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远在南京的张璁、桂萼,窥视透了皇帝的心理,猜准这位新登基的小皇帝对父母的尊称不会善罢甘休,必定要与杨廷和斗争到底。
现在好了,维护大礼的一个重要老臣、礼部尚书毛澄抛开杨廷和,撒手西去,这就使杨首辅在以后的论争中失去了左右臂。
在这时发难,胜算的几率很大。
于是,南京派跃跃欲试,主动向以杨廷和为首的护礼派发起攻击。
嘉靖皇帝伏案看疏,不住地点头,那奏疏句句说到他的心坎上。
桂萼公开劝嘉靖皇帝应&ldo;称孝宗皇帝为皇伯考,称武宗皇帝为皇兄,兴献帝为皇考,并且在大内建庙供奉。
兴国太后为圣母。
只有这样,天下父子君臣的关系才能名正言顺。
&rdo;
在大礼仪之争休战的一年里,嘉靖皇帝也没有闲着。
随着阅历的增长,他利用闲暇查阅大量的圣经典藉,对古代礼仪有了初步了解。
古代并没有因为做了皇帝就要改变自己父母的论述啊,与之恰恰相反的是做了君主,更要尊崇人伦关系,以有利于社会教化。
所以自己尊称父母的做法,丝毫不违反古训,而是彰扬了古人最高的道德标准‐‐孝道。
有了这些理论依据,嘉靖皇帝的内心很是激动,早就想与以杨廷和为代表的老臣再较量一番了。
这段时间,来于南京的奏疏接连不断,每本奏疏都又恰如其分地说出了皇帝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心事。
除了张璁、桂萼的上疏外,还有吏部员外郎方献夫、南京兵部右侍郎席书、职方主事霍韬等人,皆支持皇帝的观点。
嘉靖皇帝万万没有想到,仅仅历经两年,自己的支持者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他又想到这两年自己经验的增加、皇位的巩固以及杨廷和势力的削弱,此时再议父母的尊称,真是天赐良机,势在必得呀!
想到此,皇帝的兴奋难于言表,顺手拿起朱笔在奏折上批道:&ldo;父母的称呼之礼关乎天理纲常,文武群臣应集中合议这些奏章,并详细地讨论合乎尊称礼仪的典章制度。
&rdo;写毕,交予廷议。
第二次大礼仪之争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首辅杨廷和在去年底阻止派遣宦官提督江南织造失败后,元气大伤。
他终于看出嘉靖皇帝不会像武宗皇帝那样昏庸淫乐,撒手不管,让一个首辅控制朝政。
这让他失望之极。
一日早朝结束,杨廷和走上前去道:&ldo;皇上恕罪,老臣年老体衰,已不能胜任,请批准老臣致仕归田,告老还乡。
&rdo;
嘉靖皇帝坐在龙椅上正了正身,他记得这是杨首辅第五次提出辞职。
前几次皇帝都真心劝说首辅留下,而今天,皇帝的心情没有那么好。
他用柔和的眼光望着杨廷和,懒洋洋地道:&ldo;首辅在朝廷干得好好的,怎么舍得提出告老还乡啊?这不符合你的性格呀。
&rdo;
杨廷和无力地摇摇头:&ldo;感谢皇上恩典,老臣实在感到体力不支,无法为皇上效忠啊。
&rdo;说完,双手递上致仕奏折,一滴老泪从浑浊的眼角挤出。
本来,嘉靖皇帝还担心在父母尊称的廷议中,杨廷和定会出来绊脚,现在这块绊脚石自动往路边滚,有什么不好的?所以皇帝也懒得再劝,只在奏折上批道:&ldo;不懂做臣子之道,辞职是咎由自取。
&rdo;
嘉靖三年二月,杨廷和终于走完了首辅大臣的风光历程,带着家人回到四川老家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