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郭嵩焘才主动在陌生的社会环境里,广交朋友,留心异邦风俗人情,并参照国际惯例,逐渐接受沿用一些国际间通行的交往礼仪和交往规范,象征中国已步入国际舞台,侧身列国之林。到英国后,郭嵩焘呈递国书,对女王行鞠躬礼,女皇亦鞠躬还礼。郭嵩焘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也仿效西方外交礼俗邀宴外国使节,并举行大型茶会,招待各国来宾,全部西式布置与招待。他认为&ldo;宴会酬应之间,亦当于无意中探国人之口气,察国中之政治!&rdo;郭嵩焘举止大方,颇得人缘,连为人苛刻的英国自由派政治家格兰斯敦亦誉他为:&ldo;所见东方人中最有教养者&rdo;。英国人评价郭嵩焘公使&ldo;树立一高雅适度榜样&rdo;。而外国人在敬重正使郭大人的仪态举止的同时,都瞧不起言行粗鄙的副使刘大人。例如刘在吃晚饭时大声咳嗽吐痰,并命他的仆人拿来痰盂,当着客人的面大吐特吐。刘之吃相也极难看,狼吞虎咽,旁若无人。到香港时,刘的动作又招致港督的讨厌,竟扭头过去不与之交谈一语。
正文&ldo;汉奸&rdo;先知郭嵩焘(8)
2010-3-199:46:46本章字数:1307
由此可见,这位天天高喊&ldo;夷狄之道未可施于中国&rdo;、处处乜斜着眼睛看洋人的刘锡鸿大人,是一副什么嘴脸。
郭嵩焘开始还处之泰然,颇相信清政府对自己的信任,因为,在他出使前觐见时,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深熟他的艰难处境,曾语重心长地安慰他说:&ldo;旁人说汝闲话,你不要管他。他们局外人,随便瞎说,全不顾事理。……你只一味替国办事,不要顾别人闲说。横直皇上总知道你的心事。&rdo;谁知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刘锡鸿是一个&ldo;孤僻自大,不近人情&rdo;的典型守旧派人物,郭、刘之争,实则是新旧思想斗争,而在当时保守势力十分强大的情况下,刘锡鸿占据上风是势所必然,正因他倚仗朝中李鸿藻、沈桂芬等大员以自重,对郭嵩焘的攻击才肆无忌惮。此时的西太后当然照顾舆情要紧,顾不得&ldo;事理&rdo;了,因此,她不但不斥责守旧的官员,保护&ldo;一味替国办事&rdo;的人,反而各打五十大板,严旨申斥上疏为自己竭力辩诬的郭嵩焘:&ldo;怀私攻讦,不顾大体&rdo;,大加训诫。
京师士大夫也继续火上加油,要求将郭撤职查办。这无疑促使了清政府早下决心将郭嵩焘撤回。1878年8月,清廷下令将郭、刘二人同时调回。本来朝廷还拟将郭嵩焘查办治罪,后在李鸿章、曾纪泽等人的再三反对下才不了了之。在曾纪泽取代郭嵩焘驻使英国临行前觐见时,善于驭下的西太后或许是为了宽慰曾纪泽,私底下不得不承认:&ldo;上头也深知道郭嵩焘是个好人,其出使之后所办之事不少。&rdo;
然而郭嵩焘这回是彻底心寒了--他已走向世界,而他的国家仍然彷徨不前,使他感到有心无力,徒唤奈何。而刘锡鸿对他的恶毒打击,更使他心灰意冷,未抵国门,心情便已十分凄凉落寞。1879年1月末,郭嵩焘离开伦敦,启程回国。到达上海后,他心力交瘁,请假归乡。
郭嵩焘的悲剧当然有他个人的原因,如书生气过重,不知通权达变,不谙官场规矩,生性耿直却屡因耿直招祸,才华横溢识见过人却不免持才傲物。正如李鸿章请他出山做官时,他回信谦辞,坦陈自己的性格太过梗直,容易得罪人:&ldo;任事太深,则同官侧目;立言太峻,则群小惊疑&rdo;……但郭之悲剧更是时代、社会的悲剧。倘先驱者不为时容,屡遭打击迫害,受害更深、更远的,恰是那个时代、社会自身。
一个巨大的民族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转型,本不是一件简单的可以一蹴而就的事,其中充满了认知的障碍、人事的舛错、价值观的混乱。郭嵩焘屡被&ldo;骂名&rdo;,以至被指为&ldo;汉奸&rdo;,就是因为他超越性的前瞻,以及由这种前瞻而带来的作为,不仅会触及利益、观念,甚至会触动整个民族根本性的文化心理。而清廷虽然口口声声支持他&ldo;替国办事&rdo;,实际上依然要维护以皇权为中心的包括士大夫在内的集团利益。朝廷对内对外的任何选择,都是以自身威权的神圣存在为目标,一切可能危及这一目标的认知、观念、政策,都可以舍弃。而郭嵩焘的主张和作为,明显是&ldo;救中国而非救大清&rdo;,在清廷看来无疑将打破平衡、破坏秩序、颠覆&ldo;社稷&rdo;。因为他心目中的世界图像,他的价值观,已经有新的元素加入,引起了清廷统治集团对于可能的利益丧失的恐惧。郭嵩焘的思想,也许比&ldo;义和拳&rdo;更加可怕。这才是郭嵩焘处处碰壁、志不得伸的根本原因。
正文天朝梦醒了(1)
2010-3-199:46:48本章字数:1241
四天朝梦醒了
在国际外交界与列强精疲力竭周旋到最后,李鸿章最终还是醒悟了。他总结道:
国际上没有外交,全在自己立地,譬如交友,彼此皆有相当的资格,我要联络他,他也要联络我,然后够得上交字,若自己一无地位,专欲仰仗他人帮忙,即有七口八舌,亦复无济于事。
外交毕竟只是内政的延续,必须有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十九世纪的外交规则,就是所谓&ldo;两国国力相当,外交就是力量;两国国力悬殊,力量就是外交&rdo;。近代中国政治上的腐败和保守,是外交被动和失败的根本原因。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用一生奔向你 穿越之悍蟒 悍妻在怀 尘世浮生 清穿之后宫路 再生之杨林 总是失恋的帅气弟弟 独木不成林 别对我下蛊 战神家的那位不一般 陆少的纨绔军妻 原来慈禧 室友总想让我 六十年代好日子 长睡不醒 未曾相逢先一笑 (穿书)女配自我修养守则 他们总以为我弱不禁风[穿书] 农门喜事:寡妇再嫁 大晋如此多娇/换女成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