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所录乃中唐大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新乐府长诗《上阳人》。白居易和元稹是同时代人,也是好朋友。元稹的那首《行宫》和白居易的这首《上阳人》在表达内容和表达用意上是基本相同的,不尽相同的是,元稹的那首小诗表情较为含蓄,而白居易的这首长诗则运用铺叙和夹议的手法,毫无遮拦地表达了作者对&ldo;上阳宫人&rdo;的无比同情,同情中还蕴含着作者满腔的悲愤。
令赵普有些心凉的是,当他恭恭敬敬地将《上阳人》呈到赵匡胤的手中之后,赵匡胤只扫了《上阳人》一眼,便将《上阳人》搁在了身边的几案上,微微地昂着头,紧闭着双唇,不再正眼看赵普。
赵普小心翼翼地问道:&ldo;莫非皇上不喜欢白居易的诗?&rdo;
赵匡胤开口了:&ldo;朕很喜欢白居易的诗。因为他敢在诗中讲真话。爱卿忘了吗?朕曾与你谈论过他写的《长恨歌》。他被贬后所写的那首《琵琶行》,朕也非常喜欢。《琵琶行》中有这么二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说的多好啊!&rdo;
赵普有点猜不准赵匡胤的心思了:&ldo;听皇上的意思,皇上好像很喜欢白居易的诗,但不太喜欢他这首《上阳人》……&rdo;
&ldo;不,&rdo;赵匡胤摇了摇头,&ldo;白居易在《上阳人》里说的也是实话。&rdo;
赵匡胤只是扫了《上阳人》一眼,又如何知道诗里所写的内容?莫非,赵匡胤早已读过此诗?
就听赵匡胤言道:&ldo;赵普,朕昨天夜里将你所呈的那首《行宫》拿给花蕊夫人看,她看过之后,便给朕朗诵了这首《上阳人》。她朗诵得很动情,朕听了心里确实有些不好受……&rdo;
赵普赶紧言道:&ldo;皇上千万保重!《行宫》也好,《上阳人》也罢,都不过是几许文字,皇上不必太过计较……&rdo;
&ldo;那怎么行?&rdo;赵匡胤冲着赵普一乐,&ldo;爱卿所荐,朕岂能不认真计较?&rdo;
赵普心中有数了,忙堆起笑脸言道:&ldo;皇上昨夜心里不好受,微臣不敢再行打扰。微臣这就告退,明日一早定速来向皇上禀报调查结果!&rdo;
赵普准备离开了。赵匡胤唤住道:&ldo;赵普,你何不现在就向朕禀报?你还想继续装下去吗?&rdo;
赵普做出一种犹犹豫豫的样子。赵匡胤微笑道:&ldo;别装了,赵普!你若是没把那宫女怀孕之事弄清,又岂会向朕推荐什么诗篇?&rdo;
&ldo;皇上英明!&rdo;赵普讪讪一笑,&ldo;微臣这就如实禀报……&rdo;
跟着,赵普就把宫女胡氏和侍卫许正道之间的事情说了一遍。说完之后,赵普目不转睛地看着赵匡胤。虽则赵普的心中已经有数,但此时此刻,他也难免紧张。
紧张只是暂时的。听完赵普的话后,赵匡胤先是恍然大悟似地点了点头,然后慢悠悠地言道:&ldo;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赵普,你可知这两句诗为何人所写?&rdo;
赵普老老实实地摇了摇头:&ldo;微臣不知。&rdo;
赵匡胤言道:&ldo;这两句诗也是白居易所写。白居易真是了不起啊!&rdo;
而赵匡胤接下来所说的话,就更是让赵普如释重负。赵匡胤这样言道:&ldo;赵普,朕有这么一个打算:着皇后和花蕊夫人代朕晓谕所有宫女:愿意出宫返家的,朕给予赏钱,愿意继续留在宫中的,朕表示欢迎。你以为如何啊?&rdo;
赵普当即&ldo;扑通&rdo;跪地一连冲着赵匡胤磕了三个响头,且边磕边呼道:&ldo;皇上真乃古今第一伟大的皇上啊!虽尧舜在世,亦不如也!&rdo;
赵匡胤的脸庞居然一红:&ldo;赵普,别如此肉麻地吹捧于朕!朕何德何能,又岂敢与唐尧虞舜相比?也甭说什么尧舜圣君了,就是那周太祖郭威,在二十年前便曾做过释放宫女之事,朕今日决定,不过是步郭威后尘耳!&rdo;
细想起来,除了郭威没能大力拓展疆土之外,赵匡胤的所作所为,似乎都深深地打上了郭威的烙印。尽管如此,赵普还是又一次地吹捧道:&ldo;在臣看来,那郭威之功,实不能抵皇上万一……&rdo;
于是,仿佛就在赵普的吹捧声中,赵匡胤做成了一件令天下百姓拍手称赞的好事情:将一百五十三名宫女放出了宫外。
单从数字上看,好像赵匡胤释放的宫女并不算多。而实际上,当时大宋皇宫里的宫女总数只三百六十三人,且依然留在皇宫里的二百多名宫女还都是自愿的。
那宫女胡氏被放出宫之后,与那侍卫许正道一起跑到宰相府门外长跪不起。赵普对他们言道:&ldo;尔等用不着谢我,应该感谢当今圣上皇恩浩荡!&rdo;
和氏为胡氏和许正道之间的情爱所感,劝赵普&ldo;好人做到底,好事做到底&rdo;。于是赵普就利用手中的权力,将许正道调出京城做了一名中级军官,还赏了许正道一笔银钱,做为他迎娶胡氏和安家的费用。为感激赵普的这番大恩大德,许正道和胡氏特地请人画了一张赵普的像放在自家的堂室里供奉着。赵普得知此事后,曾深有感触地对和氏道:&ldo;一个人若是做了点好事,真是无比快乐啊!&rdo;
一百五十三名宫女放出宫后的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普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对赵匡胤释放宫女之事大加赞誉。赵普这一赞誉可就不得了了,文武百官,包括赵光义在内,都七嘴八舌地对赵匡胤鼓吹起来。当时的赵匡胤,真有些飘飘然起来。
待稍稍有些冷静之后,赵匡胤对赵普言道:&ldo;朕释放宫女,天下最高兴的人,恐怕就是你赵普了!&rdo;
赵普言道:&ldo;皇上所言,微臣不想否认。&rdo;
赵匡胤笑问道:&ldo;赵普,如果朕把宫中所有的女人,包括朕的皇后和花蕊夫人在内,全部放出宫,你是不是会更加地高兴啊?&rdo;
赵普连忙道:&ldo;臣以为,即使皇上真的把宫中的女人都放出宫,那皇后娘娘和花妃娘娘也应留在皇上的身边。&rdo;
赵匡胤佯装不解道:&ldo;这又是何故啊?&rdo;
赵普回道:&ldo;因为皇后娘娘是大宋国母,而花妃娘娘则是皇上的至爱!&rdo;
&ldo;好!&rdo;赵匡胤大叫了一声,&ldo;你这样说话,朕最爱听!&rdo;
很显然,这时候的赵匡胤和赵普之间的关系还是非常融洽的。在赵匡胤和赵普彻底闹翻之前,大宋朝中还发生过一件比较重大的事。这事对后来封建社会里的科举考试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是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三月的一天。宋朝新科进士十人一起到讲武殿向皇上赵匡胤谢恩。赵匡胤很高兴,就设宴款待十位新科进士,并召赵普、赵光义等重臣作陪。
当时宋朝的科举考试制度基本上是沿袭的唐制,分为解试、省试两级考试(说明:这里讲的科举考试指的是当时国家定期举行的、制度最为完备的、目的是选拔文官的科举考试,谓之&ldo;贡举&rdo;。除此之外,还有武举、制举、词科、童子举等)。解试合格者称为&ldo;得解举人&rdo;,即获得了解送礼部参加省试的资格。得解举人中的第一名称做&ldo;解元&rdo;。参加省试合格者叫做&ldo;过省举人&rdo;,其第一名称为&ldo;省元&rdo;。因贡举中又分进士、明经等科,故通过省试者就获得了&ldo;进士&rdo;或&ldo;明经&rdo;的称谓(公元1071年,北宋熙宁四年,王安石改革贡举后,贡举中就逐渐变为进士一科了)。当时宋代依唐制规定:朝廷选进士一般不得超过三十人,选明经一般不得超过一百人。可见,能考中进士或明经者,应该都是参加省试考生中的出类拔萃者。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古代长兄日常 殉罪者 大财阀的隐婚甜妻 [快穿]替身我是专业的 风味香烛店 喋血追心 我穿过的历史都崩了[快穿] 婚宠NO.1:夜少请多指教 娇纵小娘子 菩珠 碎脸 靠团宠人设修仙 心理罪前传:第七个读者 穿成年代文的极品炮灰 [综漫] 身为神明,我四处摆摊 反派总想入赘继承我的百亿遗产[穿书] 国民男狗[综] 虚假可爱 重生娱乐圈之涅槃 穿越虫族之养崽