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大明王朝解密 > 第38章(第1页)

第38章(第1页)

从严格意义上讲,袁崇焕喊出&ldo;五年复辽&rdo;时并没有完整的计划。史载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十四日,崇祯皇帝召见袁崇焕等人举行御前会议,讨论辽东局势,意气风发的袁崇焕提出:&ldo;倘皇上能给臣便宜行事,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全辽可复。&rdo;但当会议休息时,兵科给事中许誉卿向袁崇焕讨教&ldo;五年复辽&rdo;的方略时,听到的却是&ldo;聊慰上意&rdo;四字。一个根本没有经过周密规划的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会有多少呢

?有学者分析了当时辽东的形势和力量对比,得出结论:袁崇焕&ldo;五年复辽&rdo;的豪言壮语,如同梦呓!

然而无论&ldo;五年复辽&rdo;是否梦呓,崇祯皇帝却信以为真,袁崇焕便也只好努力完成这个难以完成的任务。有学者指出,袁崇焕诛杀毛文龙的真实目的,在于整饬军纪,树立督师权威。当时,宁远、锦州、蓟州各处军事要地都曾发生兵变,如不整饬军纪,根本不能打仗,更不用说五年复辽。而毛文龙长年孤军海外,不服节制由来已久,加上毛文龙在辽东各军中地位颇高,因此诛杀毛文龙将能起到杀一儆百,威慑众将的目的,对整饬军纪,树立督师权威无疑是有利的。我们现在当然无法得知袁崇焕当时心中所想,但诛杀毛文龙,仅从军事上看,只能说是袁崇焕缺乏全局观,缺乏战略眼光的表现。毛文龙一死,明军仅有的一支战略牵制力量不复存在,辽东战争脆弱的均势就此被打破,没有了困扰多年的侧翼威胁,后金终于可以放心南下了。几个月后,皇太极率十万大军绕过袁崇焕重兵驻守的宁远、锦州诸城,第一次兵临北京城下,袁崇焕的复辽大业就此走到尽头。

天朝使臣郑和下西洋使命之谜

明初,郑和&ldo;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rdo;,历时二十八年,帆舟遍至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堪称我国航海史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然而郑和出使西洋究竟负有什么样的神秘使命呢?数百年来,关于这一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根据《明史&iddot;郑和传》的记载,郑和之所以要下西洋,是因为&ldo;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rdo;由此看来,明史的纂修者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二,一是到海外跟踪询查惠帝,二则是沿途炫耀武威,显示大明王朝的富强。

传中所说的惠帝,即是朱元璋的长孙建文帝。建文帝登基之初,鉴于诸王兵权过重,尾大不掉,曾决心进行削藩。公元1399年,当时的燕王(惠帝的叔叔)公开反叛,以&ldo;清君侧&rdo;为理由起兵北平,号称&ldo;靖难&rdo;,三年后攻陷京师,夺得帝位,是为明成祖。据说在朱棣兵入南京之时,大内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因此,明成祖才会派遣郑和出使海外寻找惠帝,以防其东山再起,危及自身帝位。这一说法从明朝开始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一些著名史学家如范文澜、吴晗等人也持这样的观点,范氏所著《中国通史简编》便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用意是&ldo;以探询朱允炆踪迹为首&rdo;。

郑和塑像

不过这样的说法一直以来遭到众多学者的质疑。他们认为建文帝忠厚羸弱,被朱棣赶下台后,即使逃到国外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而且,根据永乐年间修撰的《明太祖实录》,燕王的军队攻入南京金川门时,建文帝就纵火焚宫,早已被烧得尸骨无存,所以,寻找建文帝之说不能成立。而且,从常理上推断,即使真的是为了寻找建文,有一两次远航也就够了,何必一而再、再而三地出航,甚至达七次之多呢?因此,郑和的下西洋一定有着更为重要的目的。

至于上文所持的炫耀武威的说法,也有人提出质疑。因为事实上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就一直不把对外扩张作为重点,他曾经将周边的十五国定为不征国,其中的大部分就是在&ldo;西洋&rdo;地区,而且他还一直告诫子孙切不可轻启边衅,因小隙而构大祸。深得乃父要旨的朱棣也一直秉承朱元璋的意思从来没有过耀兵异域或者侵吞他国的迹象,而且每当臣下有对外用兵之议时,他也经常加以训斥。因此,难以想像在对外关系上一向防止穷兵黩武倾向的明成祖会派郑和对所谓&ldo;不征之国&rdo;去炫耀武力。而且如果真的要耀兵,为什么不向邻近的朝鲜、日本,而要舍近求远,跑到西洋去呢?另外,在郑和出使过程中的三次用兵,也都是纯属自卫反击,毫无主动用兵的意思。

江苏太仓郑和纪念馆

关于下西洋的目的,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认为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由于明朝初年朱元璋实行海禁政策,给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国家对外贸易受到损害,因此明成祖即位的时候,国家财政面临困难,因此企图向南洋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国家收入,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国家又想垄断外贸权利。因此郑和下西洋纯粹是一项为了促进国内经济发展而实行的对外贸易行为。

可是,也有学者对这样的观点加以反驳。他们认为,明朝直到隆庆以前的整整两百多年间,一直十分严格地执行着海禁政策,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明政府是不可能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海外贸易的。相反,朱元璋父子都认为,天朝物产殷富,无所不有,因此不需要外国的货物,当然也不需要与外国进行贸易。而且,明政府与外国的贸易往往是遵循着&ldo;厚往薄来&rdo;的宗旨,他们建立起了所谓的朝贡贸易体系,贸易目的中政治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这就能够使我们理解为什么郑和船队每到一处,总是先&ldo;开读赏赐&rdo;,然后才和当地人贸易。还有人从当时明朝的内外处境来分析,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谋求内外稳定。从当时的国内的&ldo;靖难之役&rdo;,国内经济萧条情形来看,明成祖即位之初,由于经过了三年,人心不稳,因此朱棣急需要恢复国内生产。而要恢复生产,首先就要稳定边疆,郑和下西洋就担当了这样的使命。据史料记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把当时横行的海寇陈祖义擒献朝廷。永乐七年,他又擒获了锡兰王亚烈苦奈儿,献给朝廷。通过郑和下西洋,永乐时期的明朝帝国无论是国内还是周边邻国都大大获益。倭寇活动大为减少,流民大量归来,东南海疆比较清静,商旅往来安全,从而保障了东南一壁的内外安全,促进了东南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硬核厨爸  枪战系统末世纵横  拯救青梅竹马  帝锦  御灵真仙  都市大相医  萨满往事  做勒个梦  惹清欢  阿瑞斯  匿名者  全地府都催我投胎  十三月三十二日  文豪世界环游手札  团宠大佬一心只想做妈粉  舒祈的灵异档案夹  上错花轿嫁对郎  锦衾灿兮  天干物燥,小心前夫  锦鲤弃妇:大吉大利,今日和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