这京城之中,根本数不上号。
而唐家,人家也有女在宫中,虽然原先只是个不起眼的太子淑人,但现在,人家成了皇贵妃……
总之唐家vs程家,门第,势力,声望,根基,高出的不是一丁半点儿。唐氏标准的高门下嫁。
但唐氏还就是嫁了。
‐‐曾妈妈说这些,大约是重在让武梁明白唐氏在程家的超然地位,让她心里有个数。
武梁当然明白,人唐氏不但是高门贵女,还是唐国公世子夫人唯一嫡出的孩子。从小眼珠子似的捧在手心里长大的人,却嫁了这侯府次子,唐家自然是真正疼孩子的人家,不求女婿有什么大出息,只求女儿日子过得舒心。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靠运气成为国民女神 我用绿茶拯救世界 以蓝星之名 重生六零:我家媳妇特别凶 末日之王者重生 心间软刺 心灵黑客 农家俏酒妃:娘子,为夫敬你 世界之灰 雪白血红 穿成年代文女主的漂亮姐姐 寻心系列 我也很想他 我背后有人 财神爷的悠闲生活 我变成了有钱人 你是我的,命运 我同夫君琴瑟和鸣 穿成年代文男主对照组 大师姐手撕炮灰剧本[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