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的远景,我不希望我们的文化是一元的,我不希望只是儒家文化的简单回归,不希望把东方文化看作我们唯一的根本或是源泉。我这十几年来跟香港的渊源很深。1996年,我在香港前前后后逗留了半年的时间,因为当时做了一个大型的专题片,叫《香港沧桑》,一共十八集。我当时作为它的撰稿人,就要了解香港,从那个时候,我就跟香港接触很多。我觉得香港多元文化并存的特征特别明显。我们对于每种文化,就应该像我们的口味一样,不会因为喜欢吃西餐而放弃吃中餐,也不会因为喜欢吃中餐而放弃吃日本菜或面条。其实在口味上,一个人可以是多元的,在文化和伦理上也可以是多元的。
文化从来都是一种从容的流变,我想不应该抱功利心,我们的心忠诚地去对待自己的内心态度,去葆有一种幸福的提升。其实不计较功利,也许我们可以走得更好。比如说对于读书的态度,我喜欢的是陶渊明说的&ldo;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rdo;,这个读书的态度很好。对文化也是一样,你可以泛览,可以流观,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俯仰之间,人生不乐复何如?只要人生是宽广的,是快乐的,那么各种伦理、各种文化,只要你需要,你就会吸取。这样的话,它不作为一种外在的强制,而作为一种内心的需要,在丰盈饱满、富足快乐的人生状态下,我想应该得到的文化最终都会被整合到自己的生命中。
今天的文化,在一种多元并存之中,每一个人其实都在以自己的生命作为支点,将文化作为一种力量融合进去,转化为一种生活的方式。生活方式是什么?就是让我们从文化中找到在自己困顿的时候可以被救赎的力量,在安稳的时候可以快乐的能力,这些文化的东西不一定需要我们长篇背诵,但是它可以成为我们内心源源不断的力量。
中国文人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看张孝祥在过洞庭的时候,中秋节被贬官了,那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一个人在那里被贬官了,一个人驾着一叶扁舟,&ldo;洞庭青糙,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rdo;,这是一种天地情怀啊!就是他可以看到这么辽阔、像玉鉴田野一样的景致,我的一叶扁舟稳稳地行在其上。那么天地宇宙与他的关系呢?&ldo;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rdo;银河和皎月照she他的心胸,他的外在和内心,都是朗朗的、皎洁的,这就是一个人的人格。所以他说这样一番境遇&ldo;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rdo;,他不感到悲哀和困窘,反而有一种悠然神往。
他也知道自己一直在贬官,&ldo;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rdo;。就算这种短发萧疏、一腔清冷又有什么呢?我还可以稳稳地泛舟,生命还是稳健的。所以他说只此一刻,即使天地都没有光明了,我还能做到&ldo;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rdo;,这是什么样的心?我会想到儒家所谓的&ldo;君子&rdo;,生命坦荡而没有戚戚之怀,这不就是君子之襟怀?张孝祥所表现出来的天地坦然,不就是这样吗?
寻找自我救赎的力量(2)
这种境界在道家思想中,&ldo;孤光自照&rdo;转换为庄子的话,就是两个字‐‐&ldo;葆光&rdo;。他说,我们的心为一个府库,养心最后是为了葆有心的光芒。这种光芒不一定来自外界,你心里就一直带着的。而光芒的境界,我最喜欢老子的表述,四个字,&ldo;光而不耀&rdo;,内心有光芒但不耀眼,它不刺伤别人,它不张扬,若要我形容,我认为&ldo;光而不耀&rdo;是&ldo;哑光&rdo;的那种光泽,它不是那种亮亮的光泽,而是一种优雅、节制、含蓄、内敛并且是永不中断的光泽。
像张孝祥在那样的困顿之中,你说他是儒家之境,还是道家之境?总而言之,他葆有生命光芒。所以他不是在隐忍,而是在欢乐。想到所有人都在中秋团圆的时候,他看到山川万物皆为我的嘉宾。大家都在喝酒,我有什么?&ldo;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rdo;我抬头看见北斗之星是勺子形,我用这勺子舀尽西江水,遍宴山川万物。这是什么?我不把它当作诗词来读,我把这对苦难的穿越看成人生豪奢的一场审美。
中国知识分子,还有一个很杰出的代表‐‐苏东坡。这个人,你说他是儒是道?作为儒家,他当过翰林大学士,在北宋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以自己敏锐的政治禀赋和知识分子的良知,看出新党过于激进、旧党过于保守,一生挣扎于党争之间,两党都不把他当自己人,他一直做着文化学者的担当,这说明他入世很深。另一方面,在生命遭遇困顿的时候,他又是怎样的态度?他如果在好地方当官,比如在苏杭,他可以写一写淡抹浓妆总相宜的西子湖,可以参禅修道、修桥修堤、赏赏风景,还可以研究东坡肘子这样的。但是,一旦贬官了,&ldo;若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rdo;。贬到天涯海角,贬到今天的海南这个地方,你说他沮丧吗?但他却说&ldo;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rdo;,这是我平生未到的奇观丽景,纵使再有千百次的贬谪,心中都不会有遗恨,因为这里的景观太美了。
到那里没有东坡肘子了,他说&ldo;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rdo;,我可以吃鲜荔枝啊,吃得多高兴啊。到那里不做高官,没人成天给他送礼,他抬头见月,低头看花,&ldo;ju花开时乃重阳,良天佳月即中秋&rdo;,有月就叫中秋,ju花一开就喝酒过重阳,我想过节就天天过节。这样一个被贬官的人,处处欢乐。他到那么老,在密州出猎的时候,&ldo;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she虎,看孙郎&rdo;。
这样一种生命豪情,你说他的心不悠游吗?你说这不是沉浮由心吗?&ldo;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rdo;大家都在追问家贯何在的时候,苏东坡说&ldo;此心安处是吾乡&rdo;,一颗心可以安顿的地方就是故乡。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没有物理上的故乡,今天所谓的故乡就是祖辈的他乡。我们只有此心安处,才是生命可以托付的归属。以这样的态度来看道家,就是生命的潇洒狂放。因此我喜欢林语堂对苏东坡作的评价,叫做&ldo;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rdo;。
乐观主义是一种生命态度,当一个乐观主义者去担当重任时,他才不会被沉重压垮,所以我说,我们要担承重任,但要举重若轻。我不喜欢忍辱负重,同样是重,为何不能担当得轻盈?我觉得家国责任,加在一个乐观主义者的身上,他会永不妥协。
你成就世界,世界才会成就你(1)
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做的事情都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诠释态度却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我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一个故事。一个15世纪的宗教改革家,他说他年轻的时候,曾路过一个巨大的石料场,他看到很多人在烈日下汗流浃背在搬石料,但他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就问第一个人,你在做什么?第一人说:&ldo;你看不见啊?我服苦役呢!&rdo;然后他问第二个人,你在做什么?那人比较平和一点,说:&ldo;我在砌一堵墙&rdo;。接着,他再去问第三个人,你在做什么?那人脸上显出安详的光彩,他擦了一把汗,说:&ldo;你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rdo;其实,这三个人手中搬的都是一模一样的石料,他们是一模一样的累,天上是一样的太阳,地下掉的是一样的汗珠子,为什么解释不同?这是三种态度。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凤倾天阑 龙套传奇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给大佬续命后我把自己也赔了 我们青春里的小确幸 再见,穆先生 (综英美同人)拼死也要cosplay! 高高的树上 苏辰苏昊 瓮城火 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玲珑配 金屋藏起白月光 钓系美人上岗指南 恐怖的QQ群 主君驯龙指南 帝国小赘婿 师尊快上榻 [柯南同人]景与光与酒 全帝国都在撮合我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