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本来是智叟:鲁迅的智慧(4)
所以,他知道如何应付不同的场面。比如他说如何听高人讲话:&ldo;与名流学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做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rdo;(《小杂感》)
这是世故,但这世故背后是对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冷嘲。他也有直率的时候,比如日本请他主持中日通航典礼,他拒绝逢场作戏。他说:&ldo;不能把太太小姐敲碎一个啤酒瓶子的事要我做。&rdo;记者纠缠说:&ldo;如果您不答应,我就非常为难了。&rdo;鲁迅答道:&ldo;如果我答应您,我就非常为难了。&rdo;智慧不一定都是圆融婉转的,有时候也表现为斩钉截铁的果断。
所以,鲁迅是看透了生活,可以从心所欲,但又不肯随便敷衍的人。或者说他的敷衍背后有着理智的清醒。他在《立论》中讲,有一家生了个男孩,满月时抱出来给客人看‐‐想得一点好兆头。一个说:&ldo;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rdo;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ldo;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rdo;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一个说:&ldo;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rdo;他于是得到一顿痛打。其实说要死的是真话,说富贵的是撒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真话的遭痛打。你愿意既不撒谎,也不遭打。那么,得怎么说呢?那就只得说:&ldo;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rdo;
鲁迅在《世故三味》中写道: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ldo;不通世故&rdo;,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ldo;深于世故&rdo;也不是好话。&ldo;世故&rdo;似乎也像&ldo;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rdo;一样,不可不通,而亦不可太通的。
然而据我的经验,得到&ldo;深于世故&rdo;的恶谥者,却还是因为&ldo;不通世故&rdo;的缘故。
那么,鲁迅的世故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的世故呢?他的好友许寿裳说:&ldo;有人以为鲁迅长于世故,却又有人以为他不通世故,其实都不尽然,只是与时宜不合罢了。&rdo;他对好人是天真、是宽容,对不好的人则是严厉或者敷衍。但有时候也会智慧失灵,不知所措。例如有一场&ldo;义子风波&rdo;。鲁迅在厦门和广州教过的一个学生,突然带着情人跑到上海,要做他的&ldo;义子&rdo;,在他家里连吃带住几个月,还提出求学和找工作等种种要求,找了工作又嫌劳累,最后是拿了120块钱和十来件家什,不欢而去,弄得鲁迅哭笑不得。
正因为鲁迅是个丰富的人,多侧面的人,用大智慧统一了自己精神世界的各个侧面,所以,鲁迅才能够战斗得那么持久,那么坚韧。在佛家的思想体系中,&ldo;智慧&rdo;是很重要的,佛和菩萨都是大智慧者。儒家讲&ldo;五德&rdo;,仁义礼智信并重。现代知识分子,更加重视智慧的问题。鲁迅正因为拥有大智慧,所以才成其为大思想家,大文学家。
我们在今天的生活中,可能不需要像鲁迅那样频繁地战斗。但是,他那些生活的智慧是值得学习,甚至是学之不尽的。
鲁迅的智慧倘若能被我们后人领悟一半,那就像&ldo;闪闪的红星&rdo;一样,足够我们&ldo;长夜里驱黑暗、寒冬里迎春来&rdo;了。
但愿鲁迅的智慧能够给我们今天的人提供丰富的启示,以帮助我们应对今天这个更加复杂的世界。
击落暗器如雨:鲁迅的痛苦(1)
一、伟人的痛苦
鲁迅有战斗的一面,我们都知道了。
鲁迅也有智慧的一面,我们上次讲过了。这些都是通过他的作品、他的为人处世,不难看到的。但是一个人最不容易看到的,是他内心的痛苦。尤其是伟人的内心世界不易观察。可是越难观察,人们越要去探索,因为非常有意义。这不是明星隐私带给大众的娱乐,而是通过剖析杰出人物的内心,考察我们人类共通的一些精神奥秘,指导我们在人生的路上更好地前行。
鲁迅这样一个伟人,他是有巨大而深刻的痛苦的。珍珠是怎样形成的?是蚌壳里面有了痛苦,痛苦的结果是珍珠。杜甫和欧阳修都有诗歌穷而后工的思想,痛苦往往是思想和艺术的源泉。鲁迅的痛苦是跟我们二十世纪的中国命运紧密相连的。下面我们就考察一下鲁迅在个人生活和思想上的一些主要的痛苦。
二、鲁迅个人生活的痛苦
1,家道中落。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祖父周福清在北京当官。父亲周伯宜是体弱的知识分子。祖父因为科举行贿入狱。判的是斩监候,所以每年秋天要花钱营救。鲁迅由此知道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父亲的秀才也被革除了。鲁迅说:&ldo;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可以看见人生的真面目。&rdo;少年鲁迅频繁出入于当铺与药铺之间,遭受白眼和侮蔑。后来父亲病死了,家里仅有的二三十亩水田也卖光了。有人怂恿他偷家里的钱,并且真有流言说他偷了。一个少年就这样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我是研究文学的。发现很多作家、艺术家都有少年的痛苦经历。家道中落不一定就能够让人奋起,也许会让人萎靡、堕落。但是对于成就杰出的人物来说,少儿时代的不幸也许是一所最好的学校。
2,包办婚姻。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接到母亲病重的电报,可是赶回家后就被簇拥着成亲了。家里怕他娶了日本女人,所以安排了这个俗套。夫人朱安不是他理想中的对象,没有文化,又是缠足。可是鲁迅接受了,为了母亲,也为了对方着想。这件事我们今天可以反思,到底该不该接受。此事成了鲁迅一生的阴影。当夜他哭湿了枕头,次日他就在书房里自己睡,第四天就回了日本。他与朱安,终生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这也是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剧。李大钊,胡适等名流都有类似的痛苦,这是整个时代的牺牲。所以鲁迅激烈地反对包办婚姻,反对没有爱情的婚姻。自由恋爱不一定就是幸福的,但毕竟是自己选择的。现在有的博士、博士后的婚姻都要让长辈介绍、靠父母包办,那是倒退了不止一百年,可耻啊。后来鲁迅找到了精神上的知音‐‐许广平这个理想的新女性,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爱情,但是这次包办婚姻还是给几个人都带来了终身的苦痛。
3,兄弟失和。1923年8月24日的鲁迅日记写道:&ldo;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自具一肴,此可记也。&rdo;他们兄弟三人,树人,作人,建人。树人和作人是新文化运动的战友,先锋,共同战斗,不分彼此。可能是太好了,上天妒忌吧。后来就终生不再来往。其真情至今是个谜,虽然很多学者研究过,但是缺乏可靠的材料,难下结论。表面是家庭纠纷。周作人的日本夫人羽太信子主持着高消费的整个家庭生活,鲁迅是这个大家庭的奉献者。他说自己的钱是以黄包车拉进来,人家用汽车送出去。周作人当面呈给鲁迅一封绝交信,称他为&ldo;鲁迅先生&rdo;,说&ldo;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rdo;。鲁迅很快搬出了八道湾住宅。家务事我们不好评价,但此事对双方打击都很大,等于是骨肉分离。对中国文坛来说,也是巨大的损失。后来兄弟二人思想越来越远,一个继续战斗,一个从退隐到终于为日本侵略者做事,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处以汉奸罪。假如兄弟不失和,周作人几乎不可能如此失节的。而鲁迅也从此更加孤独,缺乏思想上真正的知音。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上海婚姻故事 快乐崇拜 与权臣为邻 穿成女配后我成了师尊的师娘 流连忘返 秦先生结婚吗 逆天萌兽:绝世妖女倾天下殷念苏琳嬿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情与爱 闪婚嫁给植物人老公后:我真香了! 大寰妤:许我倾室江山 河边的女鬼 疯批怀里惊坐起,冤种竟是我自己 崛起一万年 深度迷失 47楼207 庭花照时年 腹黑竹马:小青梅,甜蜜蜜 戈勃林禁区 快穿之为了目标人物 未来恋人派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