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日子久了,难免有点磕磕碰碰。在这时候,头脑清醒的一方应该能够容忍。如果双方都不冷静,必致因小失大,后果不堪设想。唐朝张公艺的&ot;百忍&ot;是历史上有名的例子。
至于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则多半起于私心杂念。解之之方,唯有消灭私心,学习诸葛亮的&ot;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ot;,庶几近之。
知足知不足
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ot;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ot;言简意赅,寻味无穷。特写短文两篇,稍加诠释。先讲知足知不足。
第二部分6做人与处世(2)
中国有一句老话:&ot;知足常乐。&ot;为大家所遵奉。什么叫&ot;知足&ot;呢?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ot;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ot;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的。对他们来说,&ot;知足常乐&ot;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的。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能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除了场合以外,知足还有一个分(fen)的问题。什么叫分?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的&ot;安分&ot;、&ot;非分&ot;等等,指的就是限度。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ot;约定俗成&ot;。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至于知不足,在汉文中虽然字面上相同,其含义则有差别。这里所谓&ot;不足&ot;,指的是&ot;不足之处&ot;,&ot;不够完美的地方&ot;。这句话同&ot;自知之明&ot;有联系。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ot;人贵有自知之明。&ot;这一句话暗示给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这能算得上聪明吗?‐‐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用一管毛锥横扫六合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ot;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ot;还有一句中国老话:&ot;学海无涯。&ot;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没有必要的。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能有什么出息呢?
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ot;要了解你自己!&ot;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的真理。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第二部分7 有为有不为
&ot;为&ot;,就是&ot;做&ot;。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ot;有为&ot;。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ot;有不为&ot;。
在这里,关键是&ot;应该&ot;二字。什么叫&ot;应该&ot;呢?这有点像仁义的&ot;义&ot;字。韩愈给&ot;义&ot;字下的定义是&ot;行而宜之之谓义&ot;。&ot;义&ot;就是&ot;宜&ot;,而&ot;宜&ot;就是&ot;合适&ot;,也就是&ot;应该&ot;,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要想从哲学上,从伦理学上,说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要写上一篇长篇论文,甚至一部大书。我没有这个能力,也认为根本无此必要。我觉得,只要诉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就能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了。
中国古人说:&ot;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ot;可见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应该不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都在一个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这里也用不着烦琐的论证,只须动一动脑筋,睁开眼睛看一看社会,也就够了。
小恶、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够不上大逆不道。然而,从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车就立即装出闭目养神的样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见大看出了社会道德的水平吗?
至于大善大恶,目前社会中也可以看到,但在历史上却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为元军所虏。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敌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还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后被列入&ot;贰臣传&ot;,&ot;身后是非谁管得&ot;,管那么多干吗呀。然而他却高赋《正气歌》,从容就义,留下英名万古传,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通过上面举的一个小恶的例子和一个大善的例子,我们大概对大小善和大小恶能够得到一个笼统的概念了。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反之就是小恶。大小之间有时难以区别,这只不过是一个大体的轮廓而已。
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俗话说:&ot;千里之堤,溃于蚁穴。&ot;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贪污行为而论,往往是先贪污少量的财物,心里还有点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尝到甜头,又没被人发现,于是胆子越来越大,贪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终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个别的识时务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谓浪子回头者,然而难矣哉!
我的希望很简单,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ot;为&ot;错了,就毅然回头。
第三部分1论压力
《参考消息》今年7月3日以半版的篇幅介绍了外国学者关于压力的说法。我也正考虑这个问题,因缘和合,不免唠叨上几句。
什么叫&ot;压力&ot;?上述文章中说:&ot;压力是精神与身体对内在与外在事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ot;下面还列了几种特性,今略。我一向认为,定义这玩意儿,除在自然科学上可能确切外,在人文社会科学上则是办不到的。上述定义我看也就行了。
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压力呢?我认为,是的。我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拼搏,没有压力,哪来的拼搏?佛家说,生、老、病、死、苦,苦也就是压力。过去的国王、皇帝,近代外国的独裁者,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看上去似乎一点压力都没有。然而他们却战战兢兢,时时如临大敌,担心边患,担心宫廷政变,担心被毒害被刺杀。他们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压力比任何人都大。大资本家钱太多了,担心股市升降,房地产价波动,等等。至于吾辈平民老百姓,&ot;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ot;,这些都是压力,谁能躲得开呢?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角落 国家珍稀妖物图鉴 穿成女配的女儿 军嫂进化论 因晓故事 攻略高岭之花[无限] 在你心上降落 乌木与晚香玉 冥婚正娶 大唐西域记 清穿之福晋很暴躁 天然黑穿进无限流 君问归期未有期 废材狂后,魔君太腹黑 穿成对照组的首辅儿子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明末隐相 无限炼金术师 圣君身死道殒后 泰山香烛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