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你为什么又说,缘分和命运不可不信呢?
我也举一个异常简单的事实。只要你把你最亲密的人,你的老伴‐‐或者&ot;小伴&ot;,这是我创造的一个名词儿,年轻的夫妻之谓也‐‐同你自己相遇,一直到&ot;有情人终成了眷属&ot;的经过回想一下,便立即会同意我的意见。你们可能是一个生在天南,一个生在海北,中间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偶然的机遇,有的机遇简直是间不容发,稍纵即逝,可终究没有错过,你们到底走到一起来了。即使是青梅竹马的关系,也同样有个&ot;机遇&ot;问题。这种&ot;机遇&ot;是报纸上的词儿,哲学上的术语是&ot;偶然性&ot;,老百姓嘴里就叫做&ot;缘分&ot;或&ot;命运&ot;。这种情况,谁能否认,又谁能解释呢?没有办法,只好称之为缘分或命运。
北京西山深处有一座辽代古庙名叫&ot;大觉寺&ot;。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流泉,有300年的玉兰树,200年的藤萝花,是一个绝妙的地方。将近20年前,我骑自行车去过一次。当时古寺虽已破败,但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忆念难忘。去年春末,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欧阳旭邀我们到大觉寺去剪彩,原来他下海成了颇有基础的企业家。他毕竟是书生出身,念念不忘为文化做贡献。他在大觉寺里创办了一个明慧茶院,以弘扬中国的茶文化。我大喜过望,准时到了大觉寺。此时的大觉寺已完全焕然一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玉兰已开过而紫藤尚开,品茗观茶道表演,心旷神怡,浑然欲忘我矣。
将近一年以来,我脑海中始终有一个疑团:这个英年岐嶷的小伙子怎么会到深山里来搞这么一个茶院呢?前几天,欧阳旭又邀我们到大觉寺去吃饭。坐在汽车上,我不禁向他提出了我的问题。他莞尔一笑,轻声说:&ot;缘分!&ot;原来在这之前他携伙伴郊游,黄昏迷路,撞到大觉寺里来。爱此地之清幽,便租了下来,加以装修,创办了明慧茶院。
此事虽小,可以见大。信缘分与不信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馁,决不至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中国古话说:&ot;尽人事而听天命。&ot;首先必须&ot;尽人事&ot;,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ot;听天命&ot;。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ot;尽人事而听天命&ot;,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第二部分4谦虚与虚伪
在伦理道德的范畴中,谦虚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应该扬;而虚伪则一向被认为是恶习,应该抑。
然而,究其实际,二者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为虚伪。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的。
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提倡谦虚最早的国家。在中国最古的经典之一的《尚书&iddot;大禹谟》中就已经有了&ot;满招损,谦受益,时(是)乃天道&ot;这样的教导,把自满与谦虚提高到&ot;天道&ot;的水平,可谓高矣。从那以后,历代的圣贤无不张皇谦虚,贬抑自满。一直到今天,我们常用的词汇中仍然有一大批与&ot;谦&ot;字有联系的词儿,比如&ot;谦卑&ot;、&ot;谦恭&ot;、&ot;谦和&ot;、&ot;谦谦君子&ot;、&ot;谦让&ot;、&ot;谦顺&ot;、&ot;谦虚&ot;、&ot;谦逊&ot;等等,可见&ot;谦&ot;字之深入人心,久而愈彰。
我认为,我们应当提倡真诚的谦虚,而避免虚伪的谦虚,后者与虚伪间不容发矣。
可是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拦路虎:什么叫&ot;真诚的谦虚&ot;?什么又叫&ot;虚伪的谦虚&ot;?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简直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掌握一个正确的分寸难于上青天。
最突出的是因地而异,&ot;地&ot;指的首先是东方和西方。在东方,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提到自己的文章或著作,必须说是&ot;拙作&ot;或&ot;拙文&ot;。在西方各国语言中是找不到相当的词儿的。尤有甚者,甚至可能产生误会。中国人请客,发请柬必须说&ot;洁治菲酌&ot;,不了解东方习惯的西方人就会满腹疑团:为什么单单用&ot;不丰盛的宴席&ot;来请客呢?日本人送人礼品,往往写上&ot;粗品&ot;二字,西方人又会问:为什么不用&ot;精品&ot;来送人呢?在西方,对老师,对朋友,必须说真话,会多少,就说多少。如果你说,这个只会一点点儿,那个只会一星星儿,他们就会信以为真,在东方则不会。这有时会很危险的。至于吹牛之流,则为东西方同样所不齿,不在话下。
可是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ot;自我感觉良好&ot;,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康有为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自称,年届而立,天下学问无不掌握。结果说康有为是一个革新家则可,说他是一个学问家则不可。较之乾嘉诸大师,甚至清末民初诸大师,包括他的弟子梁启超在内,他在学术上是没有建树的。
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第二部分5做人与处世(1)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但是,人自从变成了&ot;万物之灵&ot;以后,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我们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两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强制手段。我个人认为,东西文化之分野,就在这里。西方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或指导思想是&ot;征服自然&ot;,用一句现成的套话来说,就是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结果呢,从表面上看上去,西方人是胜利了,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自从西方产业革命以后,西方人屡创奇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至宇宙飞船,小至原子,无一不出自西方&ot;征服者&ot;之手。
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报复的,它是能惩罚的。报复或惩罚的结果,人皆见之,比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臭氧层出洞,物种灭绝,人口爆炸,淡水资源匮乏,新疾病产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弊端中哪一项不解决都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前途。我并非危言耸听,现在全世界人民和政府都高呼环保,并采取措施。古人说:&ot;失之东隅,收之桑榆。&ot;犹未为晚。
中国或者东方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或哲学基础是&ot;天人合一&ot;。宋人张载说得最简明扼要:&ot;民吾同胞,物吾与也。&ot;&ot;与&ot;的意思是伙伴。我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我们的行为没能跟上。在某种程度上,也采取了&ot;征服自然&ot;的办法,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前不久南北的大洪水不是很能发人深省吗?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大唐西域记 因晓故事 天然黑穿进无限流 君问归期未有期 角落 军嫂进化论 圣君身死道殒后 国家珍稀妖物图鉴 无限炼金术师 乌木与晚香玉 穿成女配的女儿 明末隐相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在你心上降落 清穿之福晋很暴躁 攻略高岭之花[无限] 废材狂后,魔君太腹黑 泰山香烛店 冥婚正娶 穿成对照组的首辅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