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要在混乱的历史环境中存在,或者说,这样的历史环境选择的生存对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要有相当的实力,要有枪杆子;二是要有在天翻地覆的混乱局势中投机取巧的策略和能力。
缺乏前者,有再好的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蓝图也只能化为泡影。
孙中山先生作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先驱,多次遭遇失望和愤怒之后,终于明白了必须建立自己的军队。
中国共产党也是在遭遇失败,经历血的教训之后,懂得了&ldo;枪杆子里面出政权&rdo;的真理。
而这个道理,以拥兵自重、靠军队割据为特征的军阀们,千百年来就天经地义般信奉无疑。
至于后者,看似简单,实则非同小可。
乱世的特征就是瞬息万变,不善于观风向,不善于抓机遇,不善于使诡计,不善于变面孔……,一句话,不善于适应环境利用矛盾,就失却了生存和发展的可能。
比喻的说法,前者是硬件,后者是软件。
在适应当时历史环境的&ldo;硬件&rdo;和&ldo;软件&rdo;方面,阎锡山可谓二者具备,不仅具备,而且比较杰出。
他所依据的山西,在经济和军事上都是弱省。
这就要求,他必须努力加强这块根据地的建设,发展经济,增强实力,不断扩大军队。
这一点,他看到了,并且也做到了;在群雄割据,瞬息万变的时势中,作为比较弱小的一方,必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有灵活多变的策略,适应环境,利用机会,利用矛盾,在保证生存的基础上求得发展。
这一点,他不仅看到了,做到了,而且做得令人眼花缭乱。
一个比较弱小的力量,在众多强大势力的空档中生存发展起来了。
当人们对他的投机善变表现出极大的厌恶和鄙视时,我们不能不看到,这也是他的成功的一部分。
代表新兴的无产阶级和广大贫苦农民利益的共产党,一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就使得两千多年来传统的&ldo;分久必合,合久必分&rdo;的时势演义,发生了质的变化。
抗日战争的进程,又使这种变化产生巨大转折。
阎锡山从他的&ldo;存在&rdo;需要出发,参加抗日,并与共产党建立了统一战线,在抗战初期和中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八路军在山西建立并日益扩大的根据地,不仅对抗战的胜利进程发挥了关键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此后取得全国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终,阎锡山只讲自己的&ldo;存在&rdo;,而不看历史的大势;精明的算盘被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野心所左右,顽固坚持反共到底,结果就是被历史无情地抛弃。
阎锡山有过他的辉煌顶点,那就是成为众多地方实力派的领袖;有过他的历史功绩,那就是参加并领导辛亥革命的山西起义,就是在抗战初、中期参加并领导了对日军的浴血奋战;有过他的独特贡献,那就是对山西的开发和建设,使一个偏僻、落后、贫困的小省面貌大变。
阎锡山始终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采取坚决反对的态度。
这就注定了他尽管在历史上有过贡献,而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胜利进军面前,不能不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
时过境迁,尘埃落定之时,可以这样画出历史的线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