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谷贱伤农,政府还多次提出敞开收购余粮的政策想法。乾隆二年,陕西暂禁商贩,饬各州县&ldo;照依时价采买&rdo;;[23]三年,令山东、河南,贸易之余,再有余粮,地方官动支库帑,照时价籴买;[24]四年,江南为防价贱伤农、商民囤积及贩卖出境,请准&ldo;不必拘定数目&rdo;,照市价收买存仓(价昂即止)。[25]甘肃亦于元年、七年数度&ldo;不拘原数广买&rdo;余粮存仓储备。[26]
为此,清政府还提出鼓励生产,限制种植烟草等作物,禁酒[27],禁止遏籴,禁止囤积,开米禁,免粮税,以及完善粮价呈报制度和建立人口统计制度[28],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到乾隆六年,随着清代第一次全国人口数字的造报,全国常平仓谷的存储数字也同时报送上来。[29]
图3乾隆初年常平仓储数量
如果说雍正间全国实际储量不过一千数百万石,现在它已有了很大的增加,乾隆六年第一次统计,全国常平仓储数量达到三千一百七十万石,加上其他各类仓粮数百万石,估计较雍正年间已增加了二千万石。这些数字仅是年终统计,并不能完全表示出一年中倒底有多少粮食出仓入仓(流量),而只表示着一年中仓粮出入所余的净值(存量),就好象我们仅从每年的年终人口统计中,是不可能了解到当年的净出生人口一样。赈粜的数量在乾隆初年更有了成倍的增加,仅以平粜而论,每年循例出陈易新,即须平粜仓粮三分之一以上(北方粜三余七,南方粜五余五)。这些表明,乾隆初短短几年时间之内仓储增加的成就,当已极为可观。如从分省情况来看,直隶乾隆二年七月只储一百四十万石,六年九月已有二百万石左右,与定额所差无几;山西元年正月常平无多,六年八月已储一百五十五万石,超过了以后的定额;广东在六年八月以前两年之中,积储几至三百万石;此外据不完全统计,甘肃、福建、湖北、四川、广西、江苏等省,在这一期间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30]
除平粜外,这一时期用于赈济的粮食数量也很难统计。据时人说,从前只有重大灾害,才由政府加以赈恤,小灾则由民间互相调济,自己解决,从未有过&ldo;每岁赈恤之事&rdo;,[31]可见这一部分用粮也有显著的增加。特别是乾隆七‐八年,发生了严重的灾荒。乾隆七年,灾害主要发生在两江即江苏、安徽的北部诸府,政府动用本色仓米二百四十万石(另动用白银七百六十万两);[32]乾隆八年,灾荒发生在更多省份,据不完全统计,直隶共赈米一百五十余万石,[33]江西赈五十五万石。[34]这一情况造成了乾隆七、八两年全国仓储额的显著下降(统计数中乾隆八年数与七年数同,显悉照抄)。无疑,在这两年之中,仓粮有着远远超出年终统计升降幅度的大规模支出,它对于政府的增储计划,显然有不利影响。
乾隆初年,对于仓谷平粜,谕令&ldo;多减价值&rdo;;初定熟年每石照市价减银五分,歉岁减银一钱,令酌量再减。[35]平粜时一般定例北方粜三存七,南方粜五留五,原为出陈易新,以防霉变,亦使青黄不接之时,得以接济民间,著荒歉之时,减价多粜,勿拘粜三成例。[36]各省出借仓谷,秋后归还,向有每石加息一斗之例,著歉收之年,勿令加息。[37]对地方官不敢越额平粜,谕:&ldo;平粜仓谷已符额数之言,甚属不经,是岂保赤之心哉!且国家设常平社仓,所为何事?&rdo;[38]致使乾隆三年,已有今&ldo;输纳不益于前,而赈粜几倍于旧&rdo;的说法。[39]至于赈济饥馑灾伤,乾隆一朝更是&ldo;百计区划&rdo;,&ldo;一赈再赈,以安全之&rdo;,[40]常常不吝费用,破格蠲赈。如定赈灾日给每口米数,在&ldo;正赈&rdo;外增设&ldo;加赈&rdo;诸项,于旧例只赈秋灾外,增赈夏灾,谕:&ldo;如果应行赈济,即于常例之外,多用帑金,朕亦无所吝惜&rdo;。[41]州县散赈,旧例稽其田亩,给与农夫,改为阖属贫民,均行赈济。[42]并将前朝经常使用的银赈方式,多改为赈济实物米谷,谕:&ldo;此系朕本意&rdo;,督抚总以银米兼施为便,&ldo;此朕所不解&rdo;。[43]清代康熙年间,截漕二百四十万石,雍正年间约二百九十万石,而乾隆头二十二年,即已截漕一千三百余万石。[44]谕:&ldo;宁可国家多费帑金,不可使闾阎一夫失所&rdo;。[45]
由于这一系列原因,乾隆八年清廷曾一度命令停止增贮。但不久之后,采买、捐监以次恢复[46]。复谕:&ldo;务期多得米粮&rdo;,&ldo;不必拘拘较量锱珠&rdo;,并更定了各省常平储额(调整为四千八百余万石)[47]。以至乾隆十年年终,全国仓储数量达到零零万石,较八年终增加了六百万石(实际增加当远不止此)。这都表明,乾隆初年仓储的增加,并非是经过很长的时间,而是在每年同时大量赈粜的情况下,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很高数额的,其数量远超出年终造报数字。例如,在几个受灾严重的省份,不久之后,仓粮即有迅速的补充,如乾隆十年直隶已较定额多出四十万石,江西也买补足额,江苏到乾隆十三年亦与定额相差无多。[48]这样,在乾隆十年以后的几年时间里,全国仓储年终数额便一直保持在三千一百至三千五百万石之间。如果把乾隆六年以前算做第一个,那么这就是第二个增补高潮。
乾隆初年的粮政努力,是实现&ldo;回向三代&rdo;理想目标的一个具体措施,也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古代实行&ldo;井田制度&rdo;,按《周礼》的解释,于每家有田一份之外,还有所谓&ldo;保息&rdo;等救济制度,[49]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而&ldo;遗人&rdo;一职,专掌施惠、恤养、赈济之事,更直接与粮政与赋役的均平有关。[50]清代不复可能恢复井田,实施粮政新措施的目的,就是企图弥补上这一部分内容。[51]它构成了乾隆初年仁政中的仁政,一切德政的核心。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七杀手 嫁夫 喀什,你在么 黎明沉眠[星际] 我和侦探伯爵 死对头他超甜的 最后一束米迦勒雏菊 伏灵异闻录 我决定去找我亲爸 我的阴灵女友 民国奇人 隋唐乱 陆小凤系列03决战前后 知行合一王阳明 极道鬼魔 死遁后未婚夫后悔了 禅盗 我的印钞机女友 西柚汽水 重生八零喜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