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现行教育体制抱有深刻的歧异。在人文艺术学科,人才是无法培养的,没有人能够夸耀并保证在学院中培养出真正的艺术家,但学院教育应该,也能够达到这样一种起码的要求,即确立一位艺术学生葆蓄终生的品格,这品格,就是前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大师陈寅恪写在七十年前的名句:
&ldo;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rdo;
招生与教学感想
自2000年任教以来,我的教学实践及社会活动,大致有正面与负面两类感触,兹据实陈述如下:
正面‐‐清华&ldo;长江计划&rdo;,是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措施之一,魄力大,投入重,期望高。特聘教授多数是外籍华裔,属改革开放后出国的中壮年专业人员,眼界开阔,知识结构大幅度更新,又大致是&ldo;文革&rdo;一代,兼具使命感、责任感、历史感,及民族情怀,归国投效,远溯二十年前留学大潮,近收改革开放之效,今推想此举,此其时也。
清华与工美合并,则体现国家在高等院校扶助拓展人文艺术、瞻望国际文化大势的良苦用心。
就我个例而言,去国近二十载,国中文化形势与文化环境,诚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在艺术创作及学术研究中,过去的政治钳制、狭隘的美学观、单元的创作格局,大幅度改变。院方对我的教学不予干涉,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及时支持。而同事、同行与不同专业间的充分尊重,彼此宽容,以至对新学院教学规划的共同热情,都使我切实感受到改革开放在文艺领域及艺术学院内的深刻变化。
负面‐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困扰与无奈,来自国家现行教育体制及种种教条。其症结,大致如下:
---------------
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辞职报告(3)
---------------
应试文化的深刻积弊,已有社会的长期共识,不多说。而考试制度中,尤以人文艺术学科的外语考试、政治考试,严重滞碍并扭曲艺术教育的品质与性质。前者无视人文艺术学科的教育规律与成才规律,既徒具形式,又有效地削弱艺术学生起码的中文水准,观诸历届落选博士硕士考生试卷,此举已在事实上持续造成考生文化素质的直线下降。后者公然违背马克思主义及邓小平思想,对于清华大学两大传统,即&ldo;行胜于言&rdo;及陈寅恪提出的&ldo;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rdo;,更是深刻的讽刺。
以上意见,我曾数次以书面及口头方式,对院领导和清华书记、校长坦率直陈。以&ldo;两课&rdo;分数作为首要取舍标准,学术尊严荡然,人文艺术及其教育不可能具备起码的前提,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实属妄谈。
由于此一政策的长期施行,人文艺术教育表面繁荣(如扩招、创收、增加学术科目、重视论文等等)而实则退步(如教师、学生素质持续减低,教学品质与学院信誉持续贬值),&ldo;有知识没文化&rdo;,&ldo;有技能没常识&rdo;,&ldo;有专业没思想&rdo;,是目前艺术学生普遍状况,事实上,新世纪艺术学生的整体水准,甚至不如&ldo;文革&rdo;时期。
而人文艺术教育的量化管理,集中反映出学术行政化带来的后患。此亦北大近期决意实施改革的总背景,然而治标不治本:不施行,现状难以突破,施行,则势必重复历次治标不治本的改革,形成更为盘根错节的畸形教育结构。
本人不是教育学专家,以上感触,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而院中同事,俱抱同感。鉴于中国国情,鉴于人口基数与社会现实,现行政策有其不得不然之处,但人文与艺术将长期蒙受其弊。本人唯自知不能改变现状于万一,故聊作纸上空谈,在教学工作中,则恪尽己能,维持现状而已。
总结
我在学院的教学是有价值的,我因此认识到国家在改革开放后的新局面与新问题。我对教育体制的持续批评,出于对人文状况的操切之心。我不愿混饭吃,也不知道怎样违背自己的性格。
这所学院让我感到亲切。我喜爱70年代出生的在校学生,他们甚至比我的孩子还年轻。我坚信他们是塑造未来的一代,因为青春理应胜过体制。
我对自己的教学,仍是&ldo;惭愧&rdo;二字。我在课外的大量时间无保留开放给本研究室,本系,以至其他专业的学生,并从中获益匪浅。
我有幸作为一位本院的教师,在专业以外更广泛的领域表达我对文化的认知,我知道,外界认同我乃因学院的聘用。这聘用的理由,或许因为我在域外的眼界,但我确定,这理由,还因为我虽然不是一位中国公民,但我是中国人。
中国人重世故。我的世故仅限于礼貌的层面,但我至今没有学会在表格上,或按照教条指定的方式,陈述&ldo;成绩&rdo;:那是对体制的确认,而不是对学术道德及其规律的确认。我今服务于这所学院的价值,以及我微乎其微的服务本身,远不如这所学院选择我的价值:这选择证实了国家的良性变化,在这变化的戏剧性环节中,我愿意充任一件可被暂时利用的小小的标本。
2003年10月写成,2004年10月补正
附二:教条与功利
今日艺术教育及本院教学感触
归国教学三年,承院方与同侪善待扶持,本人虽不胜任而能相处愉快。今国家富强,大环境空前良好,唯教育现状与大环境差异甚巨。走访南北各校,兼以教学四期,初识国中当代艺术教育套路,其间有所为,有所难为,希望大,问题亦大,是故,每在会议桌上直陈所想,意见峻急,念院方雅量,以礼听之。今遵嘱书面议论教学端绪,试以&ldo;考试政策&rdo;为面,&ldo;本院教学&rdo;为点,陈述教育事业前所未有的&ldo;功利主义&rdo;与&ldo;教条主义&rdo;‐‐我自知以下意见无非空谈,故仅谓之为&ldo;感触&rdo;而已。
考试政策
春夏之交,永善老师与我被叫到校部开会,是清华前书记贺女士恳切听取人文艺术学院意见陈述。我仅提一条:&ldo;两课&rdo;考试制伤害人文艺术教育甚巨,不废不改,&ldo;人文艺术&rdo;一词,形同虚设。我对贺书记说:清华的传统与精神,一则,是中央草坪&ldo;行胜于言&rdo;碑,一则,乃王国维自沉纪念碑后陈寅恪所撰&ldo;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rdo;是也。今全国大学生必须人人过关的所谓&ldo;政治考试&rdo;,是对清华历史的莫大讽刺与背逆。
&ldo;政治考试&rdo;置人格品德于不顾,其后果,仅述极端个案,即发生清华高才生以化学药水攻击动物园狗熊奇案。此案虽属例外,然为清华九十年所无有。该生学业优良,必通过&ldo;政治考试&rdo;,但不知怎样&ldo;做人&rdo;‐‐&ldo;教育&rdo;而一至于此,尚复何言。
据《北京青年报》载,国家决定以西城区小学做试点,废除&ldo;政治&rdo;课(据此而知,连小学生也要学&ldo;政治&rdo;),改以&ldo;品德&rdo;取试见教,此正本清源之举,善莫大矣。大学考试怎么办?具体意见,我已在本院&ldo;教学前瞻&rdo;会议发言稿有所阐述。要之,大学是葆蓄人文传统,承续文化命脉的场所,此乃常识。故政治考试不废,中国人文艺术教育无非摆设,休想跻身世界一流大学。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家封叔叔 真男人不搞假gay[星际] 一本万利小娇妻 被顶级富豪盯上后[穿书] 恐怖片专业户女配她爆红了 和离?呸 炮灰男配只爱钱不谈感情 不用掰,我弯的 心计 快穿之仙男 契约男友 美味撩神 御灵之神妃医绝天下 美强惨一心要灭世 病美人放弃挣扎[重生] 师尊又死哪儿去了 茶前饭后gl 快穿之情敌站住[GL] 决战靖国神社 本君收徒方式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